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
“正是如此!”
“拨乱反正!”
“以外御内!”
“正如你早前所断,今日之局……那些外邦的种种索求!”
“太祖皇帝,绝不会应允!”
“我朱允炆,或许曾误判过无数局势。”
“但关于皇爷爷的心意,我绝不容有半点差池!”
“他定然不会答应!”
“那位自草莽中崛起,一统江山的洪武帝!”
“岂会向一个蕞尔小国低头!”
“无论何等要求——”
“皆属荒谬!”
“大明!”朱允炆厉声喝道,眼中燃着炽烈光芒!
“天朝上国,自有尊严!”
“怎能向周边小邦低头?简直是奇耻大辱!”
言至此处。
他全身颤抖,情绪翻涌,语调却忽然低沉下来。
“只要皇爷爷拒绝!”
“战火必起!”
“而大明如今,并未做好四面开战的准备。”
“一旦兵戈开启,朝中将领、所有效忠朱雄英的勋臣贵胄,必将奔赴边疆!”
话到此处,戛然而止。
朱允炆陷入沉思,目光幽深。
柳泷玉轻声道:“殿下也明白,龙椅之前,没有骨肉之情。”
“不错!”
他面容扭曲,似已斩断最后一丝犹豫。
当初听闻“飞空异象”,得知朱雄英将现之时,他曾几近崩溃。
但现在——
他清楚,自己的唯一生机已然降临。
成,则登九五;败,则赴黄泉!
“既言拨乱反正,那一切不该存在的……就该彻底抹去!”
“金秋十月!”
“我是皇太孙!”
“终有一日,我为帝王!”
“殿下打算如何行动?”柳泷玉凝视着他,这一天,她们谋划已久。
朱允炆望向皇宫深处,眼神深远如夜。
“眼下格物院已成,连昔日视为妄谈的‘飞空’之术,竟也初现端倪。”
“若朱雄英真的归来,我的路便彻底断了。”
“机不可失!”
“我岂能坐视良机溜走?”
“可太祖与太子尚在……”柳泷玉低声提醒。
朱允炆一顿,沉默片刻。
声音如冰霜覆地。
“洪武十五年,我不过宫中一名寻常皇孙。人人都说,将来要辅佐朱雄英,兄弟携手,共创盛世,使我朱氏江山超越汉唐!”
“可那一年后,一切骤变——朱雄英与祖母相继离世。”
“众人转而将重担压于我肩。”
“自此,身为大明第三代继承者,我不敢懈怠一日,不敢嬉戏逃学,日日如履薄冰,唯恐遭百官非议,令皇爷爷与父王失望。”
“可如今呢?皇爷爷与父王,心中始终偏袒!”
“朱雄英是他们的孙子,我难道不是?”
“为何他一现身,我就必须退位让贤?”
他的声音冷得如同北地寒流。
“昔日在史册中读到,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
“正因秦王果敢决断,才为后来的贞观盛世铺平了道路。”
“玄武门那一夜,并非野心膨胀,而是秦王府被逼至绝境后的背水一战。”
“胜,则登顶;败,则赴死。”
“时机已至。”
朱允炆目光如铁,一字一句,皆似刻入石中。
“天赐良机若弃之不顾,必将招致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