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2)

届时才是真正的进退维谷!

主帅营帐再次被凝重的寂静笼罩。

曹操见无人能替他分忧,眼中忧虑之色愈发深重。

戏志才忽然目露精芒,击掌道:主公,属下有一计,或可攻克宛城!

曹操目光一凝,速速道来。

戏志才正色道:破城之机,正在林辰的燕云十八骑与背嵬军身上。

曹操眉头紧锁,沉思良久却不得其解,遂问道:愿闻其详。

戏志才解释道:文聘龟缩不出,我们无可奈何,但林辰却能引他出战。若城外出现燕云十八骑与背嵬军攻城之势,文聘焉能坐视?届时他必出城迎战,破城指日可待。

许褚质疑道:林辰岂会听命于我们?若他真至,我军将腹背受敌,反为不美。

戏志才笑道:许将军多虑了。只需制造假象,以假乱真即可,何须真等林辰到来?

曹操、荀彧等五人闻言恍然,眼中精光暴射,齐声赞叹:妙计!此计当真绝妙!

曹操紧握戏志才双手,大笑道:能为我分忧者,唯志才耳!爽朗笑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

此后数日,曹军忽然偃旗息鼓。守城将士虽得喘息之机,却始终提心吊胆,唯恐曹军突施冷箭。

江陵战事的种种传闻已在城内传开,版本纷杂令人难辨真伪。

城楼之上清风徐来。

文聘与黄忠并立城头,遥望寂静的曹军营地。

汉升兄,曹军连日按兵不动,不知有何图谋?

黄忠沉思片刻,肃然道:或许主公在江陵捷报频传属实?

待平定江陵、襄阳局势后,率军北上驰援宛城?

驰援宛城?

此说从何而来?

我等并未接到任何军报。

见文聘面露疑色,黄忠叹道:宛城早被围得水泄不通,主公行事必当机密,岂会提前走漏风声?

文聘颔首:既如此,兄何以断定主公会来?

仅凭曹军异常举动?

这或许是曹军故布疑阵。

否则为何沉寂多时,突传战报?

倒像是专为我等设计。

黄忠笃定道:兵不厌诈,真伪难辨。

关键要从纷杂信息中明辨虚实。

曹军释放谣言,就是要乱我军心。

若主公真来劫营时,我等犹疑不决贻误战机,罪过非轻。

依我之见,这就是曹军既散布谣言又按兵不动的缘由。

意在震慑我军。

文聘沉思良久,沉声道:倘若这是曹军诱敌之计,欲借主公来援为由,诱我军出城围歼。

又当如何?

这番截然相反的分析令黄忠也为之一怔。

沉默片刻,黄忠皱眉道:如今局势确实扑朔 ** 。

两种可能针锋相对,难以决断。

“若抉择得当,便能助主上大破曹军,一举拿下宛城。”

“可一旦选错,非但折损兵马,还可能失守宛城。”

“难啊!”

文聘长叹一声:“正因如此,这两日我才辗转难眠。”

“一念生,一念死。”

“仅凭曹军的情报抉择,实在艰险。”

“其中暗藏多少诡计,我们全然不知。”

“那该如何应对?”黄忠拧眉问道。

文聘摇头:“唯有见机行事。”

“除非……主上传来密令。”

“否则……”他再度摇头,眼中尽是愁绪。

“哒哒哒——”

急促脚步声骤起,亲卫校尉疾步上前,附耳低语。

文聘听完,骤然展眉大笑:“黄将军,且随我去见一位贵客。”

“贵客?”黄忠狐疑,“宛城之中,何人需你我亲迎?”

“眼下当务之急是辨明情报真假,何人能比此事重要?”

文聘笑道:“此人自城外而来。”

“乃主上派来的密使!”

“你说重不重要?”

黄忠眸光骤亮:“莫非是那神出鬼没的‘夜刃’?”

文聘颔首。

黄忠抚掌大笑:“天助我也!”

“走!”

……

城门侧,小院幽暗。

文聘、黄忠与一道黑影并肩而立。

文聘难掩激动:“徐统领,你们如何入城的?”

“是早已潜伏,还是趁曹军不备潜入?”

身着黑衣的徐庶含笑道:夜刃若要入城,随时皆可......

近日城中传言四起,故特来与二位相商。

江陵、葫芦口两役军情俱实,非曹军诈术。

主公确已挥师北上,然燕云十八骑与背嵬军皆是奇兵,行军诡秘,无人能察其动向。

故破敌之期,除主公亲谕外,他人难知分毫。

文聘与黄忠击节叹服:主公仅凭千余精骑,便将刘备、袁术三十万大军戏于股掌之间。

这般手段,普天之下舍主公其谁?

恨不能执鞭坠镫,随侍左右!

徐庶亦展颜道:主公常以奇制胜,故战无不克。

我等只需里应外合,便是上策。

此乃速破曹军之良方。

二将点头称善,然踌躇片刻,仍道出心中隐忧。

徐庶沉吟道:确有此般风险,然机遇常与危机并存。

不妨备好劫营之策,虚实皆可一试。

但冒险之余,宛城断不可失。

若情报属实,当倾力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