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2 / 2)

黛玉见到宝玉态度坚决离开,就借着找袭人的借口,来看他是否一切安好。袭人笑着回答:“宝玉已经睡了。”

黛玉听到后,就要回去。袭人笑着说:“姑娘请等一下,我有一个字帖儿,你看看吧。”说着,就把刚才那首诗和偈语悄悄拿来,递给黛玉看。

黛玉看了之后,知道这是宝玉一时感愤而作,不觉感到好笑和感叹,便对袭人说:“这只是个游戏之作,没有关系。”说完后,黛玉便带着字帖儿回到房中,和湘云一起看。

第二天又和宝钗一起看。宝钗看着上面的词句念道: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大意为:无我的境界原本就不是执着于自我的你所能理解的,其他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在无我的境界中,行为可以自由无拘,不受任何限制,迷迷茫茫之中,执着于悲愁喜等情感又有什么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争论亲疏远近又有什么用?从前如此忙碌是为了什么?到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没有意思!

看完之后,她又瞧了瞧那首偈语,再次笑道:“这个人已经开悟了。这都是我的错,都是因为我昨天唱的那支曲子惹的祸。这些道家经典和禅理最能改变人的心性。要是他明天真的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有了这样的念头,都是源于我唱的那支曲子,那我岂不成了罪魁祸首。”

说着,她把那偈语撕得粉碎,递给丫头们说:“快把它烧了吧!”

黛玉笑道:“不应该撕掉,等我问问他。你们跟我来,我保证能让他收回这些痴心妄想。”

三个人果然都来到了宝玉的房间。

一进门,黛玉就笑着说:“宝玉,我问你:世间最尊贵的是‘宝’,最坚硬的是‘玉’。你有什么尊贵之处?又有什么坚硬之理?”

宝玉竟然一时答不上来。三人拍手笑道:“这么迟钝愚笨,还学参禅呢!”

黛玉接着说:“你那偈子的结尾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不错,但在我看来,还不算完美。我再给你续上两句。”于是念道:“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宝钗道:“确实,这才算是悟透了。想当年南宗六祖惠能,刚开始寻师访道到了韶州,听说五祖弘忍在黄梅,就去做火头僧。五祖想选继承人,就让弟子们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那时惠能在厨房舂米,听到这个偈子,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于是自己念了一个偈子:‘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把衣钵传给了他。今天的这个偈子,意思也相同。只是刚才那个机锋,还没有完全了结,怎么能就此放手不管呢?”

黛玉笑道:“刚才答不上来,就算输了,现在答上了也不算什么。只是以后不许再谈禅了。连我们两个所知所能的,你都不知道,还去学参禅呢!”

宝玉自以为有所觉悟,没想到被黛玉一问就答不上来,宝钗又引用禅宗语录来对比,这些都是他平时没见她们显露过的。自己想了一会儿,觉得:“原来她们比我早一步觉悟,而我还在迷惑中,现在何必自寻烦恼。”

想到这里,便笑道:“谁真的在参禅,不过是一时玩笑罢了。”说完,四个人又像往常一样相处了。

突然,有人前来通报,说是娘娘派人来送出了一个灯谜,让大家去猜,如果猜中了,每个人也要制作一个灯谜送回去。

四人一听,立刻忙碌起来,匆匆赶到贾母的正房。只见一个小太监手持一盏四角平头的白纱灯笼,这灯笼是专为挂灯谜而制作的,上面已经悬挂着一个灯谜,众人纷纷围上前来,争先恐后地观看并猜测。

小太监又传达了娘娘的旨意:“各位小姐如果猜中了,请不要说出来,每个人只悄悄地把答案写在纸上,一起密封送回宫中,娘娘会亲自检验是否正确。”

宝钗等人听后,走近细看,发现那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特别新奇之处,嘴上虽然免不了称赞一番,说它难以猜测,实际上心里早已猜出了答案。

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人也都解开了谜底,各自默默地将答案写了下来。随后,又将贾环、贾兰等人叫来,大家各怀心思,纷纷猜测,并将答案写在纸上。最后,每个人选取一件物品作为谜底,恭恭敬敬地用楷书写成灯谜,挂在灯笼之上。

