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原刘表的水军基地,如今已彻底改换了门庭。
码头上旌旗招展,不过飘扬的不再是“刘”字或“蔡”字,而是玄色的“袁”字大旗,以及一面稍小一些、绣着踏浪金龙、代表水军统帅王金水的“王”字将旗。
空气中弥漫着桐油、新木和江水特有的腥咸气息。
袁大山在白素雅、柳如梦、周一木等核心班底的陪同下,站在码头高处,俯瞰着眼前这支初具规模、气势惊人的舰队。
王金水一身特制的水军将领皮甲,皮肤因长期江上训练而显得更加黝黑粗糙,但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透着水手特有的精明与悍勇。
他快步上前,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
“末将王金水,拜见主公!禀主公,我潜渊水军第一、第二舰队,大小舰船三百余艘,水兵三万,已操练纯熟,请主公检阅!”
袁大山微微颔首,目光投向江面。
“内心OS:好家伙,这规模,这场面,比后世看的那些海战电影也不遑多让了!王金水这小子,真是把家底都掏出来了吧?看来当初没看错人!”
只见宽阔的江面上,舰船按照功能与大小,分列数个方阵,井然有序。
最引人注目的,是二十余艘经过张三铁工坊改良后的新型楼船。
它们比传统楼船更加修长,船体采用了更坚固的龙骨和肋材结构,外包加厚的熟牛皮甚至关键部位镶嵌了薄铁片以防火防撞。
船楼并非一味求高,而是更加注重稳定性和射击孔的布局,每层都配备了经过梅如水计算改良、射程更远的重型床弩和旋转式拍杆。
船头还加装了带有倒刺的钢铁撞角,寒光闪闪。
紧随其后的是超过百艘的艨艟斗舰,这些中型战船行动更加灵活,船体低矮,包裹着湿泥和生牛皮,专门用于突击和近战接舷。
它们两侧开有密密麻麻的划桨孔,此刻桨叶收起,如同蛰伏的猎豹。
再往后,是数量更多的走舸、赤马舟等轻型快船,以及负责运输、补给的大型漕船。
整个舰队层次分明,攻防兼备。
“主公请看,”王金水指着舰队,如数家珍,“新型楼船,顺风满帆,逆风亦可依靠新增的脚踏轮桨驱动,速度远超旧式船只。
艨艟舰的撞角,乃张大人以百炼钢打造,曾于试航时轻易洞穿三层旧船木板!
各船之间,以旗语、灯号、鼓声联络,信号明确,反应迅速!”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自豪:
“更重要的是,咱们的水兵,并非临时征召的农夫,皆是招募沿江渔民、熟悉水性的青壮,加以严格军阵操练。
如今,无论是操帆、划桨、接舷跳帮,还是弓弩射击、火器运用,皆已成型!士气,更是高昂!”
仿佛为了印证他的话,江面上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