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写信,常联系!”
泪水中,兰乡塑料厂第一批知青登上了返乡的列车。
李娟约了富锦华和刘继红去车站送周勇。她知道,她们若是不去,富锦华很可能不会单独去送他。
站台上,汽笛嘶鸣,卷起一片离愁。人群涌动,蒸汽缭绕。
周勇站在车窗边,目光在富锦华脸上久久停留。
“周勇,你这眼睛怎么像带钩子似的,就看小华,也不看看我们!”眼看着富锦华有点难为情,李娟想调节气氛,却不想,她这一说,富锦华更不好意思了。
周勇咧嘴一笑,正要说话,列车忽然发出一声长鸣。
他急忙将头探出车窗,喊道:“锦华、娟姐、红姐,咱们常写信!”话音未落,车轮已缓缓启动,
周勇举起手,向她们挥动。富锦华僵在原地,终喊出一句:“常写信!”
她声音被风撕碎,却见周勇猛然探身,用力点头。他的笑容在晨光中定格,随即被疾驰的列车拖成一道模糊的剪影。
列车渐行渐远,周勇的身影缩成一个黑点。
李娟搂住富锦华的肩膀。这些日子,她能看出妹妹对周勇态度的变化。但如今二人将分隔两地,她也不想挑明,只是轻抚着她的肩膀,想给她安慰。
风卷起雪沫扑向站台的铁皮檐角。列车消失在风雪尽头,唯余来送行的人伫立的身影。
铁轨延伸向远方,承载着无数告别与期盼,车窗外的雪依旧纷飞,像是未完的絮语。周勇靠在窗边,闭上眼,富锦华递书签时低垂的眼睫在眼前浮现,那句“我收下,周勇”在耳畔回响。
雪落无声,覆盖了站台上的脚印,也掩去了离别的温度。
送走周勇后没多久,就迎来了第二批次的知青返城。让富锦华高兴的是,她和李娟、刘继红被分在同一批。这就意味着,她不用再去车站送别,她们可以一起出发。因为李娟和刘继红都要搭乘汽车去冰城市,然后从冰城转车回各自的城市。
临行的前一天,她们到供销社买了些好吃的,在宿舍里一边吃一边聊天。午餐肉、桃罐头和糖块堆在桌上,宿舍的几个人说说笑笑,回忆起在兰乡的点点滴滴。富锦华剥开一颗水果糖,慢慢放入口中,甜味在舌尖化开,却冲不淡心底那丝离愁。
她忽然想起周勇临走时的笑容,心里轻轻一颤,却又抿嘴不语。李娟见她发呆,笑着推她一下:“想什么呢?”富锦华摇摇头,把糖纸仔细折好,放进衣兜。
“你们还记得小华刚来厂里时的样子吗?小脸蛋白白的,还透着点红,一看就很小,像个小娃娃,特别招人稀罕!如今这小娃娃也长大了,能独当一面了,是咱厂里干活的好手!”李娟笑着夹起一块桃罐头放进嘴里,目光温柔地落在富锦华身上。
刘继红接过话茬:“可不是嘛,她能干了,还懂事了,心里都开始藏人了!”
话音刚落,屋里哄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