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1 / 2)

话说宝玉见了贾政之后,回到自己房中,只觉得脑袋昏沉、胸口憋闷,整个人慵懒乏力,连动弹的力气都没有。饭也没吃,便昏昏沉沉地睡过去了。即便请了医生来诊治,吃了药也不见好转,病情愈发严重,到最后,宝玉连人都认不出来了。大家把他扶起来坐着,从外表看上去,他还像个正常人。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好几天。

这天恰好是回九的日子,按照习俗,新婚夫妻婚后第九天要回娘家。若是不去,薛姨妈面子上会过不去;可要是去呢,宝玉如今这副模样又实在让人担忧。

贾母心里清楚,宝玉这般模样是因为黛玉的离世受了刺激,她本想把事情原委说明白,可又担心宝玉情绪激动,病情加重,引发更坏的结果;宝钗是新过门的媳妇,这种时候也不好去劝慰宝玉,想来想去,还是得薛姨妈亲自过来劝慰才行;可要是不让宝玉去回九,又怕薛姨妈心里不满、心生怨怪。

于是,贾母便和王夫人、凤姐一起商量说:“我看宝玉现在整个人魂不守舍的。不过让他动一动应该没什么大碍。咱们准备两乘小轿,叫人扶着他,从园子里过去,这样也算是应了回九的吉期。等回九之后,再把姨妈请过来,好好安慰安慰宝钗。咱们再一心一意地给宝玉调治身体,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王夫人听后,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答应了,立刻让人去准备。

好在宝钗是新媳妇,宝玉又处于这种疯傻的状态,任由旁人摆弄,回九的事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宝钗心里也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暗自埋怨母亲当初行事糊涂,但事已至此,她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有薛姨妈看到宝玉如今这副模样,心里后悔不已,回九的事也只能草草了事。

回到家中后,宝玉的病情愈发严重了,到了第二天,他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到后来,甚至连汤水都喝不下去。这可把薛姨妈等人急坏了,她们四处奔波,请遍了城里的名医,可那些医生都查不出宝玉到底得了什么病。

后来,有人打听到城外一座破旧的寺庙里住着个穷医生,他姓毕,别号知庵。薛姨妈她们赶忙把他请来。毕医生一番诊断后,找出了病因,说是由于悲喜过度交织、冷暖调节不当、饮食没有规律,还有忧愁愤怒郁积在心中,导致正气阻塞,这是内伤加上外感引发的病症。

弄清楚病因后,毕医生便开始斟酌用药。到了晚上,宝玉服下药后,到了二更天的时候,果然稍微清醒了些,还开口要水喝。贾母、王夫人等人才稍稍放下心来,随后请薛姨妈带着宝钗,一同到贾母那儿,暂时休息一下。

宝玉短暂地清醒了一会儿,心里明白自己怕是难以好转了。他看到众人散去后,屋里只剩下袭人,便把袭人叫到跟前,拉着她的手,边哭边说道:“我问你,宝姐姐怎么到这儿来了?我记得老爷给我娶的是林妹妹,怎么反倒被宝姐姐给赶走了?她凭什么霸占着住在这里?我想说点什么,又怕得罪了她。你们有没有听到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

袭人不敢把实情明明白白地说出来,只能回答道:“林姑娘正病着呢。”

宝玉又说道:“我去看看她。”说着,就想挣扎着起身。可他连着好几天都没怎么吃东西,身体虚弱得很,哪能动弹得了。

他一下子又哭了起来,说道:“我要死了!我有一句心里话,只求你回去跟老太太说明白:反正林妹妹也是活不成了,我现在也保不住自己这条命了,我们这两处两个病人怕是都要死了。到时候死了反而更难安排,不如腾出一间空房子,趁早把我跟林妹妹一起抬到那儿去。要是活着,也好在一起医治、有人照料;要是死了,也好停放在一处。你要是能依了我这话,也不枉咱们相处这几年的情分了。”袭人听了宝玉这番话,哭得嗓子都哽住了,气也喘不上来了。

恰好这时,宝钗带着莺儿过来了,她们也听到了屋里的动静。宝钗便开口说道:“你放着病不好好休养,何苦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老太太刚才才被安慰得心情稍好些,你又整出这些事来。老太太这一辈子,最疼爱的就是你了,如今她都八十多岁的人了,虽说也不指望你将来能封个什么官职光宗耀祖,但只盼着你将来能成家立业,老太太看着也能乐呵一天,这样也不枉费她老人家这一辈子的苦心。太太就更不用说了,她这一生的心血和精神,都倾注在抚养你这一个儿子身上了,要是你半路上就死了,太太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我虽说命运不济,但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从这三件事来看,就算你想死,老天爷也不会让你死的,所以你是死不了的。你就安心养病吧,养个四五天,等风邪都散了,身体里的正气足了,自然这些怪病就都没了。”

宝玉听了宝钗这番话,竟然一时无言以对,过了好半天,才嘻嘻地笑着说道:“你好些日子都没和我说话了,这会儿说这些大道理的话,是给谁听?”

