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密意 湘馆春困发幽情(1 / 2)

话说贾宝玉在修养了整整三十三天后,不仅身体变得强健,就连脸上的疮疤也平复了,他随后便重返大观园。这事暂且不提。

近段时间,宝玉生病期间,贾芸带着家中的小厮们轮流守夜看护,不分昼夜地待在这里。与此同时,红玉和其他丫鬟们也一同守候在宝玉身边,经过多日的相处,彼此之间渐渐熟悉起来。

红玉注意到贾芸手中拿着的一块手帕,看起来很像自己之前丢失的那一块,本想询问他,但又不好意思开口。没想到随后和尚道士来访,按规定不让男子留在屋内,贾芸便又回去种树了。

这件事红玉本想放下,但心里总惦记着;想要去询问,又怕引起别人的猜疑,正处在犹豫不决、心神不宁的时候,突然听到窗外有人问:“姐姐在屋里吗?”

红玉一听,连忙从窗缝往外看,原来是本院的小丫头佳蕙。红玉便回答说:“在呢,你进来吧。”

佳蕙听了,跑进屋里,直接坐在床上,笑着说:“我真幸运!刚才在院子里洗东西时,宝玉让我给林姑娘送茶叶,花大姐姐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正巧老太太那边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她的丫头们呢。我去的时候,林姑娘就抓了两把钱给我,我也不知道具体是多少。你帮我收着吧。”说着,佳蕙打开手帕,把钱倒了出来,红玉便帮她一一数清收好。

佳蕙说:“你最近感觉身体到底怎么样?依我看,你不如回家住两天,请个大夫来看看,吃几副药或许就好了。”

红玉回应道:“哪里用得着这么夸张,我好好的,回家干嘛!”

佳蕙想了想,又说:“我记起来了,林姑娘身子弱,经常吃药,你不如找她要点来吃,效果应该差不多。”

红玉反驳道:“瞎说!药哪能随便乱吃?”

佳蕙接着劝道:“你这样可不行啊,又懒得吃喝,长久下去怎么行?”

红玉无奈地说:“怕什么,还不如早点死了图个痛快!”

佳蕙惊讶地问:“好好的,怎么说这种话?”

红玉叹息道:“你哪知道我心里的苦衷啊!”

佳蕙点头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个地方确实不容易待下去,也难怪。就像昨天老太太因为宝玉病了那么久,说那些一直跟着服侍的人都辛苦了,现在宝玉身体康复了,各处还愿完毕,就让按照等级赏赐跟随的人。我自认年纪小,够不上高等,得不到赏赐也不抱怨。可像你这样的人竟然也不在赏赐之列,我心里就很不服气。袭人就算得十分,我也不恼她,那是她应得的。说实话,谁敢跟她比呢?不说她平日里殷勤小心,就算她不那么殷勤小心,我们也比不上。最让人生气的是晴雯、绮霰她们几个,都被算在了上等,仗着自己父母有脸面,大家还都捧着她们。你说气不气人?”

红玉道:“也没必要跟她们置气。俗话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能一辈子守着谁呢?不过是三年五载,各有各的去处。到时候谁还管谁呢?”

这几句话不经意间触动了佳蕙的心弦,不由得眼眶泛红,又不好意思无缘无故地哭,只得勉强笑道:“你这话倒是在理。昨天宝玉还说,明天要怎么收拾房间,怎么做衣裳,好像要经过几百年的煎熬似的。”

红玉听后,冷笑了两声,正欲开口,这时,一个头发还未梳成髻的小丫头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花样子和两张纸,说道:“这是两个新花样,需要你描出来。”说完,就把东西往红玉面前一扔,转身就跑了。

红玉朝门外喊道:“到底是谁的呀?话都没说完就跑了,难道还有人专门给你热着馒头,怕凉了吗?”

那小丫头在窗外只来得及回了一句:“是绮大姐姐的。”说完,脚不沾地地又跑远了。

红玉一气之下,把那些花样子扔到一边,转身到抽屉里找笔,翻了半天,找到的都是写秃了的笔,不禁抱怨道:“前几天那枝新笔放哪儿了?怎么想不起来了。”边说边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道:“对了,前天晚上被莺儿拿走了。”

于是,她对旁边的佳惠说:“你帮我取回来吧。”

佳惠却答道:“花大姐姐还等着我帮她抬箱子呢,你自己去拿吧。”

红玉道:“她等着你,你还在这里闲聊天?我不让你去,她也不会等你了。真是个顽皮透顶的小家伙!”说完,自己便走出房间,穿过怡红院,直奔宝钗的住处而去。

刚走到沁芳亭边,就看见宝玉的奶妈李嬷嬷从那边走过来。红玉停下脚步,笑着问:“李奶奶,您老人家刚才去哪儿了?怎么从这边过来?”

