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宿主的梦 > 第54章 遇“知音”合奏《化蝶》

第54章 遇“知音”合奏《化蝶》(1 / 2)

面对众人投来的异样目光,文渊也感觉自己有些唐突了。他用手摸了一下鼻子,不好意思的对众人说道:“在下唐突了,打扰到各位的雅兴,在下这里有礼了。”说着,文渊抱拳拱手对众人一一施礼道歉。

本来王度是要给众人做介绍的,被文渊的一句话打断了。此时见文渊尴尬的模样也是好笑,急忙走上前来指着文渊给众人介绍道:“这位就是那首未完待续的《破阵子》的作者文渊公子。今日来时路过茶摊,闻到一股异样的茶香,上前讨了一杯茶喝,巧遇文渊公子。虽把公子请到此处。”然后他压低声音对文渊说道:“我这样介绍,没有介绍错吧?”文渊点点头,心道:这老小子挺狡猾啊!

然后就听王度说道:“这位抱琵琶的是戏凤楼花魁唐嫣儿;这位抱古琴的是今年戏凤楼准花魁燕小漾;这位是蜀中才子罗天进;这位是颍州文士肖西昭;这位是大兴城才子董嘉宇;这位是我家弟弟王积。”众人各自见礼后,王度对着文渊自我介绍道:“鄙人,晋阳王度,辞官避乱于此,酷爱写作,今有《古镜记》一书已成。”说着,在怀里掏出一本书递与文渊说道:“还请公子斧正。”

文渊连忙双手接过那本《古镜记》,慢慢翻开第一页,就那么站着一目十行的看了下去:《古镜记》,记隋汾陨侯生,为天下奇士,王度常以师礼事之。侯生临终,赠王度古镜一面,说此镜为灵物,为黄帝所铸十五镜中第八镜,持之可避百邪。王度得此镜后,于大业七年六月,归长安,至长乐坡,房东家一漂亮之婢为华山府君庙前长松下千年老狸所变,以镜照而降之。八年四月一日,王度在台直,遇日蚀甚,镜亦暗,随后日光渐明,镜亦明朗如故,因知镜还能显现阴阳光景之变。其后又数述此镜之神奇及其来历,多次降妖驱怪,造福于民。王度之弟王绩大业十年自六合丞弃官归家,欲遍游山水,曾借王度古镜,又数降伏精怪。大业十三年(617年),王绩还河东,七月十五日,闻匣中悲鸣,若龙咆虎吼,良久乃定。开匣视之,古镜已不复存在,是如前梦中所告王绩,舍人间而远去。

其实,前世文渊就读过此书,今天终于见到活的作者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也是激动的一匹。他立在当地装模做样的看书是因为有些反应不过来了。他心里嘀咕着:“这真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来了。这个王度妥妥的就是一个小说家啊。自己不会写小说,但是前世咱可是读过很多小说的,把那些小说搬到现在,想不发财都难。这个王度不就是妥妥自投罗网嘛!”

文渊合上书,深吸一口气道:“先生大才。”说着深施一礼。搞得王度一愣一愣的。心道:“这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那,一句先生大才就把我打发了!不是该点评点评的嘛,然后再说上一大堆好话的嘛!咋就只说了四个字!弄得我不知道怎么接话了!”只听文渊顿了几个呼吸继续说道:“在下今天无聊,偶遇王度先生,认识各位,实乃有幸。刚刚在下一句唐突的问话打破了大家原有的节奏,现在大家已经相识,还请大家继续回到原先的节奏上去。”

只见唐嫣儿放下琵琶站起身来对着外面喊道:“上茶”然后款款走到文渊面前道:“公子,今日我等齐聚于此是为元日竞选花魁一事。”她用手一指燕小漾道:“我们姊妹只想讨得一手好诗词,为竞选花魁助力。”她似是还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然后她问道:“公子刚刚问我们姊妹是否懂音律,是什么意思?”

