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脑海中飞速权衡。这个计划大胆至极,却也并非没有可能。
一个由大清公主摄政、年幼可汗执政的准噶尔,无疑是最符合大清利益的过渡方案,能最大程度减少统治阻力,避免持续流血。
“但皇上那里……”甄嬛指出最关键的一环,“皇上乾纲独断,最忌权柄旁落。他岂会轻易允准一个爱新觉罗家的女儿,在边疆手握如此权柄?”
允礼从容应道:
“我等呈报军情时,不能只陈述公主之功,更需透彻阐明利害。直言若行直接统治,需长驻重兵,耗费国库巨万,且必然激起准噶尔各部殊死反抗,边疆将永无宁日。反之,若行此‘公主摄政’之策,乃是以准噶尔人治准噶尔,仅在名义上尊奉大清为宗主,行朝贡之礼。此乃以夷制夷之古法,可收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之奇效。”
朝瑰起身,郑重道:“十七哥,嬛姐姐,可愿助我?”
允礼郑重点头,对着甄嬛和朝瑰,肃然拱手:
“我必当竭尽所能,以此策说服皇兄!”
.
长春宫内,安陵容正拿着话本,心却始终静不下来。
西北战事牵动着整个前朝后宫,更牵动着她的心。
“娘娘,娘娘!”寒玉脚步轻快地进来,低声禀报,“养心殿那边传来消息,八百里加急,西北的军报到了!”
安陵容指尖一颤,她立刻放下手中的话本,起身便往外走。
走到门口,又折返回来,顺手从桌上拿了两盘点心。
“皇上操劳国事,想必还未用点心,本宫正好送去。”她将点心随手往食盒中一塞,嘱咐寒玉好生提着。
寒玉会意,低头跟上。
养心殿内,雍正刚阅完军报,眉宇间带着显而易见的喜色。
见安陵容端着点心进来,他难得和颜悦色道:
“你来得正好,西北大捷!沈自山与老十七打了个漂亮的胜仗,准噶尔汗廷已破,摩格被俘!”
安陵容心中巨石落地,一阵狂喜涌上,却强自按捺,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欣喜:
“果真?皇上洪福齐天,将士用命,实乃大清之幸!”
只是,她敏锐地察觉到,皇帝那喜悦之下,似乎还萦绕着难以察觉的忧色。
她垂眸,一边将点心轻轻放在御案一角,一边状似无意地轻声问道:
“此等大捷,皇上理应开怀,怎的臣妾瞧着……皇上似还有烦忧?”
雍正看了她一眼,对这个心思细腻的妃子倒多了几分倾诉的欲望。
他指了指案上的军报,叹了口气:
“仗是打赢了,却有个棘手的事。朝瑰……你可知晓?朕那个多年前和亲的妹妹。”
“臣妾依稀听过。”安陵容谨慎回应。
“她在其中立下奇功,献上密道,方能里应外合,速破坚城。按道理,朕该让她荣归故里,风风光光,择一清净寺庙好生荣养,也可为天下女子立一忠贞典范。”
雍正说着,眉头却再次蹙起,“可允礼和沈自山在信中提议,说准噶尔新败,群龙无首,摩格尚有幼子存活,他们提议让那幼子登位,由朝瑰以‘祖母’之名代为执掌权柄。”
安陵容立刻明白了这提议是谁提出的,也瞬间洞悉了皇帝的顾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