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分流井淤脉滞(1 / 2)

斫韵堂的冬初晨雾裹着股冷冽的湿意 —— 院角的保温棚里,董晓给小桃树缠的防寒毡凝着白霜,摸上去冰手;灶上温着的姜茶冒着袅袅热气,茶香混着窗外的雾霭,在屋里漫开。脉气灯碎片的七彩光,今早凝着层淡淡的浊黄,像掺了沉沙,光纹在古运河支线 “脉气分流井” 的标注上轻轻沉滞,连沈墨怀中的星槎引,杖尖都带着点厚重的滞涩,与小分队成员小宋顶着晨雾赶来时的急慌模样正好对上:“沈师傅!分流井堵得严严实实!井底积了半米厚的沉沙,井壁的分流孔全被泥块堵死,支线下游的冬麦田都快渴得卷叶了,村民的饮水井水位也降了!”

“脉气分流井?” 沈墨立刻想起古运河支线的图纸 —— 那是转脉闸的 “配套节点”,专门把转脉闸送来的脉气水分流到下游的灌溉渠和村民饮水井,井壁有六个均匀分布的分流孔,井底有 “聚脉沉沙槽”,没想到才修复转脉闸,分流井就出了问题,“是沉沙槽满了溢出来,还是分流孔被冻住的泥块堵了?”

“都有!” 小宋抹了把脸上的雾水,手里攥着湿透的检测记录,“我用长竹竿探了探,沉沙槽的沙都堆到井口了,分流孔外面裹着层冻硬的泥壳,敲都敲不动,检测仪测的脉气浓度才 38%,比转脉闸没修时还低!”

董晓早就趴在资料柜前翻出了分流井的详图,图纸上的分流井是圆柱形青石板结构,井底有漏斗状沉沙槽,井壁的分流孔内嵌青铜筛网,孔壁刻着 “分脉润田” 符文,“沈哥!我查到了!分流井的沉沙槽半年没清过,夏末的暴雨冲了大量泥沙进来,冬初一冻,泥沙和泥水冻成硬块,把分流孔和沉沙槽全堵了!青铜筛网也锈死了,得先破冰清沙,换了锈死的筛网,再给分流孔涂层糯米防冻膏,沉沙槽加个可拆卸的滤沙网,以后清淤更方便!” 她指着图纸上的滤沙网示意图,“滤沙网用青木框加青铜丝,能拦住大颗粒泥沙,半个月拆一次清洗,就不会积满沉沙了。”

董雅南已经收拾好工具包,里面装着冰镐、清淤耙、便携式抽沙泵,还有防水头灯和暖宝宝,“晨雾大, visibility 低,我们带无人机也拍不清井底,得靠防水头灯照明。再带点热包子,路上吃,免得空腹干活。” 她还翻出了分流井的巡检记录,“上一次清淤还是春灌后,确实该清了,是我们疏忽了支线节点的定期维护。”

沈墨点点头,立刻分工:“小宋,你回去带小分队的人准备温姜水、新的青铜筛网、青木和青铜丝(编滤沙网用);董晓,你带糯米防冻膏、细毛刷、青铜除锈剂;董雅南,你负责用头灯照明、记录修复过程,我用星槎引定位堵死的分流孔,操控抽沙泵清淤。”

“收到!我这就去喊人!” 小宋转身冲进晨雾,脚步声很快消失在雾里。

三人驱车向古运河支线分流井出发,车窗外的晨雾浓得像化不开的牛乳 —— 古运河支线的水面蒙着层薄冰,雾汽在冰面上凝结成白霜,岸边的冬小麦叶片蜷缩着,泛着灰绿的蔫意;远处的转脉闸在雾中只剩模糊的轮廓,防寒毡裹着的闸体泛着淡淡的光。快到分流井时,远远就能看到小分队的成员们已经在等候,每个人都戴着头灯,手里提着工具,旁边堆着温姜水的桶和编滤沙网的材料,小宋正给大家分发暖宝宝,“快贴上!井底更冷,别冻着!”

“沈师傅!你们可来了!” 小宋迎上来,指着不远处的分流井,“你看!井口都快被沉沙溢出来的泥块封死了,只露个小口,我们不敢用冰镐硬砸,怕砸裂井壁!”

沈墨走到分流井旁,井口直径约一米,青石板井壁泛着冷光,井口边缘的泥块冻得坚硬,用手一敲,发出 “咚咚” 的实心声响。他握着星槎引,将杖尖靠近井口,杖尖立刻泛出浊黄的光,顺着井壁往下探,在六个不同位置轻轻震颤,“六个分流孔全堵死了,沉沙从井底堆到了井身中段,得先把表面的冻泥块敲碎,再用抽沙泵抽沉沙。”

董晓和小宋一起用冰镐轻轻敲井口的冻泥块,“慢着点!别斜着砸,垂直用力,免得崩裂井壁石板!” 沈墨在旁边提醒,冻泥块被敲成小块,顺着井口滑落,露出

抽沙泵很快安装好,沈墨接通电源,泵管伸进井底,“嗡” 的一声,混着冰碴的沉沙被源源不断地抽出来,堆在井口旁的空地上,形成一座小小的沙堆。董雅南戴着头灯,趴在井口往下照,“沈哥!沉沙抽得差不多了,能看到井底的聚脉沉沙槽了!”

井底的沉沙槽露出后,董晓用长柄清淤耙把槽里的顽固泥块勾出来,“沈哥!沉沙槽的‘聚脉符’露出来了!就是有点磨花,要不要补一补?”

“补!” 沈墨点头,“聚脉符能让脉气水在井底汇聚,再分流出去,磨花了会影响分流效率。” 董晓立刻用细毛刷蘸着青铜粉末混合的糯米灰浆,小心翼翼地补着符纹,头灯的光映在她专注的脸上,井壁的青石板反射着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