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2 / 2)

不一会儿,冯紫英迈步走了进来。贾政赶忙起身,热情地迎了上去。

冯紫英走进书房,在椅子上坐下,看到贾政和詹光正在下棋,便说:“只管下棋,我来观局。”

詹光连忙谦虚地回应:“晚生这棋艺实在不堪入目。”

冯紫英摆摆手,说道:“别这么说,请继续下吧。”

贾政看向冯紫英,问道:“你今天来有什么事情?”

冯紫英回答:“没什么特别的事情。老伯就安心下棋,我也趁机学几招。”

贾政转头对詹光说:“冯大爷和咱们关系好,既然他没什么要紧事,咱们索性把这盘棋下完再说话儿。冯大爷在旁边瞧着。”

冯紫英接着问:“你们下棋带不带彩头?”

詹光回答:“带的。”

冯紫英便说:“要是带彩头,我这旁观的可就不好随便插嘴了。”

贾政笑着说道:“插嘴也没关系,反正他都已经输了十几两银子了,而且这钱他肯定是不会拿出来的。往后就罚他请客吃饭得了。”

詹光听了笑着说道:“这主意不错。”

冯紫英又问道:“老伯和詹公对等下吗?”贾政笑着回答:“以前和他对等着下,他就输了;现在让他两个子儿,他还是输。他还经常耍赖要悔棋,不让他悔,他就着急。”

詹光笑着否认道:“没有的事。”

贾政说:“你试试看看。”

大家一边说笑,一边继续下棋。等这盘棋结束,复盘的时候,詹光还了棋头,结果输了七个子儿。

冯紫英点评道:“这盘棋啊,最终吃亏就吃亏在打劫这个环节了。老伯的劫少,所以占了便宜。”

贾政笑着对冯紫英说:“失礼了,失礼了!咱们好好聊聊吧。”

冯紫英说道:“小侄和伯父可是好久没见了。一来是想过来聚聚,二来我有个从广西来的同知朋友,他这次进京引见,带来了四种稀罕的洋货,说是能作为贡品进献的。其中有一件是围屏,有二十四扇槅子,都是用上好的紫檀木精心雕刻的。中间镶嵌的虽然不是玉,但也是极品的硝子石,上面雕刻着山水、人物、楼台、花鸟等物。每一扇上都有五六十个人,都是穿着宫廷服饰的女子,这幅画叫做《汉宫春晓》。那人物的眉眼、口鼻,还有衣褶,都刻得极其细致入微,整个布局也是恰到好处。我想这围屏放在尊府大观园的正厅里,那可是再合适不过了。还有一件是个钟表,有三尺多高,上面是个小童儿拿着时辰牌,每到整点就会报时。里面还有人在那里演奏十番乐。不过这两件东西有点重,还没带来。我现在身上带着的两件,倒是挺有意思的。”

说着,冯紫英从身边拿出一个锦匣子,里面用好几层白绵包裹着。他小心翼翼地揭开绵子,第一层是一个玻璃盒子,里面有个金色的托子,大红绉绸铺底,上面放着一颗像桂圆那么大的珠子,光彩夺目。

冯紫英介绍道:“据说这就叫做母珠。”说着,他让人拿个盘子来。詹光赶紧端过一个黑漆茶盘,问:“这个行吗?”

冯紫英点点头:“行。”然后他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白绢包儿,把里面的珠子都倒在盘子里,散开。接着,他把那颗母珠放在中间,把盘子放在桌上。只见那些小珠子一个个滴溜溜地滚到大珠子身边,不一会儿就把大珠子抬高了,别处的小珠子一颗都不剩,全都黏在了大珠子上。

詹光看得目瞪口呆,说:“这也太神奇了!”

贾政笑着解释:“这是有的,所以叫母珠,意思就是它是所有珠子的‘母亲’。”

冯紫英又转过头,看向跟在自己身旁的小厮,问道:“我之前让你拿的那个匣子呢?”

