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间,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围观的人群也露出了笑容,纷纷散去。
有人低声感慨:“还是素雅仙子有办法!”“是啊,说话在理,听着就让人舒心。”
白素雅并未立刻离开。她又走向棚户区最角落一间低矮的草棚。
里面住着一位孤寡的赵婆婆,儿子死在了逃难的路上,只剩下她一人,腿脚还不便。
“赵婆婆,我来看您了。”白素雅轻唤一声,弯腰走了进去。
“哎哟,是夫人啊!快进来,快进来!”赵婆婆浑浊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挣扎着要起身。
“您别动。”
白素雅连忙上前扶住她,顺势坐在简陋的土炕边,从带来的小篮子里拿出一个粗粮饼子和一小块咸菜,“刚蒸好的饼子,您趁热吃点。还有这个,”她又拿出一个小陶罐,“这是按您说的方子熬的草药膏,治您的老寒腿,我帮您涂上。”
她动作轻柔地帮赵婆婆卷起裤腿,露出干瘦,布满青筋和老年斑的小腿。
她仔细地将温热的药膏涂抹在老人酸痛的关节处,一边涂,一边温声细语地询问:
“这两天感觉怎么样?晚上还疼得厉害吗?药膏够不够用?”
赵婆婆感受着药膏带来的温热和那双年轻柔软的手带来的抚慰,浑浊的老泪无声地滑落:
“好多了,好多了……夫人,您真是活菩萨啊……这潜渊城,有城主大人护着咱们,有您惦记着咱们这些老不死的……老婆子我,就是现在闭眼,也值了……”
内心OS (袁大山):(看着草棚里那温馨而心酸的一幕,心头暖流涌动)抚恤孤老,细致入微……这些琐碎却温暖人心的事,都是素雅默默在做。“素雅仙子”……这称号,她当之无愧!民心,就是这样一点点凝聚起来的。她不仅是我的妻子,更是潜渊城不可或缺的……魂。
处理完这些琐碎而重要的民生事务,白素雅回到设在学堂隔壁的“民生事务处”——一间同样简陋,但收拾得异常整洁的小屋。
屋内,李丽丽和另外两个识字的妇人正在整理户籍名册,核对新开垦田亩的登记。
案几上堆放着一些待处理的请愿木牌(识字者写,不识字的画符号),大多是些邻里纠纷、物资分配、孤寡求助之类的事情。
“丽丽姐,西头王婶和李嫂的事解决了,她们和解了。”
白素雅一边净手,一边温声道,“赵婆婆的药膏我送去了,她精神头还好。另外,田寡妇家的大壮,我看他身子骨结实,人又机灵,老跟着在田里跑也不是长久之计。张三哥的铁匠铺不是在招学徒吗?我看可以让他去试试,学门手艺,将来也好养活他娘。”
李丽丽抬起头,看着白素雅有条不紊地安排,眼中满是敬佩:
“夫人您真是心细如发,事事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大壮的事我记下了,回头就跟张三铁说。这些木牌……”她指了指案几,“有些是申请调换邻里的,觉得邻居吵闹;还有几个是觉得自家分的永业田位置偏,想调换的……”
白素雅走到案几前,拿起一块木牌看了看,上面画着两个小人吵架的简单符号。
她略一思索,道:“邻里调换,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轻易允诺。查清吵闹缘由,若是作息习惯问题,可居中调解,订立邻里公约,互相体谅。若是恶意滋扰,则按《潜渊律》中‘扰民’条目处理。至于田亩位置,”
她拿起另一块画着田地和箭头符号的木牌,“田亩分配,当初是周先生他们按劳力,人口仔细核算过的,力求公平。位置偏些,未必产量就低。可派人实地查看,若确实有灌溉不便等实际问题,再酌情考虑微调,但必须公示理由,以免他人效仿,乱了规矩。”
她的处理意见清晰、公正,既有人情味,又坚守着袁大山定下的“公平”原则,更隐隐透露出对潜渊城整体秩序的维护意识。
内心OS (袁大山):(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外,听着里面的对话,眼中满是欣赏与爱意)好!说得太好了!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霹雳手段!人情入理,更懂得维护大局!素雅……她成长得太快了!对潜渊的规矩、对管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有她在,内务民生这一块,我才能彻底放心,去应对外部的惊涛骇浪!这哪里只是贤内助?分明是我的定海神针,是我的……半壁江山!
夕阳西下,将最后一抹余晖洒在潜渊城简陋却充满生机的街巷上。
白素雅终于结束了繁忙的一天,走出事务处的小屋。
金色的光辉温柔地勾勒着她清丽而略显疲惫的侧影,为她镀上了一层圣洁的光晕。
袁大山从树影下走出,自然地伸出手,握住了她微凉的手指。
“累了吧?”他的声音低沉而温柔,带着毫不掩饰的心疼。
白素雅抬头,对上他深邃眼眸中满溢的欣赏与爱意,脸上绽开一个清浅却足以照亮整个黄昏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
“不累。看着大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学堂里孩子们的笑脸,赵婆婆能睡个安稳觉……心里,是踏实的。”
她反手轻轻回握住袁大山宽厚温暖的大手,目光望向远处炊烟袅袅,孩童嬉戏的街巷,轻声道:“大山哥,你筑的是城防,是刀枪,是规矩。我能做的,就是帮你把这座城,筑进每个人的心里。让大家觉得,这里不只是个避难所,更是个……有烟火气、有温情、有盼头的家。”
袁大山心头滚烫,将她微凉的手紧紧包裹在自己掌心。
“琴琴……”他低唤一声,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声满足的喟叹。
内心OS (袁大山):(凝视着她在夕阳下温婉而坚韧的侧脸,心中爱意与自豪如潮水般翻涌)我家素雅……真真是块绝世璞玉!越是打磨,越是雕琢,就越是光彩夺目,温润生辉!这乱世烽烟中,能得此贤妻,能得此内助,能得此……知我懂我、与我同心同德之人,是我袁大山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潜渊之幸,亦是我袁大山此生……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