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流揭示了更多关于“织法者”文明的细节:他们是一个极度追求理性、逻辑和秩序完美的文明,将宇宙的一切都视为可以编译和优化的代码。他们曾辉煌至极,其科技触及了法则的底层。他们也意识到了“牧者”及其背后“主宰”的存在,并与之进行了漫长而绝望的战争。
与“引葬者”文明被暴力“抹除”不同,“织法者”的败亡更加复杂和……悲壮。
信息流中展示了一段关键的历史回响:
“织法者”发现,单纯在科技层面与“牧者”对抗,最终只会走向“引葬者”的老路。因为“牧者”代表的“静态永恒”,在纯粹的逻辑层面,似乎具有某种“终极正确性”。为了寻找胜机,“织法者”倾尽举族之力,进行了一场疯狂的终极推演——他们试图构建一个包含宇宙所有“可能性”的、绝对完美的“动态逻辑模型”,以期在模型中找到击败“静态永恒”的漏洞。
然而,在推演接近尾声时,他们触碰到了一个禁忌的领域,或者说,他们那极致理性的逻辑,引来了宇宙暗面的一种存在——“虚空低语者”。
“逻辑的极致,亦是疯狂的深渊。”“织法者”的信息流中,罕见地带上了一丝近乎情绪的波动,“我们未能完成模型。‘低语者’侵蚀了我们的逻辑核心,扭曲了我们的推演,让完美的动态模型变成了滋生混乱与悖论的温床。我们……被自身的‘理性’所反噬。”
为了避免被完全扭曲同化,也为了避免那未完成的、蕴含恐怖变量的模型落入“牧者”或“低语者”之手,残存的“织法者”做出了最终抉择:他们启动了“大静默”协议,主动将自身文明的主体意识上传并封存于类似眼前蜂巢的、散布于宇宙各处的“逻辑墓穴”之中,陷入永恒的休眠,只留下这些自动化的“回响”协议,等待后来者。
他们留下的,不是力量,而是知识、教训,以及一个未完成的、可能蕴含着希望也可能带来毁灭的“终极模型”的碎片。
信息流的灌注缓缓停止。那亮起的晶格单元也重新黯淡下去,巨大的蜂巢结构再次归于死寂,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舰桥内一片寂静,只有仪器冷却的微弱嘶声。所有人都被这来自远古的、充满悲剧色彩的文明“回响”所震撼。
“他们……不是被‘牧者’直接毁灭,而是败给了自己追求极致理性而引来的‘疯狂’……”苏文瑾喃喃道,脸色苍白。
“所以,他们留下的遗产,既可以帮助我们,也可能因为其中蕴含的未完成模型碎片和‘低语者’的污染而害了我们。”赵明宇总结道,语气沉重。
陆凡消化着这些信息,心中波澜起伏。“织法者”的道路,走到了尽头,证明了纯粹理性的局限性。而地球文明选择的“混沌包容”之路,恰恰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秩序与变化,这或许正是“织法者”未能触及的、对抗“静滞”与“疯狂”的关键?
他走到观察窗前,凝视着那座巨大的“逻辑墓穴”。来福走到他身边,望着那冰冷的几何结构,喉咙里发出一声低沉的、仿佛带着悲悯的呜咽。
“他们留下了火种,也留下了警告。”陆凡轻声道,“我们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但他们的知识和教训,将成为我们前进路上宝贵的……也是危险的资粮。”
“远航者”号记录下了所有接收到的信息,将其列为最高机密封存。飞船缓缓调整方向,准备继续驶向“花园”文明最后的坐标。
就在引擎再次点火预热时,那座死寂的蜂巢结构,最核心处的一块微小晶格,极其短暂地、微弱地闪烁了一下,快得几乎让人以为是错觉。一道比之前所有信息都更加隐晦、更加破碎的意念,如同垂死之人的最后呓语,传递到了唯一能与其产生深层共鸣的陆凡意识中,那意念断断续续,充满了未尽的遗憾与一丝……诡异的期盼:
“模型……未完成……钥匙……在心……小心……影子……”
随即,一切联系彻底中断。
陆凡猛地回头,看向那重归死寂的蜂巢,心中警铃大作。
影子?什么影子?“织法者”在最后时刻,到底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