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2 / 2)

林黛玉连正眼都没瞧他一眼,径自走出院子,去找其他姐妹了。

贾宝玉心里纳闷,自己琢磨着:看这样子,不像是为了昨天中午的事;但昨天我回来得晚,又没见到她,也没别的地方得罪她的地方。他一边想着,一边走着,不由得又跟了上去。

只见宝钗和探春正在那边观赏鹤群翩翩起舞,见黛玉走近,三人便聚在一起聊起天来。

这时宝玉也加入了他们,探春笑着打招呼说:“宝哥哥,你最近可好?都三天没见到你了。”

宝玉笑着回应:“妹妹你呢?我前几天还跟大嫂子提起你呢。”

探春说:“宝哥哥,过来这边,我有话跟你说。”

宝玉听后,便跟着探春走到一棵石榴树下。

探春接着说道:“这几天老爷有没有找你?”

宝玉回答:“没有。”

探春又说:“我昨天好像听到老爷说要找你出去一趟呢。”

宝玉笑道:“那可能是别人听错了,并没有找我。”

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来,我又攒下了十多吊钱。你拿去吧,下次出门游玩时,帮我带些好东西回来,比如好的字画书籍、轻巧的玩意儿。”

宝玉说:“我在城里城外逛了不少地方,也没见到什么新奇精致的东西,无非是金玉铜瓷这些古董,还有绸缎、吃食和衣服。”

探春说:“我才不要那些呢!就像你上次买的那个柳条编的小篮子、竹子根抠的香盒子、胶泥做的风炉,这些我就很喜欢。可惜被她们看到,都当成宝贝抢走了。”

宝玉笑道:“原来你想要这些啊。这不难办,给那些小子们五百钱,他们能拉两车来。”

探春说:“他们哪懂这些!你得挑那些既朴素又不俗气、既直率又不笨拙的东西。你多帮我带些回来。我还会像上次那样给你做一双鞋,而且这次做工更精细,怎么样?”

宝玉笑着说:“你一提到鞋子,我倒想起一件事来:那次我穿着新鞋,碰巧遇上老爷,老爷很不高兴,问这鞋是谁做的。我哪敢提‘三妹妹’这个名字,就说是前几天我生日时,舅母送给我的。老爷一听是舅母送的,才没说什么,但过了好一会儿还是嘀咕:‘何必呢!白费人力,糟蹋了好绸缎,做这种东西。’我回来后跟袭人说了,袭人说这还算好,赵姨娘气得直抱怨:‘正经的亲兄弟,鞋子袜子破了都没人管,倒去做这些东西’!”

探春一听,立刻沉下脸来说:“你这话糊涂到家了!难道我就是该做鞋的人吗?环儿难道没有份例,没人照顾吗?衣服是衣服,鞋袜是鞋袜,家里丫头、婆子一大堆,她抱怨这些给谁听呢?我只不过是闲着没事,做一两双,想给哪个哥哥弟弟,全看我的心情。谁敢管我?这也她气的?”

宝玉听后,点头笑道:“你不了解,她心里必然又打着别的算盘。”

探春一听这话,更加生气了,她转过头去,说道:“看来你也被她弄糊涂了!她心里那点小九九当然有,不过是些上不了台面的想法罢了。她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只认老爷和太太这两个人,其他的我一律不管。在兄弟姐妹中,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什么嫡出庶出的,我一概不问。按理说,我不该背后议论她,但她实在是糊涂得太过分了!还有更好笑的呢:上次我给你钱,让你帮我带点玩意儿回来。过了几天,她见到我,也说手头紧,怎么怎么难,我也没跟她计较。结果后来丫鬟们出去了,她竟然在背后埋怨我,说我攒了钱给你花,却不给环儿花。我听到这话,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于是我就直接去了太太屋里。”

正说着,只见宝钗那边传来笑声:“说完了没?快过来吧。显见得是哥哥妹妹了,把我们都晾在一边,只顾着自己说悄悄话。我们就是想听一句也不行啊!”说完,探春和宝玉二人笑着走了过来。

