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威并施,根基深植**
茶会之后,“试才制”(科举雏形)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荆襄各地。引起的震动,远超之前的任何一项新政。
寒门子弟奔走相告,欢欣鼓舞,视此为改变命运的曙光,一时间竟陵官方设立的报名点门庭若市,各类针对考试的启蒙书籍和培训班也应运而生。
而世家大族内部,则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论与调整。一些顽固派哀叹“礼崩乐坏”,但更多的务实派则开始紧急督促族中子弟,不仅要读经,还要恶补算学、律法,甚至开始关注以往被视为“奇技淫巧”的格物之学。林凡统治下的竟陵,工坊、商贸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强大实力,让他们无法再忽视这些“实学”的价值。
与此同时,林凡的另一项举措,也深深触动了士族的核心利益——官学体系的扩建与革新。
林凡下令,在竟陵、襄阳、江陵、长沙等主要城市,扩建或新建官立学堂,不仅教授经义,同样引入算学、律法、格物(基础部分)等课程。师资部分由官府招募学者担任,部分则聘请工坊大匠、经验丰富的吏员进行实务讲解。更重要的是,官学对所有适龄子弟开放,只需通过简单的入学测试,学费极其低廉,甚至对成绩优异者提供补贴!
这意味着,寒门乃至平民子弟,获得了系统学习知识、进而通过“试才制”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短期内难以撼动士族在知识上的垄断地位,但长远来看,这无疑是在动摇士族统治的根基。
然而,面对林凡如此“釜底抽薪”的举措,荆襄士族们却表现出了一种诡异的沉默和……顺从。
原因无他,利益使然,兼且无力反抗。
一方面,林凡通过之前的工坊合作、商贸引导(如指定某些家族为代理商)、以及允许他们以资本入股新兴产业等方式,已经将不少士族的利益与自己的政权深度捆绑。他们发现,跟着林凡,虽然失去了部分政治特权,但在经济上获得的回报可能更加丰厚,且前景更为广阔(海外贸易、工坊红利等)。
另一方面,林凡手握强兵,屡挫强敌,统治稳固。反抗?曹操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更何况,林凡并非一味打压,他给了出路,给了在新的游戏规则下竞争的机会。蒯家、庞家等顶尖家族已经表态支持,他们这些次一等的家族,若再顽固不化,很可能就会被彻底淘汰出局。
数日后,襄阳官学扩建竣工,举行开学典礼。林凡亲自到场,并宣布了一项更为震撼的决定:他将从府库拨出专款,设立“励学基金”,用于资助官学运营、奖励优秀学子,并承诺,未来每年“试才制”选拔出的优异者,不仅授官,其家族还可根据成绩获得相应的赋税减免或商贸优惠!
这一下,连最后一点犹豫也消失了。这不仅是为寒门开路,也是在用实实在在的利益,鼓励士族家族内部进行“良性竞争”,培养符合他要求的子弟。整个荆襄的士林风气,为之一变。从最初的抵触、观望,到现在的积极适应、甚至主动迎合。
**人心所向,大势已成**
春耕时节,林凡在徐庶、邓芝陪同下,轻车简从,巡视襄阳郊外的农田。
只见阡陌纵横,水利沟渠修缮一新,田间地头,农夫们正在辛勤劳作,脸上大多带着对收获的期盼。偶尔有老农认出林凡的车驾,远远地便跪伏在地,口称“青天”。那是去岁受了他赈济恩惠的百姓。
一些乡间的三老、蔷夫(基层吏员)前来拜见,汇报春耕情况,言辞恳切,办事条理清晰,其中不乏一些通过初步“考功”选拔上来的寒门吏员。
徐庶看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感慨道:“主公,去岁此时,襄阳内外尚有不少人心浮动,暗流涌动。如今不过一年,政令畅通,士农工商各安其业,民心渐附,士族归心。此皆主公新政之效也。”
邓芝也道:“尤其是这‘试才制’与官学革新,虽推行时日尚短,却已如巨石投湖,激起了千层浪。属下听闻,如今襄阳城内,谈论经义策论者固多,钻研算学格物者亦大有人在。风气为之新!长此以往,何愁人才不济?”
林凡蹲下身,抓起一把湿润的泥土,在指尖捻了捻,感受着那孕育生机的力量。
“元直,伯苗,你们可知,为何此前诸多枭雄,虽能一时称霸,却难长久?皆因他们未能真正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要么与世家妥协,受其掣肘;要么一味屠戮,根基不稳。”
他站起身,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新的秩序。这个秩序下,晋升凭才能,而非门第;利益靠创造与竞争,而非垄断与特权。这必然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会遭遇反抗。但只要我们展现出足够强大的实力,给出清晰且有吸引力的新出路,并让大多数人,包括旧势力中的有识之士,看到在这个新秩序下能获得更广阔的未来,那么,反抗就会变成顺从,抵触就会化为归附。”
“荆襄士族,不是被打服的,是他们权衡利弊后,自己选择站过来的。”林凡语气平静,却道出了权力博弈最残酷也最真实的本质,“因为他们看到了,跟我走,比守着那些即将过时的特权,更有前途。”
徐庶和邓芝闻言,皆是身心巨震,仔细品味着林凡这番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是的,荆襄已然归心。这归心,不是源于空洞的口号或单纯的恐惧,而是源于林凡用强大的实力、清明的政绩、以及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更具吸引力的未来,一步步构筑起来的现实。
士族们俯首,不是屈服于刀剑,而是臣服于这不可阻挡的“大势”。
林凡的统治根基,至此,已深深植根于荆交二州的土地与人心之中,再也难以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