小厮一听,赶忙双手捧着一个花梨木制成的匣子过来。

众人把匣子打开看的时候,只见匣子里面铺着一层虎纹锦,锦上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束蓝色的纱。

詹光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冯紫英说道:“这叫鲛绡帐。”说着,他从匣子里把那束蓝纱拿了出来,只见这东西叠起来时,长度还不到五寸,厚度也不过半寸。冯紫英开始一层一层地将其打开,等打开到十来层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放不下了。

冯紫英指着展开的鲛绡帐,对大家说道:“你看,这里头还有两折,这东西必须得在高大的屋子里才能完全展开张挂起来。这鲛绡帐可是用鲛丝织成的,在暑热天气里,把它张挂在堂屋之中,苍蝇蚊子一个都飞不进来,而且它又轻又亮堂。”

贾政见状,连忙说道:“不用全打开了,否则叠起来费事。”

詹光听了,便和冯紫英一起,一层一层地把鲛绡帐又重新折好,收拾起来。

冯紫英接着说道:“这四件东西,价格也不算特别贵,两万两银子他就肯卖。其中母珠要一万两,这鲛绡帐五千两,《汉宫春晓》那幅画和自鸣钟加起来五千两。”

贾政听了,无奈地摇摇头,说道:“我们哪里买得起这么贵的东西。”

冯紫英笑着劝说道:“你们可是皇亲国戚,难道宫里头用不着这些东西吗?”

贾政叹了口气,说道:“宫里头用得着的东西确实很多,可问题是,我们哪来这么多银子去买?等我叫人把这些东西拿进去,给老太太瞧瞧,看她怎么说。”

冯紫英点头说道:“这主意不错,很是妥当。”

贾政随即吩咐人去叫贾琏,让他把这两件东西送到贾母那里,同时派人去请邢夫人、王夫人以及凤姐都过来看看,还让人把这两样东西逐一试用了一番。

贾琏说道:“他那儿还有两件,一件是围屏,另一件是乐钟。这两件东西加起来,总共要卖二万两银子。”

凤姐听后,接过话茬说:“东西肯定是好的,可咱们哪来这么多闲钱去买。咱们又不像那些在外地任职的督抚,需要置办贡品。我这几年一直在琢磨,像咱们这样的大家族,必须得置办一些稳固可靠的产业才行,比如置办些祭田,或者建个义庄,再置办些坟地周围的房屋。这样往后子孙要是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儿,还能有点依靠,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我就是这么个想法,不知道老太太、老爷还有太太们觉得怎么样?要是外面有老爷们想买,那就让他们买去好了。”

贾母和众人都纷纷表示:“这话说得倒也在理。”

贾琏赶忙说道:“还是把东西还回去吧。原本是老爷让我拿过来给老太太瞧瞧的,为的是看看能不能进贡到宫里去,谁说要买下来搁在家里?老太太都还没发话呢,你就在这儿说了一大堆丧气话!”

说完,那人便将两件物品拿了出去,告知贾政说老太太不要这些东西。

贾政就对冯紫英说:“这两件东西确实不错,可惜就是没人出得起银子买。我会帮你留意着,要是有想买的人,我就让人给你送信去。”

冯紫英无奈,只好将东西收拾好,然后坐下聊了些无关紧要的话。他兴致没了,便起身准备离开。

贾政挽留道:“你就在我这儿吃了晚饭再走吧。”

冯紫英推辞说:“不用了,我这一来就打扰老伯了!”