文渊见被问,挠挠头,说道:“我有几首歌,自己也会唱。”他挥了挥手中的寒星继续说道:“也可以用它吹出来调调来。但是我不懂的如何谱曲。所以,当我看到二位手中的乐器时,就很自然的认为二位应该是会谱曲的吧。因此就冒昧的问了出来。”此时文渊才注意到眼前的女子,他只觉得此女子风情万种,顾盼生辉,婉转悠扬,给他一种很想抱一下的感觉。文渊有一时的恍惚,喉间不自觉滚过一丝沙哑,“音乐该是从骨血里漫出来的诗,既连着凡人的七情六欲,又托着神仙的云月清辉。就像此刻您指尖的琵琶弦,未动时已在人心里勾出半阙《凤求凰》。” 他忽然直视对方睁大的眼睛,目光灼灼如淬了火:“您可曾觉得,每个音符都是落在时光长河里的星子?田间老汉的号子能震碎霜晨,深闺女子的琴音可漫过宫墙,它们让孤独有了形状,让千年后的人仍能触摸到某颗心的温度。”文渊看着对方眼中的惊诧,不失时机的继续道:“音乐是灵魂的语言,也是生活的诗。它让孤独者找到共鸣,让混乱归于秩序,让平凡焕发神性。没有音乐,生活将是一种错物。”他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继续道:“ 我只是想把脑海中突然出现的旋律记录下来,可惜我不会。”

唐嫣儿睁大了眼睛,张开了小嘴。她并没有完全听懂文渊说的话。可文渊那些她似懂非懂的话,却偏偏撞开了她心底某扇久闭的门。此刻忽然明白,原来音乐从不是指尖的技艺,而是让灵魂在旋律里赤裸裸打滚的勇气。这一刻,她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知音,懂得了音乐的真谛,她对音乐的理解得到了质的飞跃。她激动地走前一步,继而又转身抄起琵琶,旋即又放下了琵琶,她在按捺着激动的心情,她望向身后的燕小漾,二人眼神交会, —— 那双素来清冷的眼睛里,此刻竟燃着篝火般的光。

燕小漾的指尖在焦尾琴上骤然收力,一声裂帛般的铮鸣刺破空气,惊得梁上灰簌簌落下。然而余音未散,她的手法却陡然一转,指腹轻揉琴弦,如春风化雪般将锐利尽数敛去,只余下绕梁的清韵,像月光在琉璃瓦上流淌。这一曲起承转合间,唐嫣儿看见文渊的瞳孔微微收缩,仿佛看见故人踏雾而来。

余韵未散的琴音里,文渊袍袖翻卷如鹤羽,拂过案头半卷宣纸,墨香与残韵在空气中纠缠。他忽然抽出狼毫,笔尖在砚台重重一蘸,浓墨顺着笔锋滴落在素笺上:“世人皆道小说是闲书,却不知这方寸纸页里,藏着照见人心的明镜,镀着理想的鎏金。” 话音未落,笔尖已如惊鸿掠水,在纸上疾走如龙。

“您笔下的侠客斩断的何止是江湖恩怨?分明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不肯向世俗低头的赤子魂。” 他头也不抬,字字铿锵,笔尖起落间,碎墨点点飞溅。“小说是跨时空的共情机器!”“是思维的舞蹈,文字的冒险!” 随着激昂的短句从唇齿间迸发,案头宣纸已铺满蝇头小字,那些文字仿佛活过来般,在烛火下微微发烫。

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文渊猛地掷笔,狼毫骨碌碌滚过案头,在寂静中发出清脆回响。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气势惊得屏息,下意识围拢过去,只见素笺上赫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大纲 —— 东晋时期,会稽郡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当时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她乔装成男子,前往会稽郡城读书。途中遇见了会稽郡鄮县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 后来,祝英台归家,梁山伯十八里相送。分别时,祝英台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子,并以家中九妹相许。然而,梁山伯得知真相并前往祝家求婚时,祝英台已被许配给马家。 梁山伯追悔莫及,郁郁而终。祝英台在得知后,悲痛万分。在被迫出嫁途中,经过梁山伯的坟墓时,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毫不犹豫地跳入其中。随后,两人双双化为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从此相伴永不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