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重生1951,我是傻柱? > 第320章 一碗豆汁引发的线索

第320章 一碗豆汁引发的线索(1 / 2)

西直门火车站,夜里的货运站台比白天更加繁忙。

刺眼的探照灯将整个站场照得如同白昼,汽笛声、金属碰撞声、工人们的号子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首嘈杂的劳动交响曲。

郑朝阳带着何雨柱和两名便衣,直接找到了货运站的调度室。

调度室的主任姓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认识郑朝阳,一见他们进来,连忙起身让座。

“郑队长,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郑朝阳也不跟他废话,开门见山:“刘主任,我们分局在查一个案子,需要你们配合一下。”

“把你们站上所有装卸工,包括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名单,都拿出来我看看。”

刘主任一听是查案子,神色立刻严肃起来,不敢怠慢,连忙从文件柜里翻出一个厚厚的名册。

“郑队,都在这儿了,我们这儿人多,流动性也大,您要查什么?”

郑朝阳接过名册,一边翻看,一边说:“最近一个月内,有没有行为反常,或者手头突然变紧,甚至被开除的工人?”

刘主任皱着眉想了半天,摇了摇头:“这……人太多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起来。”

“要不我把几个工头叫过来问问?”

“不用。”郑朝阳摆了摆手,“你把最近半年的考勤记录和工资发放表给我。”

查人,不如查事。

行为反常,总会在这些记录上留下蛛丝马迹。

很快,几大本厚厚的记录本被搬到了桌上。

郑朝阳和两名便衣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核对工作中。

何雨柱站在一旁,没有去凑那个热闹。

他的目光,落在了窗外灯火通明的站台上。

工人们赤着膊,黝黑的脊背在灯光下闪着油亮的光。

他们扛着沉重的麻袋,脚步沉稳,喊着号子,在火车车厢和仓库之间来回穿梭。

何雨柱的视线,不自觉地就落在了那些麻袋的袋口上。

大部分麻袋,用的都是最简单的死结,或者干脆就是把袋口拧成一股绳。

但偶尔,他也能看到几个打着和他演示的一模一样的“码头扣”的麻袋。

他的心微微一动。

看来,会这种绳结的人,确实不少。

想要单凭这个就找出罪犯,无异于大海捞针。

他收回目光,看到郑朝阳他们一个个眉头紧锁,显然排查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

他想了想,转身对刘主任说:“刘主任,能麻烦您个事儿吗?”

刘主任见他跟郑朝阳一起来,也不敢怠慢,客气地问:“您说。”

“我想去装卸工们休息的地方看看,顺便跟他们聊聊。”何雨柱笑着说,“我们郑队他们查案子,我呢,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这个理由很扯淡,但刘主任也没多想,只当他是哪个单位下来采风的干部,爽快地答应了。

“行啊,我让老张带您去,他们这会儿正好有一班人下来歇口气。”

老张是装卸队的一个小组长,五十来岁,一脸黝黑的褶子。

他带着何雨柱穿过嘈杂的站台,来到一个用石棉瓦搭成的简易工棚。

工棚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汗味和烟草味,十几个刚下工的工人歪七扭八地或坐或躺,一个个累得像滩烂泥。

看到老张带着个穿得干干净净的“外人”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带着警惕和审视。

“看什么看!活儿都干完了?”老张嗓门很大,“这位是上面来咱们这儿看看的干部。”

一听是“上面”来的,工人们的眼神就变得有些不自然了。

何雨柱却像是没看见一样,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从兜里掏出两包“大前门”,拆开,挨个递过去。

“各位师傅辛苦了,抽根烟,解解乏。”

他的态度很自然,没有半点干部的架子,就像是走亲戚串门一样。

工人们愣了一下,看着递到面前的烟,有些犹豫。

“拿着啊,客气什么。”何雨柱笑着把烟塞到他们手里,“我以前也在后厨扛过面袋子,知道这活儿有多累人。”

“来,抽一根,都是同志。”

他这番话,瞬间拉近了距离。

工人们脸上的警惕慢慢褪去,接过烟,有的别在耳朵上,有的直接点着了火。

工棚里的气氛,一下子松快了不少。

何雨柱自己也点上一根,蹲在一个年纪稍大的工人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老师傅,看您这身子骨,硬朗啊,干这行多少年了?”

“快二十年喽。”

老师傅吐出一口烟圈,话匣子被打开了,“从解放前就在这儿扛大包了。”

“那您可是老资格了,这站台上,就没您不认识的人吧?”何雨柱顺着话头问。

“那可不!”老师傅有点自豪,“这帮小子,哪个不是我看着进来的。”

何雨柱笑了笑,看似随意地问道:“我刚才看你们扛的麻袋,那绳结打得挺有意思的。是不是有个什么讲究?”

“那叫‘码头扣’!”

另一个年轻些的工人抢着说,“省力,还牢靠,我们这儿的老师傅,个个都会。”

“哦?都会啊?”何雨柱故作惊讶,“我还以为是什么独门绝技呢。”

“嗨,什么绝技啊,就是个熟能生巧的笨法子。”老师傅摆摆手,“不过啊,要说这绳结打得最好的,还得是老贺。”

“老贺?”何雨柱心里一动。

“对,贺老三。”

“那家伙,手快得像抽风,你这边刚把袋口捋顺,他那边结都打好了。”

“而且他打的结,又漂亮又结实,整个站台都找不出第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