宝钗听了这话,便又说道:“我实话告诉你吧,那两天你昏迷不醒的时候,林妹妹已经去世了。”

宝玉一听,忽然从床上坐起来,大声惊讶地问道:“真的死了吗?”

宝钗说道:“真的死了,我哪有红口白舌咒人死的道理呢!老太太和太太知道你们姊妹俩感情好,怕你听说她死了,自己也要寻死,所以才不肯告诉你。”

宝玉听闻这话,不禁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整个人瘫倒在床上。刹那间,他只觉眼前漆黑一片,完全辨不清方向,脑袋里也是昏昏沉沉,意识模糊。就在这恍惚之中,他恍惚看见眼前好像有个人影缓缓走来。

宝玉眼神迷茫,下意识地问道:“请问这里是哪里?”

那人回应道:“这里是阴司泉路。你的阳寿还未尽,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宝玉赶忙说道:“我刚刚听闻有个故人已经离世,心里着急,就一路寻访到这儿,不知不觉就迷路了。”

那人又问:“你说的故人是谁?”

宝玉神色哀伤,说道:“是姑苏的林黛玉。”

那人听了,发出一声冷笑,说道:“林黛玉活着的时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样,死了也和鬼不同,她没有魂也没有魄,你上哪儿去找她?普通人的魂魄,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人的形体,散了之后就变成了气。活着的时候魂魄是聚在一起的,死了之后就散开了。普通人的魂魄散了之后都没办法寻访,更何况是林黛玉呢?你还是赶紧回去吧。”

宝玉听了这话,愣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既然说人死了魂魄就散了,那怎么还会有这个阴司呢?”

那人冷笑说道:“这阴司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都是因为世上的人太执着于生死的观念,所以才编出这些话来警醒世人。就说上天特别恼怒那些愚蠢的人,他们要么不安分守己,好好过日子;要么寿命还没到头,就自己把自己作死了;要么就是贪图淫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逞凶斗狠,无缘无故就把自己给害死了。上天特意设立了地狱,把他们的魂魄囚禁起来,让他们遭受无尽的痛苦,以此来偿还生前犯下的罪过。你寻找黛玉,就是无缘无故自己往陷阱里跳。而且黛玉已经回到太虚幻境去了,你要是有心去寻访她,就潜下心来好好修炼,自然会有机会和她相见。要是你不安分地过日子,犯了自行夭折的罪过,就会被囚禁在阴司里,到时候除了父母,你再想见黛玉一面,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那人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块石头,朝着宝玉的心口就扔了过来。宝玉听了这番话,又被石头砸中了心窝,吓得他转身就想回家,可偏偏又迷了路。

他正站在原地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忽然听到那边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回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贾母、王夫人、宝钗、袭人她们,一群人围在他身边,一边哭泣一边叫着他的名字。

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仍旧好好地躺在床上。再看屋子里,案上的红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窗前的明月洒下清冷的光辉,眼前还是那熟悉的锦绣繁华的世界。

他定了定神,仔细一琢磨,原来刚才经历的一切竟然是一场大梦。他浑身冒出了冷汗,不过心里却感觉清爽了不少。再仔细想想梦里的事情,又觉得真是无可奈何,只能长叹了好几声。

宝钗其实早就知道黛玉已经离世的消息。只是贾母等人担心宝玉知道这个噩耗后,病情会进一步加重,难以医治,所以严禁众人将黛玉的死讯告知宝玉。

然而,宝钗心里清楚,宝玉的病,根源在于对黛玉的深情,丢失通灵宝玉不过是次要因素。于是,她趁着这个时机,把黛玉已死的事情如实告诉了宝玉,想让他痛定思痛,彻底断了念想,让心神归一,这样或许还能有机会治好他的病。

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并不明白宝钗的良苦用心,只觉得她行事太过鲁莽、冒失,心里很是责怪她。可后来看到宝玉醒了过来,她们这才稍稍放下心来。紧接着,她们赶忙派人到外书房请来了毕大夫进来为宝玉诊视病情。

毕大夫进来后,给宝玉号了脉,不禁惊讶地说道:“真是奇怪!这次脉象沉稳平静,精神也安定下来,郁结之气都消散了。明天开始服用调理的药,病情应该就能慢慢好转了。”说完,便离开了。众人听后,心里都踏实了,各自散去。

袭人一开始对宝钗把事情说出来这件事满心埋怨,觉得她不该如此,只是这话在嘴里怎么都说不出口。莺儿在背后也对宝钗说道:“姑娘你这也太性急了。”

宝钗却回应道:“你懂什么!不管怎样,都有我在呢。”

宝钗对于别人对她的诽谤,全然不放在心上,只是一心留意观察宝玉心里到底纠结什么,暗暗想办法帮他化解。

有一天,宝玉渐渐觉得神志安稳了些,虽然偶尔还是会想起黛玉,但意识不再那么模糊。这时候,袭人慢慢地把“老爷选定的宝姑娘为人和善宽厚,嫌弃林姑娘性格古怪,而且担心她身体不好、寿命不长。老太太是怕你不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在病中着急上火,所以才让雪雁过来哄你”这些话,时不时地劝说宝玉。

