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腾飞之路(2 / 2)

仪式结束后,董振华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选择工真市,不仅仅是看中这里的港口资源,更是看重工真市发展‘智慧港口’的清晰战略和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我们相信,这里将是我们开拓北方市场、实现技术迭代的重要基地。”

这番表态,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对工真市近港发展的信心。

此前还在观望的一些配套企业,如传感器供应商、软件开发商、 specialized logistics pany等,纷纷主动联系工真市招商部门,表达入驻意向。

一个以“智慧港口”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正在悄然孕育。

工真市近港项目的快速启动,自然也传到了省里。

在一次小范围的工作会议上,省长徐慕听取了省发改委关于各地落实临港经济研讨会精神的初步汇报。

当听到工真市已经与行业龙头企业签约并启动示范项目建设时,徐慕微微颔首,对一旁的省委书记冷明沐说:“明沐书记,工真市这个动作很快嘛。

李毅飞同志执行力很强,没有停留在口号上。” 冷明沐笑了笑:“年轻人,有冲劲,也懂得借势。

他们提出的‘智慧赋能、产业协同’,现在看来,不是一句空话。

看看后续效果吧,如果这个示范项目能成功,对全省港口转型升级都有借鉴意义。”

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

就在示范项目启动的第二天,李毅飞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家欧洲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海瑞克斯集团的中国区总裁,卡尔·施密特博士。

施密特博士是一位典型的德国人,严谨、直接。 “李书记,我们对贵市的‘智慧港口’规划非常感兴趣。”施密特博士开门见山。

“但是,我们计划投资的‘港口智能装备亚洲研发制造中心’,对周边的产业配套、人才供给、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生活环境,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我们注意到,工真市在高精度加工、特种材料等基础工业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这是我们决策时的重要考量因素。”

施密特博士的话,像一盆冷水,让沉浸在项目启动喜悦中的李毅飞瞬间冷静下来。

他意识到,引进海瑞克斯这样的世界级企业,不仅仅是给政策、给土地那么简单,它考验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产业生态的成熟度。

这将是工真市面临的下一个、也是更艰巨的挑战。

送走施密特博士后,李毅飞站在窗前,沉思良久。

近港的开发终于破局,但更宏大的画卷才刚刚展开。

如何弥补产业短板,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和宜居环境,以满足海瑞克斯乃至更多高端企业和人才的需求,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新课题。

李毅飞拿起电话,接通了市长赵永辉:“永辉,海瑞克斯那边提出了新的问题,很尖锐,也很现实。

看来,我们光盯着港口本身还不够,必须启动全市范围的‘产业生态提升’和‘城市品质攻坚’行动了……对,尽快拿个初步方案,我们下次常委会重点讨论。”

窗外,春光明媚,工真市这艘航船,在破开近港发展的第一道冰层后,正驶向一片更加广阔、也更具风浪的蓝色海域。

前路充满希望,也布满了暗礁,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但无论如何,方向已经明确,动力已经激活,工真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实干精神,乘风破浪,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