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朝流暗动(2 / 2)

“备轿。”

宛都,东宫疏影轩

云清珞并不知道朝堂上因她而起的波澜,也不知道远在西晋有人正为她忧心忡忡。她正坐在窗下的软榻上,手中拿着一件正在缝制的小衣,针脚细密,绣着吉祥的云纹。

觉夏端着一碟新做的糕点进来,笑着道:“王妃,您都绣了一上午了,歇歇眼睛吧。这是小厨房新试样的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您尝尝看。”

云清珞放下手中的活计,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笑道:“放着吧,我一会儿吃。”她的气色比起前些时日好了许多,眉眼间少了郁色,多了几分柔和与宁静。

“王妃的手真巧,这衣裳做得真精致。”觉夏凑过来看了看,赞道。

云清珞脸上泛起一丝淡淡的红晕,轻声道:“闲着也是闲着,找点事情做。”她要给胤桁做一件贴身的寝衣……

“殿下对王妃真是没得说,”觉夏一边替她斟茶,一边絮叨,“听说今儿个早朝,殿下已经正式请旨册封您为太子妃了呢!皇上都准了!以后看谁还敢在背后乱嚼舌根!”她语气里带着扬眉吐气的兴奋。

云清珞闻言,微微一怔,握着绣花针的手顿了顿。

册封太子妃……虽然祭祖大典后,这已是预料中事,但真正听到这个消息,她心中还是不免泛起涟漪。

这意味着,她将真正名正言顺地站在他的身边,与他共同面对未来的一切。

欣喜之余,一丝若有若无的压力也随之而来。她知道,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她,有多少人并不乐见她坐上那个位置。

“慎言。”她轻声提醒觉夏,“宫中规矩多,莫要给人留下话柄。”

觉夏吐了吐舌头:“奴婢知道了,也就是在王妃面前说说。”

宛都城,户部尚书陈进庭的府邸。

夜深人静,书房内却灯火通明。陈进庭与几位心腹幕僚,以及他的长子,同在吏部任职的陈文斌,正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

“父亲,太子执意要立云氏为妃,此事已成定局,我们……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吗?”

陈文斌年轻气盛,脸上满是不甘。他们陈家好不容易才在云家倒台后崛起,绝不想看到任何云家复起的可能。

一位留着山羊胡的幕僚沉吟道:“大人,太子态度坚决,皇上也已首肯,此时若强行反对,无异于以卵击石,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惹祸上身。”

“难道就没办法了?”另一人道,“云赫虽被发配,但终究未死。若其女成了太子妃,将来太子登基,她便是皇后。届时若她吹些枕边风,太子念及旧情,对云家网开一面,甚至重新启用,那我等昔日依附淑妃娘娘与六皇子,与云氏为敌的,岂会有好下场?”

这话说到了陈进庭的心坎里,他脸色愈发阴沉。他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另一位年长幕僚:“赵先生,你怎么看?”

赵先生缓缓开口道:“大人,明面上的反对不可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太子对云氏女如此看重,是她的优势,但也可能成为她的弱点。”

“哦?此言怎讲?”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赵先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云氏女身份特殊,如今又得盛宠,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她,等着她行差踏错。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必要时,或许可以……推波助澜。后宫之中,德妃娘娘虽掌管凤印,但淑妃娘娘经营多年,也并非全无根基。有些事,未必需要我们从前面出手。”

陈进庭若有所思。的确,后宫才是女人们的战场。他姐姐淑妃,能在云皇后倒台后依旧稳居妃位,并且还生育了六皇子,自有其手段。或许,可以从那里着手。

同一时间,皇宫,永和宫。

淑妃陈氏,虽已年近四旬,但保养得宜,风韵犹存。

此刻她却眉头紧锁,看着前来请安的弟弟陈进庭,叹道:“你的来意,本宫知道了。胤桁那孩子,性子执拗,他认定的事,怕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皇上既然点了头,此事便再无转圜余地。”

“姐姐,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云家的女儿坐上太子妃之位?那将来……”陈进庭焦急道。

淑妃摆了摆手,打断他:“急什么?册封太子妃不过是个开始,能不能坐稳,还得看她自己的造化。这后宫,可不是光有太子宠爱就够了的。”

她的话语轻柔,但其中的意味却让陈进庭精神一振。他明白了姐姐的意思,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在这深宫之中,想让一个人失宠甚至消失,方法多的是。

“姐姐深谋远虑,是弟弟急躁了。”陈进庭躬身道。

“回去吧,沉住气。该我们做的,一样都不会少;不该我们做的,一件也别沾。”淑妃淡淡道,眼中掠过一丝算计的光芒。

西晋,青州,皇宫御书房。

夜色已深,萧瑾易却并未就寝,仍在与丞相扶舜密谈。

“陛下,大宛太子胤桁催促钦天监择选吉日,看来册封云氏女之事已迫在眉睫。”扶舜捋着胡须道,“我们安插在宛都的人回报,胤桁对那云氏女极为爱重,几乎夜夜留宿其宫中。若能从此女身上找到突破口,或可事半功倍。”

萧瑾易手指敲着桌面,沉吟道:“朕听闻,胤桁东宫之中,另有一位侧妃,是昔日宸王旧人?”

