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马飞飞传奇 > 第428章 雾锁伊洛瓦底

第428章 雾锁伊洛瓦底(2 / 2)

马飞飞转过头,看着战士们。他们脸上满是尘土和血迹,军装破烂不堪,有的手臂缠着绷带,有的一瘸一拐,可眼里却没有丝毫退缩。他想起赖兆营长,想起那些倒在501高地上的弟兄,想起他们临死前喊出的“守住阵地”。他们都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堂堂正正地活着,自己怎么能退?

“不撤。”他摇了摇头,从腰间抽出赖兆留下的大刀,刀身还带着上次战斗的缺口,“咱们是来守江的,就守到底。冚家铲,带人去城外挖战壕,多埋炸药包。李望山,带剑客组,跟我去加固城门。”

四、血色残阳:最后的防线

日军的坦克在第二天早上开到了曼德勒城下。阳光刺破晨雾,那些钢铁巨兽碾过荒野,发出沉闷的轰鸣,像一群饥饿的野兽,对着城池虎视眈眈。马飞飞站在城头,身边的战士们有的握着步枪,有的提着大刀,有的扛着梭镖,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决绝。

“司令,鬼子来了!”冚家铲从城下跑上来,脸上沾着泥土和血迹,眼里却透着兴奋,“城外的炸药包都埋好了,就等他们钻进来!”

马飞飞点了点头,举起驳壳枪。枪声划破寂静,成为战斗的信号。城外的荒野里,炸药包接二连三地爆炸,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日军的坦克被炸得东倒西歪,履带断裂,步兵们被气浪掀飞,惨叫声此起彼伏。

“冲啊!”马飞飞大喊一声,率先冲下城头。战士们紧随其后,像一群猛虎,冲进了日军的队伍。刀光剑影交错,枪声、喊杀声、惨叫声混在一起,城外的荒野上,到处都是厮杀的身影。

一名日军坦克兵从变形的舱门里爬出来,举着枪就要射击。马飞飞的驳壳枪抢先开火,子弹穿透了对方的额头。他捡起地上的步枪,狠狠塞进坦克的履带里,步枪被绞得变形,坦克顿时动弹不得。

李望山的望剑劈开了一名日军士兵的刺刀,剑身顺势刺进对方的胸口。他拔出剑,转身又迎向另一个敌人,剑光所到之处,日军纷纷倒下。十二名剑客像一群幽灵,在日军队伍里穿梭,每一次挥剑都带走一条性命。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夕阳西下时,日军终于开始撤退。曼德勒城外的荒野上,到处都是日军的尸体,坦克的残骸冒着黑烟,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马飞飞站在城头,望着远处的荒野,浑身的骨头都像散了架,疲惫像潮水般涌来。

“司令,咱们……赢了?”冚家铲走过来,声音沙哑,脸上的血迹已经干涸。

马飞飞摇了摇头,抬手指向远处的地平线。夕阳下,更多的日军坦克正缓缓开来,像一条黑色的长龙,准备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还没完。”他摸了摸腰间的驳壳枪,枪柄上的“抗日救国”四个字,在夕阳下闪着微弱却坚定的光,“只要咱们还活着,就得守下去。”

五、永不沉没的竹筏

夜色降临,曼德勒城像一头疲惫的巨兽,蜷缩在伊洛瓦底江畔。城外的荒野上,日军的篝火连成一片,像一条火龙,将城池团团围住。城里的战士们,有的在包扎伤口,有的在修理枪支,有的啃着干硬的馒头,每个人都沉默着,却没有丝毫畏惧。

马飞飞站在城头,望着对岸的江面。月光洒在江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几只竹筏正缓缓向这边划来。竹筏上,是那些白天被救的老百姓,他们手里提着篮子,肩上扛着布袋,显然是特意赶来的。

“马司令!”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站在竹筏上,对着城头大喊,“我们给你们送吃的来了!城里还有多少弟兄?我们再去叫些人来帮忙!”

马飞飞的眼眶突然有些发热。他想起清溪羌的百姓,想起他们冒着炮火送来的粮食,想起他们眼里的敬佩与期盼。原来,这片土地上,还有人记得他们,还有人支持他们,这份情谊,比任何援军都更有力量。

“老少爷们,谢谢了!”冚家铲对着竹筏大喊,声音里带着哽咽,“咱们中国军人,没给你们丢脸!”

竹筏靠岸了。老百姓们纷纷跳下船,搬下粮食、药品,还有自家腌的咸菜、新纳的布鞋。一名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走到马飞飞面前,仰着小脸,递给他一只用草编的蚂蚱:“叔叔,这个送给你。我妈妈说,你是保护我们的大英雄。”

马飞飞接过蚂蚱,草编的纹路粗糙却结实,在他掌心里轻轻晃动,像一只活物。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妹妹,想起她小时候也喜欢编这种蚂蚱,想起她死在日军炮火下时,手里还攥着一只没编完的蚂蚱,小小的脸上满是不甘。

“谢谢。”他轻声说,将蚂蚱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贴身藏好。

远处,日军的炮声又响了起来,打破了夜色的宁静。马飞飞抬起头,望着城外的荒野,眼神坚定。他知道,明天的战斗会更加惨烈,他们可能会牺牲,可能会失败,但他们绝不会退缩。

他摸了摸怀里的草蚂蚱,转身走向城头。月光下,他的身影挺拔如松,身后是并肩作战的弟兄,身前是汹涌的敌人,而那些缓缓靠岸的竹筏,像一个个希望的灯塔,照亮了漆黑的夜晚。

马飞飞和他的弟兄们,就像这伊洛瓦底江上的竹筏,纵然风浪滔天,纵然强敌环伺,也永远不会沉没。他们守着的,不仅是一条江,一座城,更是整个民族的希望与尊严。

战斗的号角,即将在黎明再次吹响。而他们,早已做好了准备。

………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