宝玉听了,心里一阵酸楚,忍不住落下泪来。他想要寻死,可又想起梦里听到的话,又怕贾母、王夫人会生气,而且自己也狠不下心抛开一切。再想想黛玉已经离世,宝钗又是这般出众的人物,便渐渐相信金玉良缘是上天注定的,心里的痛苦也缓解了不少。

宝钗见宝玉的情况没什么大碍了,自己心里也踏实了。在向贾母、王夫人等长辈行完家庭中的礼节之后,她就想尽办法帮宝玉排解忧愁。

宝玉虽然不能经常坐起来,但也常常看到宝钗坐在自己床前,心里不由自主地就犯起了以前的老毛病。

宝钗每次都以正直、合理的话语劝解他,用“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咱们既然已经成了夫妻,又何必在乎一时的相处”这样的话来安慰他。

宝玉心里虽然还是有些不痛快,但无奈白天贾母、王夫人还有薛姨妈等人轮流陪着他,到了晚上宝钗独自去休息,贾母又派人过来伺候,他也只能安心静养。再加上看到宝钗行为举止温柔体贴,他也就慢慢地把原本对黛玉的爱慕之情,转移了一些到宝钗身上。当然,这都是后面发生的事情了。

话说宝玉成亲的那天,黛玉在白天就已经昏晕过去了,不过她心口和口中还残存着一丝微弱的气息,这让李纨和紫鹃哭得悲痛欲绝,几乎昏死过去。到了晚上,黛玉的情况竟有所好转,她微微睁开了眼睛,看起来像是想要喝水或者汤药。这时,雪雁已经不在身边,只有紫鹃和李纨守在一旁。紫鹃赶忙端来一碗用桂圆汤调和的梨汁,用小银匙一勺一勺地喂给黛玉,喂了两三勺。

黛玉闭着眼睛,静静地休养了一会儿,心里感觉似明似暗,意识模糊。这时,李纨见黛玉的情况稍微有了些好转,虽然心里明白这不过是回光返照,但估计黛玉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于是自己回到稻香村,去处理一些事务。

这时,黛玉缓缓睁开眼睛,只见身旁只有紫鹃、奶妈以及几个小丫头守在那里。她费力地伸出一只手,紧紧攥住紫鹃的手,用尽全身力气说道:“我这身子已经不中用了!你服侍了我这么多年,我原本一直盼着咱们俩能一直相伴,没想到我……”话未说完,黛玉便又急促地喘息起来,随后缓缓闭上眼睛,想要歇一歇。

紫鹃见黛玉紧紧攥着自己的手,丝毫不敢松懈,也不敢随意挪动身子。她看着黛玉此时的状况,感觉比上午那会儿稍微好了一些,心里还存着一丝侥幸,觉得黛玉的病情或许还能好转。可当她听到黛玉这番话后,心顿时凉了半截。

过了好一会儿,黛玉又微微睁开眼睛,声音微弱地说道:“妹妹,我在这里没有什么亲人,我的身子一直都是清清白白的,你好歹让那些人送我回去吧。”话刚说完,黛玉又缓缓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而她攥着紫鹃的手却渐渐握得更紧了,呼吸也愈发急促,只听见出气声大,进气声小,病情已然十分危急了。

紫鹃一下子慌了神,赶忙让人去请李纨过来。恰巧这时,探春来了。紫鹃见到探春,赶忙凑近她,压低声音,带着哭腔说道:“三姑娘快去看看林姑娘吧!”话刚说完,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止不住地往下流。

探春快步走到黛玉身边,伸手摸了摸黛玉的手,发现手已经冰凉冰凉的,再看黛玉的眼神,也变得涣散无神。探春和紫鹃正哭着,吩咐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身子,这时李纨匆匆赶了进来。三个人碰面,连话都来不及说。

刚给黛玉擦洗了一会儿,突然听到黛玉用尽力气,直着嗓子喊道:“宝玉,宝玉!你好……”话刚说到“好”字,黛玉便浑身冒出冷汗,声音戛然而止。紫鹃等人急忙上前扶住她,只见黛玉出的汗越来越多,身子却渐渐变得冰冷。

探春和李纨一边哭着,一边指挥着众人慌乱地给黛玉整理头发、穿上衣服。就在这时,只见黛玉两眼一翻,便没了气息。

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当林黛玉气绝身亡的时候,也正好是宝玉迎娶宝钗的那个时刻,紫鹃等人都悲痛欲绝,放声大哭起来。李纨和探春想到黛玉平日里那惹人怜爱的模样,如今更是觉得她可怜,不禁也伤心得痛哭流涕。因为潇湘馆距离宝玉的新房非常远,所以新房那边并没有听到这边的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