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有人眼红(1 / 2)

十一月的工真市,空气中已经带了寒意。

市委大楼里,李毅飞正在审阅一份关于建设沿河生态长廊的规划方案,秘书陈默敲门进来,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书记,省府办刚传来的消息,周副省长下周一带队下来调研,主题是‘优化营商环境与高质量发展’。”陈默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补充道,“随行人员名单里,有省报和卫视的记者。”

李毅飞的目光从规划图上抬起,接过文件扫了一眼,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

周副省长分管工业,是省内知名的“GDP派”干将,作风强硬,以善于引进大项目着称。

他这次来的时机,恰好赶在工真市经济数据亮眼,但民生投入争议未平的时刻。

“看来,周省长是来给我们‘指点迷津’了。”李毅飞语气平静,听不出波澜,“按高规格准备接待,汇报材料要扎实,尤其是那几个被我们以环保和劳动保障标准婉拒的大型项目,原因要说透,数据要精准。”

“明白。”陈默点头,犹豫片刻,还是开口,“书记,最近省里有些风声,说我们工真‘不务正业’,用民生投入挤占了发展空间,还有人质疑您年轻气盛,改革步子迈得太快……”

李毅飞摆摆手,打断了他:“树欲静而风不止。做好我们自己的事,真金不怕火炼。”

然而,“风”比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猛。

就在调研组抵达的前两天,周末晚上十点,李毅飞接到了紧急报告——城北工业园区一家名为“丰润化工”的小型企业发生二甲苯储罐微量泄漏!

李毅飞立即驱车赶往现场。

夜色中,园区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刺鼻气味。应急、环保、消防等部门负责人已到位。

“情况怎么样?”李毅飞一下车就问,语气沉稳。

应急管理局局长汇报:“书记,泄漏量不大,已基本控制,三名吸入不适的工人送医观察,生命体征平稳。主要是阀门老化,安全巡检流于形式。”

园区管委会主任额头冒汗:“丰润化工是老企业,设备更新慢,我们之前发过整改通知书,但他们总以资金困难、停产影响订单为由拖延……”

李毅飞眼神锐利地扫过在场干部:“资金困难不是漠视安全生产的理由!人民的生命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立即彻查园区内所有类似隐患企业,该停的停,该关的关,没有余地!”

这起事故在有心人眼里,无疑是攻击工真市治理模式的绝佳弹药。

果然,第二天,周副省长的调研组抵达时,第一站就“顺路”来到了城北工业园区外围。

周副省长五十多岁,身材微胖,下车后看着尚未完全散去的警戒线,眉头紧锁。

“毅飞同志啊,”周副省长开口,声音洪亮,带着权威,“工真市这半年风头很劲,民生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我们都听说了。

但是,不能顾此失彼啊!你看,这最基本的生产安全都出了纰漏,让我怎么相信你们能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我听说,你们把大量行政资源投入到调解家庭矛盾、帮扶个别困难户上,这是不是有点……舍本逐末了?”

随行的省媒记者立刻将镜头对准了李毅飞,等待他的回应。现场气氛瞬间紧绷。

李毅飞面色不变,微微上前半步,声音清晰而沉稳:“周省长批评得对,安全生产一刻不能放松,这次事故暴露了我们基层监管的薄弱环节,我们一定深刻检讨,严肃追责,彻底整改。”李毅飞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力量,“不过,关于资源投入的问题,我想向省长和各位领导汇报几个情况。”

李毅飞没有看稿子,数据信手拈来:“今年前三季度,工真市通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解决的各类企业诉求,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四十二,为什么?

因为前置的劳资纠纷调解、精准的政策推送,把很多问题化解在了萌芽状态。

我们婉拒的那个高污染电镀项目,同期吸引了三家专注于环保新材料的科技公司落户,预计年产值不低于被拒项目,但能耗只有其三分之一,排污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