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斋心星钥(1 / 2)

破晓的天光,如同稀释的淡墨,一点点洇染着故宫层层叠叠的琉璃瓦顶。沈墨站在斫韵堂的窗前,望着窗外由深蓝转为鱼肚白的天空,一夜未眠的疲惫被一种混杂着亢奋与凝重的情绪取代。位育斋,这个御花园西北角的寻常斋堂,因着那张星图密码的指引,在他心中已然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危险的面纱。

他没有立刻动身。白日的御花园游人如织,绝非静心探查之地。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为这次探查做足准备,不仅是工具上的,更是知识上和心理上的。

他重新坐回工作台前,将电脑中所有关于位育斋的资料——建筑结构图、历史沿革记录、内部陈设档案(尽管多为近代复原)、以及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数据——全部调取出来,进行地毯式的研究。

位育斋,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看似规制不高,但位置独特,北倚宫墙,西邻堆秀山,环境清幽。在清代,它时而作为皇帝读书休憩之所,时而供奉佛像,功能并不固定。档案记载,乾隆、嘉庆等朝都曾对此处进行过修缮或陈设调整。

沈墨将星图密码虚线所指的方位,在位育斋的三维模型上进行了精确标注。虚线穿透斋堂,最终指向的,并非是某个特定的房间,而是……位育斋明间(正厅)北侧墙壁的某一处!

这面墙壁之后是什么?根据结构图显示,墙壁另一侧是紧贴宫墙的狭窄通道,并无特殊空间。难道又是如同钦安殿那样的“虚数之隙”?或者,机关就藏在这面墙本身?

他放大北墙的高清扫描图像,一寸寸地仔细查看。墙壁为砖石砌筑,表面粉刷白色,悬挂着几幅现代复制的宫廷书画。初看之下,并无任何异常。但他注意到,在墙壁上方,接近梁枋的位置,天花板的彩绘藻井边缘,似乎有一些极其细微的、不同于常规莲花或祥云纹饰的图案。

他将藻井边缘的图案进行局部放大、增强处理。由于年代久远和多次修缮,彩绘多有剥落和覆盖,图案模糊不清。他动用图像处理软件,尝试剥离后期覆盖的色层,进行数字复原。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需要凭借对明清彩绘风格的深刻理解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在杂乱的像素中寻找原始的笔触痕迹。时间在屏幕前悄然流逝,窗外日头渐高,游客的喧嚣开始隐约传来。

直到午后,当沈墨将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和手动修复结合,终于将藻井边缘一处被 ter 颜料覆盖的区域初步还原时,一个熟悉的图案轮廓显现出来——那是由数个微小的点与极细的线条连接而成的、一个简化版的紫微垣星官图!尤其突出了“北极五星”和“勾陈”的位置!

果然!位育斋内同样隐藏着与“星槎”技艺相关的星图标记!这进一步印证了他的推测。

那么,如何激活这个标记?是否也需要类似“星髓”和“窥月镜片”的信物,以及在特定时间?

他再次审视那张星图密码。在代表位育斋的标记旁,还有一个不起眼的、类似刻度盘的符号,旁边标注着几个模糊的满文词汇。经过翻译和比对,沈墨认出,那似乎是与“日晷投影”、“午正三刻”相关的指示。

午正三刻?即正午十二点四十五分。这是一天中阳气最盛、影子最短的时刻。在这个时间点,阳光会以特定的角度照射到位育斋内?

他查看了位育斋的朝向和窗户位置。位育斋坐北朝南,明间南面有格扇门和槛窗。在午正三刻,阳光确实能几乎直射入室内,投射在北墙上。

难道关键在于光影?

一个计划在沈墨脑中逐渐成形。他需要在一个晴朗日子的午正三刻,进入位育斋,观察阳光透过窗格,在北墙以及那个藻井星图标记上产生的投影变化。这或许就是激活机关,或者揭示下一步线索的“钥匙”。

然而,如何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开放游览时间进行如此精细且可能引发异象的探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他需要闭馆后的时间,或者……制造一个合理的契机。

沈墨陷入了沉思。他回想起自己作为文物修复师的身份,以及院里偶尔会进行的夜间巡检或特定项目的闭馆研究。或许,可以借此名义申请?

但“索影者”的存在,让他对院内是否安全也产生了疑虑。那个神秘电话,那双在钦安殿顶凝视他的眼睛,都表明对方对故宫极其熟悉,并且可能在内部也有眼线。贸然申请,会不会打草惊蛇?

就在他权衡利弊之际,手机响起,是器物部漆器组的刘姐。

“小沈,没打扰你吧?上次那个妆奁,暗格里的东西研究得怎么样了?有什么发现吗?”刘姐的语气带着关切和好奇。

沈墨心中一动。妆奁!那个来自嫔妃、内藏董晚秋线索的妆奁!它的原主人是谁?是否与位育斋有关联?

“刘姐,正想跟您请教呢。”沈墨顺势说道,“那个妆奁,除了暗格,本身有没有更具体一点的来源信息?比如,它原先是哪位嫔妃使用的?大概在什么时期?”

电话那头刘姐想了想:“嗯……根据入库记录和款式判断,应该是道光晚期到咸丰初期,一位地位不太高的嫔妃所用。具体是哪一位,记录不详。不过,这类妆奁制作通常不止一件,有时会赏赐给多位嫔妃。怎么,这个信息很重要?”

“有点关联。”沈墨含糊道,“我在想,能不能通过研究类似妆奁,或者那个时期嫔妃们的器物风格,找到一些共通的……纹饰规律?或许对理解这件东西的暗格设计有帮助。”他找了一个听起来合理的借口。

“这样啊……”刘姐沉吟片刻,“那你或许可以去‘慎修思永’那边看看。”

“慎修思永?”沈墨一愣。那是故宫内部一个不对公众开放的研究区域,存放着大量未及整理或特藏的研究资料和部分非珍贵文物标本。

“对。”刘姐压低了些声音,“我记得那边库房里,有几个从寿安宫(清代嫔妃居所之一)旧藏里清出来的、类似款式的漆器盒,一直没来得及详细编目。你可以去申请调阅看看,或许能找到点线索。就说是我这边修复工作需要的参考。”

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慎修思永”区域相对独立,人员稀少,且调用物品需要权限和流程,正好可以避开大部分视线。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接触到可能与那段历史相关的更多实物。

“太好了,谢谢刘姐!我这就去申请。”沈墨由衷感谢。

“没事,能帮上忙就好。对了,”刘姐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你去的时候,顺便帮我留意一下,有没有那种……带有特殊星月纹饰的,或者感觉……嗯,有点不太一样的漆器。我总觉得,上次那个妆奁,不像是个例。”

刘姐的话让沈墨心中凛然。难道刘姐也察觉到了什么?还是仅仅是修复师的直觉?

他不动声色地答应下来,挂断电话后,立刻着手申请调阅“慎修思永”库房的相关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