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共鸣壁垒的进化(1 / 2)

墨影残片中获取的信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在Udc最高决策层内部引发了剧烈的震动与深刻的反思。“静态归档”、“文明尺度的逻辑冻结”——这些词语所代表的冰冷未来,比任何直观的毁灭更令人心悸。它迫使整个文明必须重新审视与“永恒镜廊”的关系,以及自身存在的意义。

防御,不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在扞卫“变化”与“未来”本身的权利。

巨大的压力转化为空前统一的行动力。陆凡提出的“在刀尖上起舞”的战略得到了全力支持。资源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向“共鸣壁垒”项目、“盖亚之心”网络优化以及“混沌压力腔”的扩大化试点倾斜。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应对“永恒镜廊”那似乎永无止境、且不断自适应进化的探测波。

指挥中心内,陆凡、苏文瑾、赵明宇以及远程连线的陈明远和秦卫国,正聚焦于壁垒最新的动态模型。

“敌人的探测波正在学习。”苏文瑾指着屏幕上复杂的数据流,语气严肃,“它开始识别并规避我们设置的常规规则陷阱,甚至能部分模拟‘混沌压力腔’产生的‘异频扰动’,尝试进行反向解析。它在试图理解,并最终‘定义’我们的防御模式。”

赵明宇补充道:“常规的硬防御和频率变换已经跟不上它的进化速度。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我演化、甚至能主动‘误导’其认知的防御系统。”

陆凡凝视着模型,脑海中“混沌洞察”法则缓缓流转,与外部那持续不断的规则压力产生着微妙的共鸣。他回想起墨影残片中那段关于“监测高维因果扰动源”的指令,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成形。

“它依靠‘定义’和‘逻辑’来理解世界。”陆凡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韵律,“那么,我们就给它一个永远无法被完全‘定义’的移动靶子。”

他指向壁垒模型的核心谐振结构:“目前的壁垒,像是一面不断变换图案的盾牌。但无论怎么变,它还是一面‘盾’。我们需要让它……活过来。”

“活过来?”秦卫国皱眉。

“对,”陆凡眼中闪烁着光芒,“让‘共鸣壁垒’不再是单纯的防御屏障,而是一个巨大的、覆盖整个太阳系的‘规则生命体’的皮肤!这个‘生命体’的核心,就是‘盖亚之心’网络,而它的‘细胞’,就是每一个接入网络的个体意识,尤其是那些经过压力淬炼的‘异响’!”

“我们将不再被动地抵抗探测波的扫描,而是主动地、集体地‘表演’!利用‘盖亚之心’的统合能力,以及‘混沌压力腔’产生的多样性规则扰动,我们可以在壁垒的谐振场中,动态地构建出无数个虚假的、矛盾的、自我否定的‘文明规则模型’!”

苏文瑾立刻明白了过来,呼吸微微急促:“就像……一个拥有无限张面孔的千面之神?让观察者每一次扫描,都只能看到一张面孔,而这张面孔在下一次扫描时就会变得完全不同,甚至自我矛盾?让它永远无法建立一个准确的、用于‘归档’的文明档案!”

“不仅如此,”陆凡补充道,思路越来越清晰,“我们还可以主动‘投喂’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看似合理实则蕴含逻辑陷阱的‘信息片段’,引导它的探测波去解析这些无用的、甚至是误导性的数据,消耗它的计算资源,干扰它的判断!”

陈明远的声音带着兴奋与谨慎:“理论上……可行!但这需要‘盖亚之心’网络意识的高度配合,以及全球接入者,至少是大部分接入者,在潜意识层面达成一种‘集体欺骗’的默契!这对网络意识和个体意志的协调性是终极考验!”

“这也是唯一的路。”陆凡坚定地说,“‘永恒镜廊’的本质是极致的‘序’和‘逻辑’,而我们的优势,在于‘混沌’与‘包容’。我们要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极致!不是用混乱去对抗秩序,而是用无限的、动态的、不可预测的‘复杂性’,去淹没它的‘定义’企图!”

计划被命名为——“千面壁垒”计划。

执行立刻开始。

在陆凡的引导和“盖亚之心”网络的主动配合下,覆盖太阳系的巨大谐振场开始了深刻的蜕变。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响应攻击的滤网,而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动态的“信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