太监去了,傍晚时分回来传达旨意:“先前娘娘出的谜语,大家都已经猜出来了,唯独二小姐迎春和三爷贾环猜的不对。小姐们做的谜语也都已经猜过了,但不知道对不对。”

说着,太监也把他们写的谜底拿了出来。有些猜对了,有些没猜对,但大家都随便附和着说猜对了。

太监接着把赏赐的物品分发给猜对的人,每人得到一个宫廷特制的诗筒和一把茶筅,唯独迎春和贾环没有得到。迎春觉得这只是玩笑小事,并不放在心上,但贾环却觉得十分无趣。

这时,太监又说:“三爷说自己不会做谜语,所以娘娘也没猜,让我带回来问问三爷这谜语是什么意思。”

大家听了这话,都好奇地围过来看他写的谜语,只见上面写着: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大家看到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贾环只好对太监说:“是一个枕头和一个兽头。”太监记下后,领了茶便离开了。

贾母见元春如此兴致高涨,心里也愈发欢喜,于是催促快点做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摆放在当屋中央,让她们姊妹各自暗地里做出一些题词,写在屏上,接着预备好香茶、精致的果品以及各种小玩意儿,作为猜谜活动的奖品。

贾政在朝堂上完成公务后,看到贾母高兴的样子,况且现在是在节日期间,于是晚上也过来承欢作乐。

他准备好酒菜果品和玩物,在上房悬挂了彩灯,邀请贾母赏灯取乐。一席人坐在上面,包括贾母、贾政、宝玉,春三个姑娘又设一席。地上站着许多婆娘丫鬟。李宫裁和王熙凤在里间再设一席。

贾政发现不见贾兰,便询问为何不见他。婆娘进里间去问李氏,李氏起身笑着回答说:“他说老爷并没有叫他,他不肯来。”

婆娘回复了贾政。大家都笑说:“这孩子天生顽皮。”

贾政忙派贾环和两个婆娘去把贾兰叫来。贾母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抓些果品给他吃。大家说说笑笑,寻欢取乐。

往常,宝玉总是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但今天因为贾政在场,他只能随声附和,不敢多言。

湘云虽然是闺房中的柔弱女子,平时却喜欢与人谈论,可今天贾政在座,她也只好紧闭双唇,不再发言。

黛玉本就懒得与人交往,自然更不会多说。

宝钗则一向稳重不轻率,此刻也是神态自若,不发一言。

因此,尽管这是一场家庭中的寻常欢聚,却因为贾政的存在而显得气氛拘谨,大家都不太开心。

贾母也明白这是因为贾政在这里的缘故,所以在酒过三巡之后,就催贾政去休息。

贾政也明白贾母的意思,知道贾母是想让他离开后,好让孩子们尽情玩乐,于是他陪笑着说:“今天我听说老太太这里正在举办春灯谜会,所以特地准备了礼物和酒席,来参加这个盛会。怎么您对孙儿孙女们疼爱有加,却对我这个儿子半点都不眷顾?”

贾母笑着说:“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反而让我觉得闷得慌。如果你要猜灯谜,那我就出一个给你猜,猜不出来可是要受罚的哦。”

贾政连忙笑着说:“那当然,如果猜中了,也是要奖赏的。”

贾母说:“这是当然。”说着便念道: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

贾政已经知道谜底是荔枝了,却故意乱猜其他的东西,因此被罚了不少物品,最后才猜中,并获得了贾母赠送的奖品。接着,他也出了一个谜语让贾母猜,谜语的内容是: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说完之后,他轻声细语地将答案告诉了宝玉。

宝玉心领神会,又悄悄地转告给贾母。

贾母略一思索,觉得确实如此,便说道:“是砚台吧。”

贾政笑道:“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中。”随后吩咐道:“快把贺礼送上来。”身边的侍女应声答应,大小礼盒一并呈上。

贾母逐一审视,发现都是元宵节期间可以赏玩的新奇物品,心中大喜,于是命令道:“给你父亲斟酒。”

宝玉拿起酒壶,迎春递上酒杯,贾母接着说:“你看看那屏风上,都是她们姐妹做的,你再猜一个给我听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头一个写道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贾政道:“这是炮竹嗄。”

宝玉答道:“是。”

贾政又看道: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贾政道:“是算盘。”

迎春笑道:“是。”

又往下看,是: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贾政道:“这是风筝。”

探春笑道:“是。”

又看,道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贾政道:“这是佛前海灯嗄。”

惜春笑答道:“是海灯。”

贾政心中暗想:“元妃所作的爆竹,象征着瞬间绚烂后消散;迎春的算盘诗,暗示纷乱如麻的生活;探春的风筝诗,则描绘了漂泊不定的境遇;惜春的海灯诗,更显出一片清冷孤寂。今日正值上元佳节,为何她们都以这些不吉之物为题材来作诗取乐?”

