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远近,凡人不可测度。
此论一出,引来诸多附和之声。
街头百姓纷纷点头,以为至理。
就在此时,朱允熥平静开口。
“晨午等距?”
人群一滞。
“荒谬!”
“这算什么解答?”
“三殿下呈上的书卷,莫非是谬种流传?”
“休要胡言!那书乃是皇长孙亲赠大明之典。”
四下喧哗,议论如潮。
众人面面相觑,震惊难掩。
方孝孺嘴角微扬,冷意藏于无声,身为臣属,礼节依旧未失。
“三殿下,您真觉得这答案站得住脚?”
朱允炆双目微阖,“允熥,兄长留下的典籍,莫要奉为金科玉律。”
“圣贤亦有盲区。”
“不如你先说说——”
“太阳初升时大如车轮,正午却小似盘碟,岂非远者显小、近者显大之理?”
话音未落。
朱允熥已开口回应。
“此事,二哥,我昨夜未曾合眼,专候日出,反复推敲,终得其解。”
“哦?”众人皆惊。
并非引经据典,而是亲历所思。
朱允炆、齐泰、方孝孺,乃至孔讷,无不愕然。
连朱标也转头凝视。
人群之中,那位老者随着四下百姓的低语与惊叹,眼中浮起一丝兴味。
“说来听听。”
此时。
朱允熥上前一步。
“其实并不复杂。”
“诸位可曾留意,雨夜中看灯笼,火光仿佛比平日更亮更大?”
此言一出。
不少人若有所悟,默默颔首。
方孝孺与齐泰面色凝重,虽不知其意,却难以驳斥。
朱允炆轻轻点头,静待这个尚显稚嫩的弟弟开口。
他不信,连古圣先贤都未参透的道理,此人竟能道破?
“接着讲。”
朱允熥目光清亮,笑意从容,“道理正在于此。”
“黎明之际,大地回暖,露气升腾,弥漫天地……”
“恰似细雨之夜望灯火,光影朦胧,自然显得宽广。”
“至正午时分,露尽阳烈,空气澄澈。”
“此时观日,如同晴夜看灯,大小如常。”
说到此处。
四周已有低呼声起,恍然之意悄然蔓延。
朱允炆眉头紧锁,齐泰脸色发沉,就连父亲朱标,也不由流露出一丝赞许。
朱允熥心知——
他们懂了。
“清晨露雾氤氲,视线受扰,故见日硕大。”
“正午云消雾散,视野清明,太阳反显缩小。”
“原来困扰夫子的千古之谜,竟因水汽折射所致!”
“这不正是那孩童所言——‘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真实缘由?”
“我怎从未想到?”
“竟是如此浅白之理,一语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