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1 / 2)

“荆襄、扬州暗卫之事,交由元直全权处置。”

夜幕沉沉,李元芳领命退下后,空旷的大厅只剩下烛火摇曳。林辰踱步至窗前,白日所救女子的身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后院厢房内,凤冠霞帔的蔡琰 ** 梳妆台前。历经今日变故,她心如潮涌。从绝望深渊到重获新生,全因那个如天神降临的男人。

铜镜映出她绯红的脸颊。白日里那个宽厚的怀抱,那掷地有声的宣言,都让她心旌摇曳。虽已夜深,她仍保持着出嫁时的装扮,只为等候那个身影。

\"吱呀\"门轴转动声惊醒了沉思的蔡琰。转身望去,朝思暮想之人正踏月而来。她慌忙起身行礼,却不小心踩到裙角,被一只有力的手臂稳稳扶住。

\"夜深露重,特意来看看你。\"低沉的声音带着笑意,\"这身嫁衣倒是应景。\"

蔡琰耳尖泛红,垂首轻声道:\"全凭大王垂怜。\"

烛光下,红纱帐暖,林辰朗笑着将佳人拦腰抱起:\"良辰美景,岂可辜负?\"

我帮你

屋内传来阵阵欢笑声,林辰搂着怀中 ** 向里屋走去。

红纱帐内,春宵千金难买。

其中曼妙滋味唯有当事人方能体会!!

...................

连日写作疲惫不堪,恳请大家多多投票支持。

此后数日,林辰整日在州牧府中与蔡钰相伴,两人恩爱有加。

随着蔡钰已成为林辰枕边人的消息传开,蔡府门前车水马龙,宾客络绎不绝。

蔡府书房内。

蔡瑁与蒯越、蒯良三人围坐案前。

\"两位兄长,舍妹让我转达那日的救命之恩。\"

\"从今往后,蔡蒯两家结为同盟,同甘共苦。\"

\"蔡家必不负蒯家所托。\"

蔡瑁起身深施一礼,神色肃穆。

蒯氏兄弟对视一眼,同时起身回礼:\"德珪兄何必如此见外?\"

\"令妹才貌双全,即便没有我们禀告主公,蔡家也定能转危为安。\"

寒暄过后,蔡瑁问道:\"前日收到子柔兄来信,说有要事相商,不知是何要事?\"

蒯良收起笑意,神情凝重道:\"关乎世家存亡。\"

\"世家存亡?\"蔡瑁面色一紧,\"此话怎讲?\"

蒯良沉声道:\"主公欲将荆襄世家田产重新分配,按人头均分。\"

\"此外,各家需捐出八成积蓄,支持主公统一大业!\"

\"这...\"

蔡瑁惊得倒抽凉气:\"这不是逼人 ** 吗?\"

\"主公怎会有此念头?\"

\"荆州初定,即便要推行新政,也该等局势稳定后再徐徐图之。\"

\"如今这般大刀阔斧,岂不让真心投效之人寒心?\"

蒯越不假思索地颔首应和:\"偌大帝国终需有人治理,无规矩不成方圆。\"

\"荆襄自有章法,贸然更易绝非长治久安之道。\"

\"兄长何不劝谏主公徐徐图之?\"

\"田亩可充作主公恩赏,但这万贯家财......\"

虽未言尽,其意已昭然若揭。

蔡瑁抚掌附和:\"子柔兄若觉独木难支,某愿共同进谏。\"

蒯良嘴角泛起苦笑,那日林辰之言犹在耳畔——以利为饵,铲除豪族。

\"异度、德珪,身为人臣,奉命而行方是本分。\"

\"河北雍凉百余世家前车可鉴,顺昌逆亡乃千古至理。\"

\"今日相商,只为蔡家早作筹谋。\"

蔡瑁闻言色变,这喻示再明白不过。

\"当真别无他法?\"

蒯良沉声:\"主公正待有人自投罗网。\"

蔡瑁默然良久,终是长叹:\"世易时移啊......\"

\"愿随主公共进退。\"

蒯良抚掌:\"那便有劳德珪兄联名相邀各家家主。\"

蔡瑁当即扬声:\"传我与蒯家主手谕,延请襄阳豪族掌事共议要事。\"

\"跟他们说,不来后果自己担着。\"

\"是!\"

......

蔡家大堂内。

数十位家主各自聚集成群,窃窃私语着对即将发生之事的猜测。

\"嗒嗒嗒......\"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蔡瑁、蒯良、蒯越三人出现在厅门前。

众人立即躬身行礼,脸上堆满谄笑:\"拜见蔡公、蒯公!\"

蔡瑁随意挥手:\"诸位不必拘礼,请自便。\"

\"谢蔡公!\"

众人拱手致谢,纷纷落座。

蔡瑁朗声道:\"今日与子柔兄召集各位,是为商议荆襄前途,亦关系我等世家未来。\"

此言一出,满座噤声。

厅内静得连针落之声都清晰可闻。

短暂沉默后,众人连忙出言奉承:\"有蔡公、蒯公主持大局,荆襄必将蒸蒸日上。我等唯蔡家、蒯家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正是!蔡公、蒯公远见卓识,迎中州王入主荆襄,让我等也能追随明主。\"

......

谀词如潮,不绝于耳。

面对这般奉承,蔡瑁与蒯良始终神色淡漠。

这般态度令在座众人都不由心头一紧。

\"诸位,且听子柔兄讲话。\"

蔡瑁一开口,众人立即将目光投向蒯良。

蒯良沉声道:\"数日前,曹操在襄阳遭伏,全军覆没,仓皇败走。\"

\"荆襄如今已有新主。\"

\"中州王据五州之地,显是未来雄主,必将开创盛世。\"

\"今日请各位前来,正是要传达中州王谕令。\"

此言一出,满座肃然。

或许是察觉气氛过于凝重,蒯良忽然展颜一笑:\"先给诸位报个喜讯。\"

“今日赴会者,可免家族株连之祸。”

“未至之人,生死由命。”

话音落下,席间众人如释重负。

“蔡公、蒯公斡旋之恩,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