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筑城大业(1 / 2)

潜渊城的夯土墙在春日暖阳下蒸腾着泥土的潮气。城墙之内,早已不复当初的混乱与萧条。第一期建设的喧嚣尘埃落定,留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却又亟待完善的轮廓。袁大山站在新落成的议事堂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这片他亲手参与规划、众人用血汗浇灌出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木屑、铁锈、新翻泥土以及远处灶间传来的食物香气,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属于“建设”的味道。

内心OS (袁大山):基础有了,但远远不够!乱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亡!教育、军工、商贸、农业……四轮驱动,一个都不能瘸!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的视线首先投向城东那片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原本几间稍显完好的旧屋被清理出来,围起了一个小小的院落。此刻,阵阵稚嫩而参差不齐的诵读声正从里面飘出,如同初春枝头冒出的嫩芽,虽微弱,却充满了向上的力量。那是潜渊城的第一座正式学堂。

学堂内,光线透过新糊的窗纸,柔和地洒在略显粗糙的原木桌椅上。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坐得笔直,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却亮晶晶地追随着前方那道素雅的身影。白素雅今日未穿惯常的素净医袍,换了一身更便于行动的浅青色布裙,乌发依旧用那支乌木素兰簪简单绾起。她手持一根削磨光滑的木棍,指着挂在泥墙上的一块用木炭涂抹过的平整木板,上面用清晰有力的笔划写着几个大字:天、地、人、潜、渊。

“天地人,是我们生息的根本。潜渊,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城池。”白素雅的声音清越而温和,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认识这些字,才能读懂告示,才能记录药方,才能看懂地图,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家。”她耐心地引导着孩子们一遍遍跟读,纠正着发音。角落里,甚至坐着几个眼神热切的年轻妇人,她们抱着更小的孩子,也努力地跟着默念,手指在膝盖上笨拙地划动。

内心OS (袁大山):(看着素雅专注的侧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光有勇武的士兵不够,得有一代代识文断字、明白事理的新血!素雅主管最合适,她的耐心和威望无人能及。这些种子,将来都是潜渊的栋梁!

学堂的朗朗书声,很快被城西方向另一种更为铿锵有力的声音所覆盖——那是密集而富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如同潜渊城强劲的心跳。

袁大山大步流星地走向扩建后的铁匠工坊区。原本狭小破旧的棚子已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几座高大宽敞、用粗大原木和厚实夯土垒砌而成的工坊。巨大的风箱在几个壮汉的合力拉扯下,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将炉膛内的火焰鼓动得炽白耀眼,热浪扑面而来。火星如同狂舞的金色萤火虫,在弥漫着汗味、煤烟味和铁腥味的空气中飞溅。

张三铁赤着精壮的上身,肌肉虬结,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汗珠和细小的烫伤疤痕。他正挥舞着一柄分量惊人的大锤,每一次砸落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铛!”声,精准地锻打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胚。在他身边,几个徒弟和招募来的新铁匠,有的在反复锻打矛头,有的在淬火,有的在精心打磨着初具雏形的环首刀刀身。角落里,堆放着几副用熟铁片和厚牛皮尝试铆接的简易胸甲,虽然粗糙,却闪烁着冷硬的防御光泽。

“城主!”张三铁看到袁大山,停下手中的活计,用搭在肩上的破布擦了把汗,声音洪亮,“您看!这批环首刀,俺们改进了淬火的法子,用的是东头老泉眼的冷水,反复锻打的次数也加了!保证比上次的更韧更利!”他拿起一把半成品,屈指在刀身上一弹,发出清越悠长的嗡鸣。

袁大山接过刀,入手沉重,刀身线条流畅,寒光隐现。他仔细审视着刃口和刀背的厚度比例,点了点头:“很好!张大哥,刀矛是我们的爪牙,甲胄是我们的鳞片!质量就是兄弟们的命!农具那边也不能落下,春耕在即,锄头、犁铧,要结实耐用!”

内心OS (袁大山):军工是命脉!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坚固的鳞甲,潜渊就是一块肥肉!张三铁这技术宅加拼命三郎的组合,真是捡到宝了!得想办法再搞点好铁料……武器升级和农具普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离开热浪滚滚的铁匠铺,袁大山转向城南一处新开辟的区域。这里相对安静,几间简易的棚屋充当了仓库和交易点。周一木正带着几个机灵的年轻人,清点着几辆简陋骡车上装载的货物:成捆的、散发着咸腥气的粗盐,几把新打制的柴刀和锄头,还有一些妇人们编织的草席、草鞋。

“周先生,这次去‘灰石集’,怎么样?”袁大山问道。

周一木捋了捋山羊胡,眼中闪烁着商人特有的精光,低声道:“回城主,还算顺利。用盐和铁器开路,比预想的受欢迎。换回了三车粮食,主要是豆子和黍米。还有一些珍贵的药材种子,素雅姑娘点名要的。还有这个……”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几块黄澄澄的硫磺和一小包硝石,“按您的吩咐,从几个行脚商人手里高价换来的,量不多,但开了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