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尤二姐听闻凤姐所言后,心中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只能跟着凤姐一同前来。尤氏那边于情于理都得过来一趟,于是也少不得跟着凤姐一同去回禀长辈,这才合乎礼数。
凤姐笑着对尤氏说:“你只管别出声,一切由我去说。”
尤氏回应道:“这个自然。不过,万一有什么差错,那可就得往你身上推了。”说着,众人便先来到了贾母的房中。
当时,贾母正和园中的姐妹们说笑解闷,忽然看见凤姐带着一个容貌标致的小媳妇走了进来。贾母赶忙眯起眼睛仔细端详,说道:“这是谁家的孩子?看起来真让人心疼。”
凤姐走上前来,笑着说道:“老祖宗,您仔细瞧瞧,这孩子怎么样?”说着,她急忙拉着尤二姐说:“这是你太婆婆,快磕头行礼。”
尤二姐赶忙恭恭敬敬地行了大礼,拜了又拜。
凤姐又指着众姐妹介绍说:“这是某人,那是某人,你先认认人,等太太看过了,再正式见礼。”尤二姐听了,便一一重新故意询问了一遍,然后垂着头站在一旁。
贾母上下打量了尤二姐一番,又笑着问道:“你姓什么?今年多大了?”
凤姐忙又笑着说道:“老祖宗先别问这些,您就说她比我俊不俊吧。”
贾母于是戴上眼镜,吩咐鸳鸯和琥珀:“把那孩子拉过来,我瞧瞧她的皮肤怎么样。”
众人都抿着嘴笑,只好把尤二姐推上前去。贾母仔细瞧了一遍,又吩咐琥珀:“把她的手拿出来给我瞧瞧。”鸳鸯又掀起尤二姐的裙子。贾母瞧完后,摘下眼镜,笑着说道:“真是个周全的孩子,我看比你还要俊些呢。”
凤姐听了,笑着忙跪下,把尤氏那边编好的一套话,一五一十、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希望老祖宗能发发慈悲,先让她进来住着,等一年后再让他们圆房。”
贾母听了说道:“这有什么不妥的?既然你如此贤良,那就这么办吧。只是一年后才能圆房。”
凤姐听了,叩头起身,又求贾母:“让两个女人一同带她去见太太们,就说是老祖宗的主意。”
贾母答应了,于是派了两个人带着尤二姐去见了邢夫人等人。
王夫人正因为尤二姐的风声不好而深感忧虑,如今见她做了这样的事,哪有不高兴的道理。于是,尤二姐从此算是见了天日,搬到厢房居住。
凤姐暗中派人去怂恿张华,让他坚持要回原本的妻子,还告诉他除了能要回妻子,还能得到丰厚的嫁妆赔送,另外再给他一笔银子,让他能安顿家业、维持生计好好过日子。
张华本来就没那个胆量和心思去告贾家这样的豪门大户。后来,他又看到贾蓉派来的人和他对质,贾蓉派来的人就说道:“张华之前自己退了亲,我们两家本就是亲戚,接到家里住一段时间是真事儿,但绝对没有娶嫁的说法。都是因为张华欠了我们家的钱,我们追着他还钱,他不肯还,这才反过来诬陷我们家主人。”
这案子到了察院,要知道察院里的官员和贾家、王家都有一些利益关联,更何况他们又收了贾家的贿赂。于是,察院就判定张华是个无赖,纯粹是因为穷困潦倒,想靠讹诈来捞钱。他们连状子都不收,把张华打了一顿就赶了出来。
不过,凤姐安排在外面的庆儿早就替张华打点好了,所以张华也没被打得太重。
之后,庆儿又去怂恿张华,说:“这门亲事原本就是你家定下的,你只要坚持要这门亲事,官府肯定会判给你。”张华听了这话,就又去告状了。
而凤姐这边又安排王信把消息透给了察院。察院便批示说:“张华所欠贾家的银子,让他在规定期限内按数目还清。至于他之前定下的亲事,等他有能力的时候,还是允许他把人娶回去。”
察院还把张华的父亲传了来,当堂宣布了这个批示。其实,张华的父亲也是被庆儿说服了的,他想这样既能得到钱财,又能把儿媳妇领回去,简直是两全其美,于是就欢欢喜喜地去贾家领人去了。
凤姐儿吓得赶紧跑到贾母那里,向贾母禀报说:“老祖宗,事情是这样的,都是大嫂子尤氏办事不清楚,她既没有和张华家退婚退得利利索索,结果惹得人家把我们给告了,官府已经做出判决了。”
贾母听了这话,赶忙派人把尤氏叫了过来,责备她做事不妥当,说道:“既然你妹妹尤二姐从小就与人指腹为婚,这婚约又没彻底退掉,怎么就让别人把咱们给告了?”
