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惊变(1 / 2)

染冬笑容温婉,目光在毓秀脸上轻轻一转,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

“娘娘近日气色似乎有些单薄,可是心中有事,未能安眠?”

乌拉那拉毓秀叹道:“也没什么大事,劳姑姑挂心了。”

染冬闻言,走近两步,声音放得轻柔:

“娘娘说的是。这宫里的日子长着呢,一时的光景,哪里做得准?要紧的是长远。”

她顿了顿,拿起案几上的一个汝窑瓷瓶,用帕子轻轻擦拭瓶身,仿佛闲谈般继续道:

“就像前儿,奴婢路过内务府,看见他们在拾掇一顶极精致的轿子,那规制、那装饰,非比寻常,像是要预备着极大的场面用似的。”

毓秀有些疑惑地看向染冬,不明白她为何突然说起一顶轿子。

染冬将瓷瓶轻轻放回原处,继续用那种拉家常的语调说:

“奴婢当时还想,这样郑重其事预备下的物件儿,总不会白白搁置了。既然备下了,想必总有派上用场的那一天,而且啊,定是要配那顶顶尊贵的人儿才不算辜负。”

她说完,抬眼看向毓秀,轻轻补了一句:“那可是顶喜轿呢。”

毓秀起初听得云里雾里,但结合染冬那意味深长的眼神,一个模糊却令人心惊的念头骤然闪过。

难道碧桐书院那位,眼下看着风光,实则要大祸临头?

那顶轿子,莫非与她有关?

她心中巨震,脸上却强自镇定,不敢表露太多,只含糊应道:

“姑姑说的是,长远最要紧。”

染冬见她似有所悟,便不再多言,恭敬告退:

“娘娘能这般想,便是极好的。奴婢还要回去伺候皇后娘娘,就先告退了。”

送走染冬,毓秀独自站在殿中。

她反复咀嚼着染冬那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话。

她走到窗边,望着碧桐书院的方向。

看来,她不能再耐心等待。

.

仲夏的紫禁城,本该是草木葳蕤、蝉鸣鼎沸的时节。

勤政殿内却凝着一股子不合时宜的肃杀。

鎏金狻猊兽口中吐出的龙涎香,丝丝缕缕,试图缠绕住那份从边关疾驰而来的焦灼,却终究被更沉重的气息压得透不过气来。

雍正朱笔未停。

苏培盛垂手侍立在下,眼观鼻,鼻观心。

直到殿外响起一阵急促却极力压抑的脚步声,才微微抬了抬眼。

一名风尘仆仆的侍卫跪在殿外,高举着一封粘着三根翎毛的加急军报。

“皇上,西北六百里加急!”苏培盛将密报呈上御案。

雍正“嗯”了一声,并未抬头,只随手接过。

起初,他的目光是惯常的审阅,平静无波。

奏报前半部分仍是边关寻常军务,粮草、巡防、敌踪……

然而,目光扫至中段,那执笔的、稳如磐石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