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脚下,双镜悬空,凌跃之间,福地自开。”
话音落下刹那。
格物院四周骤然升腾起浓雾。
白茫茫一片,遮天蔽日,十步之外不见人影。
众人尚在震惊之中。
朱标、朱允熥与众臣迅速围拢至朱元璋身旁,严防意外。
雾气翻涌,雨丝缠绕。
朱元璋本能伸手,欲握大孙之手。
掌心却只触到冰冷空气。
“雄英!!!”
心中巨震,一股熟悉的失落感再度袭来。
他又走了。
如同从前那般,来去无踪,只留谜影。
老爷子僵立原地,目光深邃。
这般“现形—消隐”的手段,他并非首次经历。
可答案,依旧藏在迷雾深处。
他默然抬头,脑海中浮现那纸残笺上的四字——“蜉蝣道人”。
果然……
雾散了。
所有人几乎同时望向方才朱雄英站立之处。
空荡的街道,不见人影。
“皇长孙去哪儿了?怎么又不见了?”
“我们方才真的见到他了吗?”
“见到了!他还解释了两个孩童争论太阳远近的问题,还提到自己即将返京。”
“对!他最后说了四个字,那句话是什么?”
人们低声议论,现实与幻觉交织,难分真假。
可那几句话,却清晰地印在每个人心头。
“钟山之地!两镜之谜。”
“飞跃于空,宝地自现!”
这是什么意思?
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无数疑问。
“这话比之前说的一文一武容易懂多了。”
“钟山?两镜之谜?”
“两镜……指的是什么?”
“飞跃于空,是要飞上天?宝地自然显现?”
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朱允熥却立即望向太祖。
“皇爷爷,这和格物院有关。”
他反应极快,当别人还在琢磨“两镜”时,他的目光已落在“格物院”三字牌匾上。
“大哥刚才说得明白,再结合他先前讲过的话——”
“两镜,就是望远镜与显微镜。”
“还有……飞跃御空。”
他突然怔住。
对面的朱允炆却猛然醒悟,原本黯淡的眼神骤然发亮。
“父亲,大哥曾说,格物之道若达极致,不仅能参透天地法则,还能加以运用。”
“飞跃于空。”
“他也提过,当格物之学登峰造极,人便能如飞鸟般腾空而起。”
话音未落,朱允炆猛地睁大双眼。
“难道……大哥是让我们像神仙那样飞上天?”
此言一出,四下哗然。
连许多官员都为之震动。
“飞天?”
“岂有此理!”
“寻觅宝地,或许指的是他所在之处,可让人飞天?这未免太过荒唐。”
“人自古行于地面,怎能如鸟展翅?”
“若真能飞天,我大明何须苦守边关?早该建天军横扫八方!”
众人连连摇头。
“飞上天空,绝无可能。”
“暂且不说飞行。”
“就说那两样东西——望远镜、显微镜?”
“若真是指这些器具,我们是否得重新制造?”
“可造出来又能如何?能看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