尤氏听了,只好解释说:“她家连银子都收了,怎么能说没退准?”
这时,凤姐在一旁又说道:“张华在口供里明确说了,根本就没见过银子,也没见着有人来退婚。他父亲还说:‘当初是亲家母提过一次婚约的事,但并没有答应。后来亲家母去世了,你们就把尤二姐接进去当二房了。’现在这事儿没有个确凿的证据,只能任由他胡说八道。幸好琏二爷不在家,还没和尤二姐圆房,这倒还不算太糟。只是现在尤二姐已经进了咱们家门,再把她送回去,多没面子,也让人笑话。”
贾母说道:“又没圆房,咱们可不能强行霸占人家有婚约在身的女子,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不如就把她送给张华算了。这世上还愁找不到好人家吗?”
尤二姐听了,又赶忙向贾母辩解道:“我母亲在某年某月某日给了张华家十两银子当作退婚的补偿。他是因为穷得没办法了才来告状,现在又反口不认了。我姐姐办事并没有错。”
贾母听了,便说道:“可见这刁民是最难对付的。既然这样,凤丫头你就去把这事儿处理处理吧。”
凤姐听了这话,也没别的办法,只好先答应下来。回来后,她立刻派人去找贾蓉。
贾蓉心里明白凤姐的打算,心想:要是真让张华把尤二姐领回去,那成何体统!于是,贾蓉便去找贾珍商量,随后悄悄派人去跟张华说:“你现在手里有了这么多银子,干嘛非得要回原来的老婆呢?你要是死活坚持这个想法,就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一生气,找个借口整治你,到时候你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你现在有了钱,回家去,什么样的好女人找不到。你要是愿意走,我们还额外赏你些路费。”
张华听了这话,心里琢磨了一番,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于是,他和父亲一商量,决定就这么办。
最后,他们父子俩一共得了一百两左右的银子,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就起身回老家去了。
贾蓉把事情打听得一清二楚后,便去向贾母和凤姐汇报:“张华父子告状的内容都是假的,他们因为害怕获罪,已经逃走了。官府那边也知道了这个情况,不打算再追究,这事儿就算是彻底解决了。”
凤姐听完后,心里琢磨起来:要是真让张华把尤二姐带回去,等贾琏回来,说不定会花些钱把尤二姐再弄回来,到时候张华肯定不会轻易罢休。还是让尤二姐留在这儿,自己陪着她更稳妥些,之后再慢慢想办法。不过,张华这一走,也不知道去了哪儿,万一他又把这事儿说给别人听,或者日后找个由头翻出旧账来,那可就麻烦大了,这不是自己害了自己。当初真不该把这么个把柄留给外人。
凤姐越想越后悔,接着又想到了一个主意出来。她悄悄吩咐旺儿,让他派人去找张华,要么诬陷张华偷东西,跟他打官司,把他置于死地;要么暗中派人算计他,一定要把张华弄死,这样才能彻底消除隐患,保住自己的名声。
旺儿接到命令后出来,回到家后仔细思量:“张华都已经跑了,这事就该了结了,何必把事情闹得这么大!人命关天,非同儿戏,还是先哄过她去再说,之后再来想应对的办法。”
于是旺儿在外面躲了几天才回来向凤姐禀报,说道:“张华因为身上带着几两银子,逃跑后的第三天,在京口那一带,五更天的时候,被劫路的用闷棍给打死了。他父亲被吓得死在了客栈里,在那里验尸之后就被掩埋了。”
凤姐听了这话,并不相信,说道:“你要是敢骗我,我定会再派人去打听清楚,到时候把你的牙都敲掉!”不过,从这之后,凤姐便不再追究这件事了。
