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赵云退回原处,语气平和,“请寨主行个方便,让我军借道过岭。作为回报,这些金珠,权当酒资。”他示意部下取出一个小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是黄澄澄的金饼与晶莹的珍珠,价值不菲。“此外,他日若寨主有意弃暗投明,我竟陵大门,随时为英雄敞开!”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那寨主看着金珠,又感受着对方那深不可测的实力,再想到曹操地方的盘剥与林凡日益响亮的名声,心中天平已然倾斜。他哈哈一笑,接过金珠:“赵将军快人快语!这个朋友,某交了!传令下去,打开寨门,送赵将军及其部下过岭!今日之事,若有谁敢泄露半句,休怪某刀下无情!”
一场潜在的冲突,被赵云以胆略与智慧化解。部队顺利通过断魂岭,不仅节省了时间,更未暴露行踪。
**内患隐忧,忠诚考验**
然而,最大的危机并非来自外部,而是源于内部。连续多日的高强度行军、恶劣的环境、时刻紧绷的神经,以及前途未卜的巨大压力,开始悄然侵蚀着这支队伍的凝聚力。
一名叫做李四的什长,本是竟陵军中悍卒,但在穿越沼泽时感染瘴毒,虽经随军医官救治保住性命,却持续低烧,身体虚弱。这日夜宿一处荒废山神庙,他忍不住对身旁的同乡抱怨:“王五,你说咱们这趟,真能成功吗?宛城那是龙潭虎穴,就凭咱们这几百号人,去烧人家粮草?这不是送死吗?赵将军虽是英雄,可他毕竟……不是咱们竟陵的老人儿。”
王五叹了口气,压低声音:“谁说不是呢……唉,要不是林将军待咱们恩重,谁愿意干这掉脑袋的买卖。只盼着赵将军真有通天本事吧。”
他们的对话虽轻,却被夜间巡哨的赵云隐约听到。他心中凛然,知道士气与信任出现了裂痕。
更严重的问题出现在次日。一名负责在前探路的“暗羽”哨探,与队伍中一名来自交州、由庞统推荐的向导发生了激烈争执。那向导坚持认为应走一条更隐蔽但极其难行的小路,而哨探根据地图和自己的判断,认为那条路风险太大,主张走另一条稍远但相对安全的路线。
“尔等懂什么?某在此地行走十几年,那条路看似危险,实则最近!听我的,绝错不了!”向导语气倨傲。
“哼,庞军师信你,我却不全信!地图乃‘暗羽’精心绘制,岂会有误?若按你的走,陷入绝地,谁来负责?”哨探毫不相让。
两人几乎要拔刀相向,周围士卒面面相觑,不知该听谁的。内部的不和与对向导的疑虑,如同瘟疫般蔓延。
赵云立刻出面,制止了争执。他没有偏听任何一方,而是仔细查看了地图,又详细询问了向导那条“近路”的具体情况,包括路面、植被、可能的危险等。沉思良久后,他做出了决断:
“信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庞军师推荐此位向导,我信庞军师,也信他!就走他说的那条路!”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尤其是那名“暗羽”哨探和面露得色的向导,沉声道:“但是,丑话说在前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所有人必须同心协力,不得再有异议!若此路不通,或因此遭遇不测,我赵云,第一个承担罪责!可若有人阳奉阴违,或存异心,休怪我军法无情!”
他随即下令,由自己和向导亲自率领五十人作为前队探路,大队人马保持距离跟进。此举既表达了对向导的信任,也承担了最大的风险,更以实际行动震慑了潜在的离心倾向。
那向导见赵云如此信任,且亲身犯险,心中也是震动,收起傲色,认真带路。那条小路果然极其难行,几乎是在悬崖峭壁上攀爬,但确实避开了数处曹军的巡逻路线。赵云身先士卒,以高超的武艺和毅力,为部队开辟道路,甚至数次救下失足的士卒。他的行动,无声地消弭了内部的杂音,重新凝聚了军心。当部队有惊无险地穿过这片险地后,所有人,包括那名原本不服的“暗羽”哨探,看向赵云的目光都充满了由衷的敬佩与信服。
**兵临城下,暗羽来报**
历经十余日的艰难跋涉,躲过无数次巡逻与盘查,克服了自然与人为的重重障碍,这支疲惫却更加精悍的队伍,终于抵达了宛城外围。
此刻,他们潜伏在距离宛城约三十里外的一处密林之中。远远望去,宛城的轮廓在平原上巍然矗立,城头旌旗招展,巡逻士兵的身影隐约可见。作为曹操南征的重要基地,其城防显然比寻常城池更加森严。
根据“暗羽”最后接应人员带来的最新情报:宛城守将乃曹操族子曹安民,此人虽非一流名将,但行事谨慎。城内驻军约五千,其中三千为常规守城部队,另外两千是负责看守与转运粮草军械的辅兵。城西设有大型粮仓与武库,守备最为严密。由于前线战事吃紧,宛城近期不断向前线输送物资,守军警惕性较高,但对来自腹地方向的袭击,防备相对松懈。此外,庞统联络的那股山中势力,已派了百余人潜入宛城附近,随时可以制造混乱,配合行动。
赵云仔细听着汇报,目光死死盯住宛城,尤其是西城区域。他脑中飞速运转,推演着各种进攻方案。强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唯有智取,利用其防备的松懈点与内部可能的混乱,方有一线生机。
“曹安民……粮仓武库在西城……”赵云低声重复着关键信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心中逐渐成型。他召来副将及各队率,就在这敌人的眼皮底下,开始部署那决定命运的最后一击。
千里奔袭,潜行匿迹,跋山涉水,内抚军心。赵云以其超凡的勇武、冷静的头脑与坚定的意志,终于将这支肩负着竟陵希望的孤军,成功地带到了目标脚下。然而,最艰难的考验——如何以区区五百人,在这座重兵驻守的城池中,点燃那把足以震动整个战局的烈火,才刚刚开始。宛城的轮廓在望,决战的时刻,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