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我成了最有钱的公务员 > 第407章 工真市的港口经济

第407章 工真市的港口经济(2 / 2)

你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有没有清晰的实施路径和标志性项目?

这些,都需要用扎实的规划和过硬的项目来说话!”

这番讲话,既为全省临港经济发展定了“高质量”的调子,也像一份犀利的考卷,发到了每个地市主官,尤其是李毅飞的手中。

研讨会的精神和徐省长的讲话原文,第一时间被摆在了近港县委书记张立和县长李华兴的办公桌上。

两人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逐字逐句研究了半天。

“省长的话,句句戳中要害啊!”李华兴叹了口气,之前的焦虑化作了沉重的压力,“我们之前报上去的那些东西,确实太空了。”

张立深吸一口气,眼神却比以往更加坚定:“知耻而后勇!省长给我们指了路,也打了板子。

现在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拿出真东西!”

之后张立亲自带队,拜访市里引进的几家AI和智能装备企业,深入车间,与技术负责人座谈,详细了解他们的技术优势和在港口场景应用的可能性和痛点。

李华兴则带队跑遍了近港条件最优越的几段岸线,实地勘察,与规划专家、潜在投资方反复磋商高端滨海休闲项目的可行性和独特卖点。

几天后,一份内容翔实、有数据支撑充分的《近港县差异化发展初步构想(修订版)》形成了。

这份报告不再贪大求全,而是聚焦两个核心突破口: 一、“智慧港口试验田”:明确提出与市里某AI企业合作,在其新厂区附近划定区域,共同建设一个小型智能化集装箱作业示范区,作为技术验证和展示窗口,并以此为核心,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

二、“黄金岸线休闲带”:选择一段景观优美、水深条件适宜、又避开主航道的岸线,规划建设集游艇码头、帆船俱乐部、高端度假酒店和滨海步行栈道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瞄准省内乃至区域的高端消费群体。

虽然这仍是一个初步构想,但已经有了血肉,有了具体的抓手。

李毅飞在市委常委会上,专门听取了关于省研讨会精神和近港县新思路的汇报。

“近港县这次动了脑筋,方向是对的。”李毅飞首先肯定,“但层级和能量还不够。港口开发是全市战略,必须举全市之力。”

李毅飞当场拍板,做出三项部署,力度空前: 第一,成立高规格指挥部。由他亲自担任组长,赵永辉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成立“工真市近港区域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资源,直接对市委常委会负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全市抽调精兵强将实体化运作,取代之前松散的工作专班。

第二,启动国际招标规划。市财政拨出专款,面向全球顶尖的规划和咨询机构,招标编制《工真市近港区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总体规划》。

“要站在未来看现在,规划必须是一流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第三,设立产业引导基金。

由市财政牵头,联合市属国有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一支目标规模百亿元的“近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落户近港区域的智慧港口、海洋装备、滨海文旅等重大项目和科技创新企业。

“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李毅飞环视在场常委,语气斩钉截铁,“工真市发展近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压上家底的战略决战!

我们要用最高的规格、最强的力量、最好的资源,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把徐省长指出的这条路,走通、走宽、走亮!”

政策和方向的明确,是最有效的市场信号。

工真市一系列大动作,迅速在相关产业圈内引发连锁反应。

那家国内智能物流集成商的考察团级别提升了,由董事长亲自带队,再次抵达工真市,不仅看了近港县,还主动要求参观市里的AI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一家国际知名的游艇俱乐部运营集团,其亚太区总裁直接致函工真市政府,询问详细规划,并表达了参与投资运营的初步意向。

更让人惊喜的是,一家位列世界500强的欧洲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其中国区总裁通过商务渠道主动联系,表示对在工真市近港区域投资建设“港口智能装备亚洲研发制造中心”抱有浓厚兴趣,希望进行深入洽谈。

资本用脚投票,是对一个地区发展前景最直接的肯定。

工真市近港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各方资本角逐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