此后,凤姐和尤二姐相处得极为和睦,两人之间的情谊,甚至比亲姐妹还要深厚十倍。
那贾琏有一天办完事情回来,先去了新房,却发现新房已被悄悄封锁,只留了一个看房子的老头儿守着。贾琏询问老头儿缘由,老头儿便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贾琏听后,在马镫上气得直跺脚。
无奈之下,贾琏只得去见贾赦和邢夫人,把事情办妥的情况向他们作了汇报。贾赦听后十分高兴,夸赞贾琏能干,赏了他一百两银子,又把自己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秋桐赏给他做妾。贾琏连忙磕头谢恩,把秋桐领走,心里高兴不止。
之后,贾琏见了贾母和家里其他人,回来又去见凤姐。面对凤姐,他脸上难免露出些许愧色。没想到凤姐儿一反常态,没有像往日那样摆脸色,而是和尤二姐一同出来迎接他,还和他亲切地寒暄了几句。
贾琏把秋桐的事告诉了凤姐,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得意和骄矜的神情。凤姐听后,赶忙安排两个媳妇坐车去把秋桐接了过来。她心里本就因尤二姐的事像扎了根刺,如今又凭空多了秋桐这根刺,可眼下也只能强忍着,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来遮掩。
接着,凤姐一面吩咐摆酒为秋桐接风,一面带着秋桐去见贾母和王夫人等人。贾琏看到凤姐这一系列举动,心里也不禁暗暗纳闷。
那天已经是腊月十二日,贾珍早早起身,先去宗祠祭拜祖先,之后又到贾母等人那里一一辞别。族中的亲人们一直将他送到洒泪亭才返回,只有贾琏和贾蓉两人一路相送,整整送了三天三夜才回来。
一路上,贾珍反复叮嘱他们要收心好好管理家事,贾琏和贾蓉嘴上应承着,也说了一些场面上的客套话,这里就不必细说了。
且说凤姐待在贾府家中,她表面上对尤二姐的照顾自不必多说,但心里却另有一番打算。每当四下无人时,她总会拉着尤二姐的手,装作一脸忧虑地说:“妹妹啊,你的名声现在可不太好,这事儿连老太太和太太们都听说了。她们说,妹妹你还没出阁做姑娘的时候就不太检点,还和你姐夫有些不清不楚的。外面人都说,‘这种没人要的,你倒捡了个便宜,还不如休了她再找个好的呢!’我听了这话,气得差点没晕过去,想查是谁在背后嚼舌根,可又查不出来。时间长了,这些下人在背后会怎么议论咱们?我反倒成了那个费力不讨好,还被人说三道四的人了。”
凤姐这番话,一连说了两遍,越说越气,最后竟然气得病倒了,连茶饭都吃不下。除了平儿之外,府里的其他丫头和媳妇们,无不开始在背后议论纷纷,指桑骂槐,暗地里对尤二姐进行讥讽和挖苦。
秋桐自恃是贾赦赏赐给贾琏的,觉得府里没人能越过她去,就连凤姐和平儿,她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会容得下尤二姐?她一开口就恶语相向:“先跟人乱搞、没人要的破鞋,也敢来跟我争风头!”凤姐听了这话,心里暗自得意,尤二姐则又羞愧又愤怒,气得浑身发抖。
凤姐既然装病,就不再和尤二姐一起吃饭了。她每天只让人把饭菜端到尤二姐房里去,可那些饭菜都是些难以下咽的东西。
平儿看不过去,就自己拿出钱来,买些好菜做给尤二姐吃。有时候,她还会找个借口,说和尤二姐一起去园子里玩,然后在园子里的厨房里另外做些汤水给她吃。这些事,大家都不敢告诉凤姐。
可是有一天,秋桐偶然撞见了平儿给尤二姐送吃的,就跑去向凤姐告状:“奶奶的名声,都快被平儿给败坏了。这么好的饭菜她不吃,偏要去园子里偷吃!”