贾政连忙说:“哪里的话,别这么客气。”

正说着,下人进来禀报:“大老爷来了。”

贾赦早已经进来。大家互相见面,寒暄了几句。不一会儿,酒菜就摆上了桌,佳肴罗列,众人开始喝酒。喝到第四五轮时,话题转到了洋货上。

冯紫英说:“这种洋货本来就不好卖,除非是像尊府上这样的富贵人家,才消费得起,其他人就难了。”

贾政却说:“那也不一定。”

贾赦也感慨道:“我们家里现在也比不上从前了,现在也不过是个空架子。”

冯紫英又问:“东府的珍大爷还好吗?我前几天见他,聊了些家常话儿来,提到他儿子续娶的媳妇,远远比不上之前那位秦氏奶奶。不知道这新娶的媳妇到底是哪家的,我也没有问起。”

贾政回答说:“我们这个侄孙媳妇儿,也是这里的名门望族之后,是以前做过京畿道胡老爷的女儿。”

冯紫英说:“胡道长我倒是知道的,不过他们家的家教也不怎么样。也罢,只要姑娘人好就行。”

贾琏说道:“我听说内阁里的人讲,贾雨村又要升官了。”

贾政回应道:“这也挺好,就是不知道消息准不准。”

贾琏说:“大概是有这个意思了。”

冯紫英说道:“我今天从吏部过来,也听人这么说了。雨村老先生是贵本家吧?”

贾政回答:“是的。”

冯紫英又问:“那是有服的本家,还是无服的远亲?”

贾政感慨道:“这说来话长。他原本是浙江湖州府的人,后来流落到苏州,过得挺不如意。有个叫甄士隐的人和他交好,经常接济他。后来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榜下知县,还娶了甄家的一个丫头。现在的太太并不是他的正妻。可谁知道,甄士隐后来却落魄得不成样子,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贾雨村被革职之后,那时和我家还不认识,只是因为我妹夫林如海林公在扬州做巡盐御史的时候,请他到家里做西席,我的外甥女儿就是他的学生。后来他有了重新起用的消息,要进京来,正好我的外甥女也要上来探亲,林姑老爷就托他一路照应上来的;还写了一封推荐信,让我帮忙说说话。那时看他挺不错的,大家也经常来往。谁知道雨村也挺有本事:我家从‘代’字辈开始世袭,宁、荣两府的人口、房舍,还有日常起居的事情,他全都清楚,因此,我们也就觉得和他亲近了。”

说着,贾政又笑着说道:“这几年间,他的门路也真会钻。从知府推升为御史,没过几年,又升为了吏部侍郎,还代理过兵部尚书。后来因为一件事被降了三级,现在又要升了。”

冯紫英感叹道:“人世间的兴衰荣辱,仕途上的得失成败,终究是难以预料的。”

贾政接着说:“像雨村这样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还有和我们差不多的家族,比如甄家,他们从前也是一样的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我们也经常来往。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还派人到我这里请安,那时候还挺热闹的。可后来,他们原籍的家财被抄了,到现在一点消息都没有,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我心里也挺惦记的。你看看这样的情况,你说,做官的怕不怕!”

贾赦说道:“咱们家向来是最安稳的,没什么可担忧的。”

冯紫英附和道:“确实如此,贵府自然是无须忧虑的。一来有贵妃娘娘在宫中照应;二来贵府交情深厚,亲戚众多;三来贵府从老太太到少爷们,个个都宽厚仁慈,没有一个是刁钻刻薄之人。”

贾政却叹道:“虽说没有刁钻刻薄之辈,但德行才情却也欠缺。他们白白享受着朝廷的俸禄,哪里配得上这份荣耀!”

贾赦摆摆手,打断道:“咱们就别聊这些了,大家喝酒吧。”于是,众人又喝了几杯,随后摆上了饭菜。吃完饭后,大家又品起了茶。

这时,冯家的小厮走上前来,轻轻在冯紫英耳边说了些什么。冯紫英听后,便起身要告辞。

贾赦、贾政忙问:“你说什么了?”

小厮回答道:“外面下雪了,而且已经打过梆子了。”

贾政派人出去查看,果然发现雪已经积了一寸多厚。贾政便问冯紫英:“那两件东西,你都收拾好了吗?”

冯紫英答道:“都收好了。如果尊府需要,价钱方面自然好商量。”

贾政点头道:“我留意一些就是了。”

冯紫英又道:“那我就等消息了。天气寒冷,我先告辞,各位别送了。”

,贾赦、贾政便吩咐贾琏送冯紫英出去。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