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西晋易主(2 / 2)

“臣,明白!定不辱使命!”离戈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会了陛下的深层意图。

这不是简单的边境布防,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介入,目的直指颠覆西晋皇权!

圣旨一下,大宛这台强大的战争机器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

粮草辎重,源源不断运往边境。二十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大宛精锐,在离戈的率领下,如同黑色的洪流,浩浩荡荡奔赴九州。

与此同时,胤桁又让沈卿尘动用潜伏在西晋的暗线,巧妙地将大宛即将“协助”长乐王的消息,以及萧瑾易猜忌功臣、不得人心的种种“罪证”,在西晋国内悄悄散播。

此举,既动摇了西晋军心民心,也为萧瑾玄的“正义之师”造势。

九州边境,战云密布。

萧瑾玄虽早有准备,但面对兄长萧瑾易倾国而来的大军,初期依旧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几处关隘接连失守,形势一度岌岌可危。

他虽有名望,但兵力与资源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就在他苦苦支撑,甚至已做好最坏打算之时,大宛二十万精锐陈兵边境的消息传来,紧接着,便是离戈派来的密使,带来了胤桁“便宜行事”的明确指示。

萧瑾玄接到密信时,心情复杂难言。

他自然明白,这是胤桁看在谁的面子上才伸出的援手。那个在他心中占据特殊位置的女子,终究还是影响了大宛皇帝的决策,救他于水火。

这份情,他不知该如何偿还,亦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苦涩。

但眼下,局势容不得他多想。

有了大宛这支强悍生力军的明确支持,萧瑾玄一方的士气大振。

而西晋军队则军心浮动,不少将领本就对萧瑾易的统治心存不满,此刻更是萌生异心。

萧瑾玄本就是擅谋略之人,抓住时机,利用大宛的威慑和内应的策反,接连打出几场漂亮的反击战,迅速扭转了战局。

他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又善于笼络人心,很快便收服了大量溃兵和摇摆不定的军队,势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

反观萧瑾易,本就因猜忌导致内部离心离德,如今外有大宛虎视眈眈,内有弟弟势如破竹,连连败退之下,更是方寸大乱,指挥屡屡失误,性情也变得更加暴戾多疑,滥杀将领,使得身边人人自危。

此消彼长之下,战局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不过月余,萧瑾玄的大军便攻破了西晋都城的外围防线,兵临城下。

西晋都城,一片混乱。宫墙之内,萧瑾易看着殿外隐约的火光和传来的喊杀声,面容扭曲,眼中充满了不甘与绝望。

他知道,大势已去。自己这个弟弟,有了大宛的支持,已非昔日吴下阿蒙。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

当萧瑾玄率领亲兵攻破宫门,踏入这座象征着西晋最高权力的宫殿时,看到的便是萧瑾易独自坐在龙椅上,形容枯槁,眼神空洞的模样。

四目相对,往日的兄弟情谊,早已在权力争斗中消磨殆尽,只剩下冰冷的现实。

萧瑾易看着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弟弟,忽然惨然一笑,声音沙哑:“瑾玄。有胤桁和云清珞为你撑腰,朕……输了。”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成王败寇,朕无话可说。只望你……念在血脉相连,给朕……留个全尸,给萧氏……留份体面。”

萧瑾玄站在他面前,沉默了片刻。他看着这个曾经对自己关爱有加,后又因猜忌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兄长,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最终,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新主的威严:“皇兄多虑了。你我兄弟相争,已使西晋元气大伤,百姓受苦。我……不会杀你。”

他下令,将萧瑾易软禁于京城一所早已备好的宽敞宅邸之中,撤去所有帝号尊荣,封其为“安顺公”,允其携带部分家眷仆从,享有富贵,颐养天年,但终生不得踏出府邸半步,亦不得再过问任何政事。

这已是在残酷政治斗争中,所能给予的最大程度的宽仁。既全了兄弟之名,也绝了后患之忧。

处理完萧瑾易,萧瑾玄在部分旧臣与新附权贵的拥戴下,于西晋皇宫正殿,登基为帝,改元“景和”。

登基之后,他立刻颁布了一系列安抚民心、革除弊政的诏令,并派出使者,正式向大宛皇帝胤桁递交国书,感谢其“仗义相助”,承诺永修两国之好,愿为兄弟之邦。

一场席卷西晋的内乱,在大宛强势介入和萧瑾玄自身能力的作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落下帷幕。

西晋,迎来了新的主人,一个与大宛关系密切,且对云清珞心存复杂感念的新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