他越想越觉得心中郁闷,但因为在贾母面前,不敢表露出自己的情绪,只好强忍着继续往下看。接着,他看到后面有一首七言律诗,是宝钗所作,于是便念了出来: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贾政阅读完毕后,心中暗自思量:“这东西本身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这么年幼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词句,更觉得不吉利。看来这些都不是有福长寿之人。”

想到这里,他愈发感到心情烦闷,脸上满是悲伤的神情,因此刚才的那股精神劲儿减去了一大半,只是低着头陷入沉思。

贾母瞧见贾政这般模样,心想或许是因为他身体疲惫也不一定,再加上担心他在这儿会让姑娘们玩得不尽兴,便对贾政说:“你就别猜了,先去休息吧,我们再坐一会儿,也该散了。”

贾政一听这话,连忙应了几个“是”,又勉强陪贾母喝了几杯酒,这才退了出去。回到房里,他满脑子思绪,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不由得心生伤感与感慨,这些就不多说了。

再说贾母见贾政离去后,便说道:“你们现在可以自由自在地玩乐一番了。”

话音刚落,就看见宝玉跑到屏风前的彩灯旁,手舞足蹈,对灯上的诗词评头论足,说这个句子欠佳,那个对仗不够工整,活像一只刚从笼子里放出来、兴奋得不得了的猴子。

宝钗见状便说:“还是像刚才那样坐着,大家有说有笑,岂不是更文雅些吗?”

凤姐从内室匆匆走出来,插话道:“你这个人啊,真该让老爷天天看着你,一步也不许离开才好。我刚才还忘了,刚才怎么不趁机在老爷面前撺掇他也让你作诗谜呢。要是真那样,这会儿你怕是要急得满头大汗了吧。”

这话急得宝玉直跳脚,他拉着凤姐,像块粘人的扭股儿糖一样缠着她不放。贾母又与李纨以及众姐妹谈笑了一会儿,也渐渐感到有些疲倦了。听听更鼓,已经敲过四更天了,她便吩咐撤去桌上的食物,赏赐给下人。

随后站起身来说道:“我们该去休息了。明天还是节日,应该早起。明晚再继续玩乐吧。”于是大家才慢慢散去。

(编者注:最后说一下薛宝钗的灯谜,大意为:早晨朝拜结束后,谁带着两袖的烟雾离去?无论是在弹琴的雅致之地,还是在温暖的被褥之中,总是没有缘分享受。早晨不需要鸡人来报时,夜晚也不需要侍女来添加灯油。每天从早到晚都在焦虑中度过,这种煎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匆匆流逝,必须应当珍惜;外界的风雨阴晴则任由它变迁。该灯谜中“朝罢谁携两袖烟”是改写了杜甫诗“朝罢香烟携满袖”隐去了“香”,“琴边衾里总无缘。”说明此香不是熏香,“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就是指这香的用途,为打更之用,所以是“更香”。细读起来就知道,该诗完全表露了薛宝钗的心情,也预示着她的结局。“琴边衾里”可以认为是嫁给了贾宝玉的伏笔,“总无缘”说明她始终未能得到贾宝玉的心。

另外,这灯谜还有另外的版本。我使用的txt版本里更香是薛宝钗的灯谜。又下载了一本繁体带脂砚斋评论的《红楼梦》,更香也是薛宝钗的灯谜。但通行本《红楼梦》则将此灯谜定为林黛玉所作。薛宝钗的灯谜是:“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谜底是竹夫人,是一种圆柱形、中空的竹编消暑用具,夏季用于怀抱取凉,秋凉后便被搁置。灯谜的四句诗分别对应竹夫人的特征与命运。并且还多了贾宝玉一首镜子的灯谜:“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

究竟哪个版本是对的,至今没人能解答,所以不用在这里纠结了)

后面的故事,咱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