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错!大错特错!(1 / 2)

传言说,这一切始于钟山行宫的一场奇梦。

皇帝与群臣同梦大明未来国运,惊醒之后,便决意变法图强。

而梦中所示的方向,几乎全部出自皇长孙之手。

凡是皇帝能理解的提议,皆迅速推行,毫不迟疑。

譬如“财政改制”之初,地方推诿,甚至有皇子公开反对。

但那一梦之后,皇帝当即派遣秦王南下,斩断阻碍,一路肃清。

宗室隐患亦被提上议程。

如今“宗人府”内,已有“天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讨论声起。

此说并非今创。

汉代已有类似制度,用以削弱宗族权力。

如今不过是旧策重提,纠正过去对皇族子弟无度优待的局面。

再看其他举措——耐寒稻种推广、军制革新、北疆边防整顿,乃至眼前的“格物院”设立……

桩桩件件,皆由皇长孙主导。

身处变化之中时,众人尚不觉其势。

半年回望,才惊觉那深居简出的身影,竟怀抱如此宏图。

今日的大明,早已不止是面貌一新。

更像是一具旧躯壳中,正孕育着全新的骨血!

但百姓心里也明白,破旧立新,必有顽石挡路。

这半年来,阻力从未停歇。

推行财政新政时,六部尚书中有一人被罢免,各地贪腐官吏接连落马。

这般刮骨疗毒的手段,许多官员如何承受?

于是,今日这场风波,也就不足为奇了。

官员们渐渐意识到,唯有联合才能自保。

那位皇长孙的举动太过惊人,竟要动摇科举百年根基。

看吧!

如今朝堂之上,反对之声已然汇聚成潮。

这股力量,早已不是非黑即白可以界定。

人心千回百转,谁又能说得清?

那些站出来阻拦的人中,或许就有曾为学子燃尽心血的师者——他们夜不能寐,倾尽家财供人读书。

能说他们错了?

绝无可能。

也有人寒窗数十载,以锥刺股、悬梁苦读,只为三年一次的科举功名。

能说他们有错?

同样不能。

这般盘根错节的情势,便是太祖皇帝亲临,也难以轻易裁断。

而此刻,这些人纷纷聚拢在朱允炆身边。

传闻他宽厚仁德,有“仁君”之风,因而更得人心。

矛盾层层叠加,局势愈发难解。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日这场关于“格物院”的朝议。

在百姓眼中,这一场争论早已不止是政见之争。

他们看得分明——这是暗流涌动的权势较量,是新旧秩序的正面相撞。

他们甚至在等待:

这一次,究竟是皇长孙胜出?

还是所有因变革而惊醒的势力联手反扑,最终得胜?

的确。

明眼人都清楚,太祖威震天下,太子朱标地位稳固,至于第三代中的朱允炆,本无足轻重。

可问题在于,与皇长孙对立的,并非只是朱允炆一人。

而是一整个被触动利益的庞大集团。

正因如此,今日之争,万众瞩目。

但谁也没料到,风波未平,又起波澜。

一个更为引人入胜的东西浮出水面——那便是“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