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瑞等人面色骤变。
正欲开口反驳。
不料朱允炆自己却脸色发白,连连摆手。
“这……”
“这如何使得!!”
“父亲尚在,大哥未归,我只是个二皇孙……更别提二叔、三叔、四叔皆健在……”
“若此时我贸然揽权,岂不让天下人唾骂?”
他看似坚决推辞。
然而——
“殿下!身为朱氏皇族,岂可因世人闲言碎语,而动摇国本之决断?”
“皇上吉凶未卜,太子殿下又踪迹全无……”
“至于秦王、晋王与燕王,眼下皆在外征战……多年离京,何能即刻返京执掌中枢?”
“如今这宫墙之内……”
“算来算去,唯有十七皇子、宁王!”
“以及——二皇孙殿下您了!”
齐泰声如洪钟,响彻东宫大殿。
此时,东宫主殿之上,吕氏立于高台,目光沉静。
恰在此时。
方孝孺望见吕氏,立即高声道:
“自皇后驾崩,论身份尊贵,太子妃当主掌后宫!”
“皇孙殿下又是太子嫡出血脉!”
“大明之制,立嗣以嫡以长!”
“今按继承之序……”
“母亲曾为太子妃的殿下,如何不能执掌朝纲?”
“殿下……”
“身为皇室血脉,今日唯有挺身而出,义不容辞!”
此言既出。
瞬息之间。
东宫大殿鸦雀无声。
朱允炆立于高阶之上,目光缓缓扫过下方。
齐泰、方孝孺、练子宁等翰林学士,尽数跪伏在地。
他的视线继而移向都察院。
左右都察御史亦相继叩首。
目光再掠六部尚书之处。
其中数人面露踌躇。
良久,新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终于躬身下拜。
“恳请殿下,肩负重任!”
茹瑺面色微变,秦文用神情挣扎。
二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詹徽。
吏部尚书位居六部之首,其态度举足轻重!
而此刻,朱允炆与已表态的一众重臣,也皆凝神注视。
一时之间,詹徽仿佛置身风口浪尖。
然而转瞬之间——
只见他踏前一步,朗声开口。
刹那,数道目光齐聚其身。
此人执掌吏部,主管百官升降,在京中诸多官员皆为其近年所提拔。
更为关键的是——
詹徽本就是“皇爷”的心腹近臣。
此时此刻的表态,对朱允炆一派而言,至关重要。
而此时。
朱允炆双目紧盯,纹丝不动。
方才他虽连连推辞,摆手不迭,但明眼人皆知——
那一切不过是虚饰之态。
今夜!
已是决定乾坤的关键时刻。纵使你詹徽不肯附议,终究也难改大局。
唯一的变数,不过是在善后之时多费些周折罢了。
然而。
真正洞悉朱允炆内心盘算者,在场寥寥无几,几乎可说是绝无仅有。
齐泰、方孝孺之辈,自然不会被其坦诚以告。
在这群臣之中,有亲信,有忠直。
君王之道,正在于适时驾驭,令诸臣各尽其用,方为上策。
心念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