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两个孩童争论【大小】与【冷热】……”
“其一,是眼睛造成的错觉。”
“其二,光线的变化足以影响人的寒暑感受,甚至——能令热意加剧,达到灼烫之境。”
当最后一句落下,方孝孺猛然抓住其中字眼的含义。
“控制?”
“皇长孙方才所言,可是‘控制’太阳?”
刹那间,百姓的情绪再次被点燃。
无数双眼睛燃起惊异与期待,朱雄英却视若无睹。
继续道:“格物之学,是探寻自然规律的学问。”
“也是以实证求真理的学问。”
“若无证据支撑,所说之言,便不配称作格物。”
顿了顿,他又道:“言语不足以服人,那就用事实说话。”
“取两支火把来。”
此时,他看向朱允熥,对方似有所悟,立即点头应允。
片刻后,两支熊熊燃烧的火把已被朱允熥握在手中。
众人茫然不解。
方孝孺、齐泰,乃至衍圣公孔讷,皆不知其意。
紧接着,朱雄英命人展开一大片黑布。
而后,他再次面向众人。
“等下你们见到的情景,只需如实描述。”
朱雄英话音刚落,便抬手朝远方一指。
“把黑布铺开,取一支火把置于布前,另一支直接点燃,暴露在空气中。”
不多时,众人依言行事。
火光跃起,与观察者相隔百步之遥。
白昼天光正盛,那火焰的光辉显得黯淡无力,几近消融于日影之中。
“你们看见了吗?”
朱雄英目光扫过人群,声音平稳。
“看得见影子,但要说清楚——谁能做到?”
“这么远,火苗都快看不见了,还谈什么大小明暗?”
齐泰皱眉发问,“这跟咱们刚才说的《两小儿辩日》又有何干?”
朱雄英未作解释,只道:“不必纠结距离,只管说出你们眼中所见——是大是小,是明是暗,皆可直言。”
“小得几乎不见。”
“确实,不走近根本没法分辨。”
百姓们议论纷纷,声音如风吹麦浪。
“莫要着急。”朱雄英神色不动。
他清楚,大多数人仍陷于迷雾之中,便是朱标,乃至人群中那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也未必明白此举用意。
于是他又下令:“再展黑布,将另一支火把放进去。”
百步之外,朱允熥带着杨士奇与解缙迅速行动。
黑布徐徐拉开,质地厚实,毫无透光之隙。
朱允熥显然领会其意,命人四角牵紧,将火把围拢其中,仿佛为火焰筑起一道暗色穹顶。
瞬间——
火光迸发,炽烈耀眼!
火焰在封闭的空间中愈发旺盛,光芒被凝聚、放大,宛如黑夜降临般清晰夺目。
朱雄英再次望向众人:“现在呢?火势如何?光亮如何?”
刹那间,喧哗四起。
“怪了!怎么一下子看得这么清楚?”
“分明得很,火舌翻滚,亮得刺眼!”
“若这都看不见,真该去瞧大夫了!”
“我懂了!”一人猛然顿悟,“这样的事,夜里常有!”
“没错!夜晚哪怕十里外起火,抬头就能看见红光映天。”
“可同样的火,放在白天,除非浓烟滚滚,否则根本察觉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