“陛下明鉴,正是。此女名唤知鸢,表面温婉,但据我们的人观察,其心性并非如此简单。她对云氏女得宠之事,恐怕早已心怀怨怼。”扶舜眼中闪着精光,“或许,我们可以从此处着手。”

萧瑾易点了点头:“让人去接触一下,许以重利,看看能否为我们所用。记住,要做得干净,不要留下任何把柄。”

“老臣明白。”扶舜躬身应下,随即又道,“陛下,还有一事……关于长乐王殿下。殿下他……近日似乎派了不少人手前往宛都,打探云氏女的消息。老臣担心……”

萧瑾易的脸色沉了下来:“瑾玄还是如此感情用事!那云氏女已是敌国太子妃,他还念念不忘,成何体统!”

他对自己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既是疼爱,又是头疼。萧瑾玄才华横溢,在文人士子中声望极高,偏偏在感情上如此执拗。

“陛下息怒,”扶舜劝道,“长乐王殿下重情重义,亦是难得。或许……此事也未尝不能加以利用。若能让长乐王殿下‘偶然’得知云氏女在大宛宫中处境‘艰难’,受尽‘委屈’,以殿下的性子,定然不会坐视不理。届时,或可引发大宛与我国之间的一些……摩擦,为我们后续行动创造机会。”

萧瑾易眼中光芒闪烁,显然在权衡利弊。利用自己弟弟的感情,非君子所为,但为君者,有时不得不行非常之事。他沉默良久,最终挥了挥手:“此事……容朕再想想。你先去安排接触那位侧妃之事。”

“是,老臣告退。”

扶舜退下后,萧瑾易独自坐在龙椅上,望着跳跃的烛火,神色复杂。

而此刻的长乐王府,萧瑾玄同样未曾入眠。他站在书房的窗前,望着大宛的方向,手中紧紧攥着一枚温润的白玉佩,那是多年前云清珞赠予他的生辰礼。

暗卫带回的最新消息,像一根根针扎在他的心上——清清虽被接入东宫,却因身份尴尬,备受冷眼;胤桁虽给予她庇护,但东宫另一位侧妃却虎视眈眈;如今虽即将被册封,却引得朝野非议,处境维艰……

他仿佛能看到她独自在深宫中,强颜欢笑,默默垂泪的模样。

“王爷,”心腹侍卫在门外低声禀报,“我们的人尝试接触东宫内线,但胤桁治宫极严,尤其是疏影轩1如同铁桶一般,很难传递消息进去。”

萧瑾玄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决然:“想办法,无论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让清……让云小姐知道,在这世上,还有一个人,在关心着她,若她需要,我……长乐王府,永远是她的后盾。”

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受苦而什么都不做。即使不能亲自到她身边,他也要让她知道,她并非孤立无援。

至于皇兄近日交予他的、那些看似紧要实则琐碎的政务…他该好好想想,如何能尽快“处理”完这些事,为自己争取到一些……自由的时间了。

宛都,东宫。

册封太子妃的旨意虽已下达,礼部和钦天监也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但东宫内外,却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压抑宁静。

疏影轩内,云清珞依旧过着看似平静的生活。

每日看书、习字、做些女红,偶尔在胤桁得空时,陪他在花园里散步。

胤桁待她极好,几乎是有求必应,呵护备至。但她能感觉到,他近日似乎比往常更加忙碌,眉宇间时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她体贴地不去多问,只是在他疲惫时,为他端上一盏安神汤,或是在他批阅奏折时,安静地在一旁为他磨墨。

而知鸢,愈发沉静。她每日不是看书就是绣花,几乎足不出户,对疏影轩即将到来的荣耀仿佛浑不在意。

只有锦书知道,自家主子常常对着窗外那几株梅树出神,眼神幽深,不知在谋划着什么。

这日,知鸢正在翻阅一本古籍,锦书悄悄进来,低声道:“娘娘,西边……有消息传来。”

知鸢翻书的手微微一顿,面色不变:“说。”

“那边说……愿意合作。具体事宜,需得面谈。他们提供了一个联络地点和暗号。”锦书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紧张。

知鸢合上书,指尖在书封上轻轻摩挲,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光芒。终于……等到了。

“知道了。此事非同小可,容本宫好好想想。”她语气平静,心中却已开始飞速盘算,如何利用这条线,布下一个能将云清珞彻底打入深渊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