李嬷嬷停下脚步,拍了拍手说:“你说说,这孩子好好的,怎么又看上那些种树的什么云儿雨儿的了,这会子还非逼着我去叫他们来。要是让上面的人知道了,可又不得了。”

红玉笑道:“您老人家还真打算按他的意思去叫啊?”

李嬷嬷说:“那能怎么办呢?”

红玉笑道:“要是那人有眼色,知道轻重,就不该进来才是。”

李嬷嬷说:“他也不傻,怎么不进来?”

红玉说:“既然来了,您老人家应该和他一起来,回头让他一个人在这儿瞎找,可不太好。”

李嬷嬷说:“我哪有那个闲工夫陪他走来走去?不过是去告诉他一声,回头打发个小丫头或是老婆子带他进来就完事了。”

说着,她便拄着拐杖径直走了。红玉听了这话,站在那里发起了呆,一时竟忘了去取笔。

不一会儿,一个小丫鬟跑了过来,看见红玉站在那里,便问:“林姐姐,你在这儿干嘛呢?”

红玉抬头一看,原来是小丫鬟坠儿。

红玉问:“你要去哪儿?”

坠儿回答说:“让我带芸二爷进来。”说完就一溜烟儿地跑了。

这时,红玉刚走到蜂腰桥门前,就看见坠儿领着贾芸走了过来。贾芸边走边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红玉,而红玉则假装在和坠儿说话,也用眼角的余光瞥着贾芸。当两人的目光不经意间相遇时,红玉不禁羞红了脸,转身快步朝蘅芜苑走去。后面的事情暂且不提。

贾芸跟随着坠儿,蜿蜒曲折地来到了怡红院。坠儿先进去通报,之后才领着贾芸进入。

贾芸环顾四周,只见院内稀疏地点缀着几块山石,旁边种植着芭蕉树,那边有两只仙鹤在松树下梳理羽毛。一排回廊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鸟笼,里面养着各种珍稀的鸟类。回廊尽头连接着一座小巧的五间抱厦,隔扇上雕刻着新颖别致的花纹,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题有四个大字:“怡红快绿”。贾芸心想:“难怪叫‘怡红院’,原来匾上是这四个字。”

正思索间,只听里面隔着纱窗传来笑声:“快进来吧,我怎么把你忘了两三个月!”

贾芸听出是宝玉的声音,连忙走进屋内。抬头望去,只见室内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却一时找不到宝玉的身影。一回头,发现左边立着一面大穿衣镜,从镜后转出两个年龄相仿、大约十五六岁的丫头,说道:“请二爷到里面屋里坐。”

贾芸连正眼都不敢看她们,连忙答应。

穿过一道碧纱橱,贾芸看到一张小巧精致的填漆床上,悬挂着大红销金撒花的帐子。宝玉穿着家常衣服,趿拉着鞋,倚在床上看书。

见贾芸进来,宝玉把书一扔,满脸堆笑地站起身。贾芸连忙上前行礼问安,宝玉请他坐下,他便在下方的一张椅子上落了座。

宝玉笑道:“自从那日见到你,我叫你来书房,谁知后来接连发生许多事情,竟把你给忘了。”

贾芸笑道:“都是我没福气,又赶上叔叔身体不适。叔叔现在可完全康复了?”

宝玉说:“好多了。我倒听说你辛苦了好几天。”

贾芸答道:“辛苦也是应该的。叔叔康复了,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说着,只见一名丫鬟端着茶水走了过来,递给他。贾芸一边和宝玉交谈,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这位丫鬟:她身材纤细,长着一张椭圆形的脸,穿着银红色的上衣,搭配青色的缎子背心,以及白色细褶的裙子。这不是别人,正是袭人。

自从宝玉生病那几天,贾芸在府里混了两天,已经认得了府里大半的知名人物。他也清楚袭人在宝玉房里地位特殊,不同于其他人。此刻见她亲自端茶过来,而宝玉又在一旁坐着,贾芸连忙站起身,笑着说道:“姐姐怎么亲自给我倒起茶来?我来到叔叔这里,又不是客人,让我自己动手倒就好了。”

宝玉说:“你坐着就是。在丫头们面前也不必拘束。”

贾芸笑着回答:“话虽这么说,但在叔叔房里的姐姐们面前,我哪敢放肆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重新坐下,开始品茶。