宝玉发现林黛玉不见了,猜想她一定是躲到别处去了。想了想,他决定过两天等她气消了再去找她。

低头时,他看见地上散落着许多凤仙花、石榴花等各种颜色的落花,层层叠叠,美不胜收,不禁叹道:“她心里一定还在生气,连这些花儿都没心思收拾了。我还是先把花送过去,明天再去找她吧。”

话音刚落,就看见宝钗和几个姑娘往外走去。宝玉应了一声“我就来”,等她们走远后,便捡起地上的花,兜在怀里,穿山越岭,柳暗花明,一路走到了那天和林黛玉一起埋葬桃花的地方。

还没转过山坡,就听到那边传来阵阵呜咽声,夹杂着数落的话语,哭得十分伤心。宝玉心里琢磨:“这不知是哪个房里的丫头受了委屈,跑到这儿来哭。”一边想着,一边放慢脚步,仔细倾听她的哭声和诉说: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大意为:

花儿凋谢纷飞,漫天飘洒,红艳褪色香气消散,有谁还会来怜惜?

轻柔的游丝随风软软地缠绕在春日的亭台楼阁间,柳絮轻盈地沾附,扑向绣花的窗帘。

闺房中的少女感叹春光即将逝去,满怀愁绪无处排解,手执花锄走出绣房,却又不忍心一次次地踏过落花。

柳枝和榆荚自顾自地绽放芬芳,全然不顾桃花李花的凋零飘飞。

桃花李花明年还能再次盛开,但明年闺房中又会是谁在这里?

三月的香巢已经筑成,梁间的燕子却太过无情。

明年花儿再度开放时,燕子或许还能回来啄食花蜜,却哪里知道人去楼空,巢穴也已然倾塌!

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雨雪严酷无情地侵袭。

明媚鲜艳的青春又能持续多久,一旦飘零便难以再寻觅。

花开时容易看见,花落时却难以找寻,台阶前让葬花的人愁闷不已。

独自倚着花锄暗自洒泪,泪水滴落在空枝上,仿佛显现出血色的痕迹。

黄昏时分杜鹃默默无语,扛着花锄回去关上了重重的大门。青灯照耀着墙壁,人刚刚躺下入睡,冷雨敲打着窗户,被子还未暖和。

奇怪我为什么如此伤心,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天,一半是因为恼恨春天:

怜惜春天的忽然到来,又恼恨它的忽然离去,到来时不言语,离去时也不打招呼。

昨夜庭院外传来悲歌,可知道那是花魂与鸟魂在啼哭?

花魂鸟魂总是难以留住,鸟儿默默无语,花儿暗自羞涩。

愿我能肋下生出双翼,随着花儿飞到天的尽头。

天的尽头,哪里才是芬芳的安息之地?

不如用锦囊收起这些美丽的花瓣,用一抔净土掩埋这绝代的风华。

原本纯洁地来到这个世界,也应当纯洁地离去,这比陷入污浊的沟渠要强得多。

现在你死了,我来收殓埋葬,但不知何时我也会死去?

今天我为落花而葬,人们笑我痴狂,将来我死时,又有谁知道?

且看春天将尽,花儿渐渐凋零,那便是美人老去之时。

一旦春天消逝,美人老去,花落人亡,彼此都不再知晓。

编者注:这便是该书最着名的《葬花吟》,各种版本中有少许差异,程高通行本诗句开头为“花谢花飞花满天”,中间句式以七言为主,整体风格较为工整。例如“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符合七言句式。

甲戌本开头为“花谢花飞飞满天”,用字与程高本不同,且存在异体字现象(如“谢”作“榭”)。例如“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句式更接近口语化。

周汝昌校本 ?主张“花满天”更符合原笔,认为“飞满天”为后人篡改。例如“帘中女儿惜春莫,愁绪满怀无处诉”调整了主语位置,强调黛玉与帘的关联性。

此外:花开易见落难寻后面的“阶前闷杀葬花人”。程高通行本为:阶前愁杀葬花人。甲戌本为:阶前闷死葬花人。周汝昌校本为:阶前闷杀葬花人。这里编者认为周汝昌校本比较好听,所以用了这个。(*^_^*)

宝玉听后,不禁沉醉其中。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