凤姐听了,气得大骂平儿:“别人家养猫是为了抓耗子,我这猫倒好,专会咬鸡!”平儿不敢多说什么,从此也只好尽量躲着尤二姐,不再像以前那样亲近她。平儿心里又暗自怨恨秋桐,可这怨恨又没法说出口。
园子里的姐妹们,还有李纨、迎春、惜春等人,都觉得凤姐是出于好意才这么做。然而,宝钗、黛玉等一干人却暗自为尤二姐的处境感到担忧。
虽然大家都不便直接插手这件事,但看到尤二姐那可怜的样子,还是常常来看望她,对她表示同情和安慰。每天,只要没人的时候,尤二姐就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却又不敢有丝毫的抱怨。而凤姐儿又并没有暴露出一丁点恶劣行径出来。
贾琏回到家后,看到凤姐如此贤良淑德,也就不再对尤二姐的事情多加留意。更何况长期以来一直因为贾赦的姬妾、丫鬟最多,贾琏心里总有些不轨的想法,只是不敢轻易付诸行动。
比如像秋桐这类人,都怨恨老爷年纪大了还昏聩无能,贪多嚼不烂,不明白留下这么多人做什么。因此,除了几个知礼守耻的,其余的人有的就和二门上的小厮们打情骂俏,甚至和贾琏眉来眼去,暗中偷情,只是因为惧怕贾赦的威严,才没有得手。
这秋桐和贾琏早就有过一段旧情,只是以前从没有机会在一起。如今,天缘巧合,贾赦竟然把她赏给了贾琏,这两人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似漆,新婚燕尔,好几天都分不开。这样一来,贾琏对尤二姐的心思也就渐渐淡了,心里眼里只有秋桐一个人。
凤姐虽然心里恨透了秋桐,但却又高兴能借她之手先摆脱尤二姐这个麻烦,自己则可以抽身事外。她打算用“借剑杀人”的计策,“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把尤二姐害死了,自己再找机会除掉秋桐。
主意已定,凤姐便常常在没人的时候,私下里劝秋桐说:“你年轻不懂事。她现在是二房奶奶,是你爷心尖上的人,连我都得让她三分,你要是去硬碰她,岂不是自找死路?”
那秋桐听了这话,越发的恼怒了,每天都扯着嗓子大声乱骂,说道:“奶奶是个软弱人,那种贤惠,我却做不到。奶奶往日的威风都哪儿去了?奶奶向来宽宏大量,可我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让我和那个淫妇较量一番,她才会知道我的厉害。”
凤姐儿在屋里,假装害怕得不敢出声。尤二姐在房里被气得直哭,连饭都吃不下,又不敢告诉贾琏。第二天,贾母看到尤二姐眼睛又红又肿,便问她怎么回事,尤二姐却不敢说。
此时秋桐正想方设法讨好卖乖,她便悄悄地跑到贾母、王夫人等人面前,说:“她就会装可怜寻死觅活的,一天到晚哭哭啼啼,背地里还诅咒二奶奶和我早点死,好让她和二爷一心一意地过日子。”
贾母听了这话,便说道:“人要是太娇俏了,心里就容易生嫉妒。凤丫头本来是真心对她好,她倒这样争风吃醋。真是个没骨气的下贱东西!”因此,贾母渐渐地对尤二姐不那么喜欢了。
众人见贾母不喜欢尤二姐,不免也跟着一起贬低践踏她,把尤二姐弄得生不如死,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还是亏了有平儿,时常背着凤姐,看到尤二姐这般境况,便去劝慰开导她。
尤二姐本就是个生得极为娇弱的人,容颜如花般娇艳,肌肤似雪般白皙,哪里能承受得住这般日复一日的折磨。才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她便在暗中受了无数委屈,渐渐地,整个人都变得恹恹的,染上了一场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