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重生之我在三国当谋主 > 第369章 经济之战,商路争锋

第369章 经济之战,商路争锋(2 / 2)

林凡点头,补充道:“而且,我们也不是没有反制措施。曹操想仿制?那就让他仿。”他看向一旁负责商务与工坊协调的邓芝,“伯苗,我们下一步,可以适当‘帮助’一下曹操。”

邓芝心领神会:“主公的意思是……抛售?或者,推出新品?”

“皆是。”林凡手指轻敲桌面,“对于琉璃、白糖这类他们难以仿制核心技术的,维持现有价格,甚至可以借着曹魏严查的由头,稍微提价,让走私的利润更高,自然会有人甘冒奇险。而对于他们可能仿制出一些皮毛的,比如雪纸、改良农具,我们可以适时降价,挤压他们的仿制空间,让他们投入的人力物力血本无归。”

“同时,格物院和工坊不能停步。琉璃的色泽、造型要不断推陈出新;白糖可以尝试制作更精致的糖食;纸张方面,是否可以研究更廉价、但质量依旧优于蔡侯纸的品种?我们要始终保持技术上的领先,让曹操的仿制永远慢我们一步,甚至几步!”

“属下明白!”邓芝眼中闪过精光,“此外,属下建议,可加大与南方蛮商的贸易力度。交州士燮那边传来消息,南方的香料、象牙、珍珠、珍稀木材,在中原亦是抢手货。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商品交换这些南方特产,再转卖中原,利润更为丰厚,且完全绕开了曹魏的势力范围。”

“准!”林凡赞许道,“还有,之前提及的‘标准化’商品,不仅是军械,民用之物亦可。例如,统一尺寸、质量的铁锅、剪刀、针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一旦形成标准和规模,其利润和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我们要让‘竟陵造’成为质量、信誉的代名词,深入人心。”

徐庶抚须笑道:“主公此策,乃阳谋也。曹操禁商,实则是将巨大的利润让给了敢于冒险的走私者和我们指定的代理商。长此以往,不仅无法遏制财富流向竟陵,反而会使得曹魏境内依赖我等商品的豪强、百姓心生怨怼,损的是曹操的民心。”

**黄金水道,海陆并进**

战略既定,整个竟陵的商贸机器开始更加高效地运转起来。

交州,南海郡(今广州一带)。

巨大的海港初具雏形,得益于林凡投入的大量资源和格物院在土木、水利上的技术支持,港口的基础设施远超这个时代的水平。来自竟陵的舰队在此停靠,卸下成箱的琉璃器、雪纸、白糖、精良布匹,以及严格管控、少量流出的精致铁器。同时,装运上来自南洋的胡椒、丁香、檀香、象牙,以及交州本地的稻米、热带水果、海盐。

交州牧士燮,这位原本割据岭南的枭雄,在林凡强大的实力和“互利共赢”的商业政策下,早已变得十分恭顺。他亲眼见证了与竟陵通商后,交州获得的巨大好处——不仅税收大增,本地物产得以变现,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和来自竟陵的军事庇护(防范山越及其他势力)。他积极配合竟陵派驻的官员,管理港口,维持秩序,甚至主动派出家族船队,探索更南方的航线。

一条“交州—竟陵—中原”的黄金海路,正变得越来越繁忙,成为竟陵经济命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陆路方面,通往西凉的商队规模也在扩大。除了传统的战马交易,竟陵输出的商品种类更加丰富,而输入的也不仅仅是战马,还有西凉的牛羊、皮毛、药材等特产。这支庞大的商队,由精锐士兵伪装护卫,携带强弓劲弩,甚至可能秘密配备了几具小型弩炮,等闲盗匪根本不敢觊觎。他们穿梭在汉中张鲁势力的边缘,曹魏的边境封锁线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在竟陵势力内部,一场商业变革也在悄然发生。林凡授意邓芝,开始尝试推行“票据”结算。大额贸易中,商人可以将在竟陵官方钱庄存入的金银,兑换成特定面额的“飞钱”或“银票”,凭此票可在竟陵势力范围内的任何官方钱庄兑换回金银,或者直接用于支付货款、税款。这大大降低了长途携带大量金银的风险和成本,促进了商业流通。虽然还只是雏形,范围也有限,但其带来的便利性,已经让嗅觉敏锐的大商贾们看到了巨大的潜力。

曹操那边的反应,正如林凡和徐庶所料。

程昱的铁腕手段,确实在沿海和关中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不少走私团伙和地方豪强被连根拔起,人头落地。短期内,走私活动有所收敛,市面上的竟陵货物价格应声上涨。

然而,利益的诱惑是无穷的。不到一个月,新的走私渠道又以更隐蔽的方式出现了。而且,由于曹魏内部的仿制进展缓慢,产品质量低劣,根本无法满足世家大族的需求,反而因为官方严查导致货源紧张,使得黑市上的竟陵货物价格飙升,利润更加惊人,驱使着更多亡命之徒铤而走险。

至于西凉,马腾和韩遂面对曹操使者的威逼利诱,态度暧昧,既没有明确拒绝,也没有答应断绝与林凡的贸易。他们一边收下曹操的厚礼,一边继续与竟陵商队交易,左右逢源,赚得盆满钵满。曹操对此虽有怒火,却因汉中战事牵制,无力西顾,只能暂时隐忍。

**此消彼长,根基深植**

数月之后,又是一份财经汇总呈送到了林凡案头。

徐庶面带喜色地汇报:“主公,去岁至今,虽与曹魏交恶,边境封锁,然我竟陵府库收入,不降反升,较之前年,增长了近四成!其中,海路贸易利润增长最快,已占商贸总收入近半。与西凉、南方蛮商的贸易额也稳步提升。反倒是传统的与中原陆路贸易,占比有所下降,但其绝对利润额,因黑市价格高涨,并未减少多少。”

林凡看着报表上那些令人振奋的数字,心中了然。曹操的经济封锁,在竟陵海陆并进、技术领先和商业创新的多重应对下,已然宣告失败。这场经济战,曹操非但没有遏制住林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林凡优化了贸易结构,发现了更具潜力的海上商路,并加深了对交州、西凉的经济捆绑。

“曹操想用经济手段困死我们,却不知我们早已将根须扎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林凡放下报表,走到窗边,看着竟陵城内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的街市,“他封得住边境,封不住大海,更封不住人对美好生活和利益的追求。”

徐庶感慨道:“是啊,主公。如今我竟陵,库府充盈,粮草堆积如山,军械精良,商路通达。曹操在汉中与刘备拼消耗,国力受损;孙权偏安一隅,进取不足。唯有我等,在内修政理,外拓商路,此消彼长之下,优势将愈发明显。”

林凡点了点头,目光深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条法则在任何时代都通用。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他才能支撑起庞大的军队,推动科技的研发,实施惠民的政策,收拢四方人心。

曹操或许还在算计着下一场战役的胜负,孙权或许还在权衡着偷袭的时机。但他们不会明白,真正的胜负手,或许早已不在沙场之上,而是在这无声无息间,流淌的金银、运转的工坊、扬帆的海船之中。

经济之战,不见刀光剑影,却同样能定鼎乾坤。竟陵的根基,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正被夯筑得越发坚实,深植于荆交大地,并向着更遥远的海洋与大陆,悄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