宝玉便与他闲聊起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诸如哪家的戏班子演技出众,哪家的园林景致优美;还提及谁家的丫鬟模样俊俏,谁家的宴席丰盛豪华,以及谁家收藏有奇珍异宝。

贾芸嘴里虽顺着宝玉的话应承,但聊了一会儿后,见宝玉显得有些意兴阑珊,便起身告辞。

宝玉也没有多加挽留,只是说:“你明天有空的话,随时可以来。”随后吩咐小丫头坠儿送他出去。

离开怡红院后,贾芸发现四周无人,便放慢了脚步,一边与坠儿闲聊,一边询问她:“你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名字?你父母是做什么营生的?在宝玉房里伺候多久了?每个月的月钱是多少?宝玉房里总共有几个女孩子?”

坠儿见他问得详细,便一一如实回答。接着,贾芸又问:“刚才和你说话的那个人,是不是叫小红?”

坠儿笑着回答:“对,她是叫小红。你问她做什么?”

贾芸说:“刚才她问起一块手帕的事,我恰好看到了。”

坠儿听后笑道:“她问了我好几遍有没有看到她的手帕,我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管这些!今天她又问起,我说帮她找到了,她还说要谢我呢。这是在蘅芜苑门口说的,二爷您也听见了,我可没撒谎。既然二爷您捡到了,就给我吧。我倒要看看她会怎么谢我。”

上个月,当贾芸被叫进来帮忙种树时,他偶然捡到了一块罗帕,意识到这应该是园子里某个人遗失的,但由于不确定具体是谁掉的,所以他没有轻举妄动。

今天,他无意间听到小红询问坠儿关于罗帕的事,立刻明白那块罗帕是小红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看到坠儿急着想要找回罗帕,贾芸心里其实早有了计较。

他从袖子里抽出自己的一块罗帕,笑着对坠儿说:“我可以给你,但你要是收到了她的谢礼,可别忘了分我一份哦。”

坠儿满口答应,接过罗帕后,就送走了贾芸。之后,坠儿回去找小红,这部分就不多说了。

现在且说宝玉打发贾芸离开后,懒洋洋地躺在床上,眼神朦胧。

袭人走上来坐在床边,推他说道:“怎么又要睡觉?闷得很,你出去逛逛怎么样?”

宝玉听了这话,便拉了袭人的手笑道:“我想出去,就是舍不得你。”

袭人笑着说:“快起来吧!”一边说,一边拉宝玉起来。

宝玉说:“你要带我去哪儿呢?真是腻腻烦烦的。”

袭人说:“你出去了就好了。你一直这么懒散,只会更添心里的烦躁。”

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好顺从她的意思,慢吞吞地走出了房门。他在回廊上逗弄了一会儿鸟儿,随后走到院子外面,沿着沁芳溪畔观赏了一会儿金鱼。

这时,他瞧见远处的山坡上,有两只小鹿像箭一般飞快地跑过来,宝玉感到十分困惑,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宝玉不明白怎么回事,只见贾兰手持一张小弓从后面追了上来。

贾兰一看到宝玉在前面,便停下了脚步,笑着打招呼道:“二叔叔原来在家啊,我还以为您出门了。”

宝玉责备道:“你又淘气了,好好地为什么要射它们呢?”

贾兰笑着回答:“现在不是念书的时间,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我练练骑射。”

宝玉打趣道:“等你哪天把牙给磕掉了,看你还练不练。”

说着,他沿着小路一直走到一个院子门口,只见院内竹影婆娑,风声幽微,仿佛有龙吟凤鸣之声。抬头望向门楣之上,只见一块匾额上题着“潇湘馆”三个大字。

宝玉信步迈进院内,只见湘帘低垂在地上,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

他走到窗前,感觉有一缕淡雅的香气从碧绿的纱窗里隐隐透出来。宝玉把脸贴近纱窗往里窥视,正看得出神时,耳朵里忽然听到里面传来一声细细的悠长叹息:“‘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每天都情意绵绵,昏昏欲睡)”

宝玉听了,心里不由得一阵发痒,好奇地再次细看,只见黛玉正躺在床上伸懒腰。宝玉在窗外笑道:“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边说着,一边撩起帘子走了进去。

林黛玉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脸颊不自觉地泛起了红晕,连忙用袖子遮住了脸,转过身去,假装已经睡着了。

这时,贾宝玉刚要走上前想轻轻挪动她的身体,却见林黛玉的奶妈和两个女仆跟了进来,说道:“妹妹正在睡觉呢,等她醒了再请她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