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敢想。
心绪翻腾之下,今日之事更令他警觉。
当听闻太子欲为“格物院”题匾,他立刻动身,赶往齐泰府。
恰巧遇见皇孙朱允炆,还得知了“封王”的风声。
局势骤然紧张。
众人纷纷响应,或结伴而来,或召集同道,
很快便聚起一股不容小觑的声势,意在阻止此事推行。
“殿下!”
正当孔讷沉思之际,方孝孺向前一步,神色凛然。
“今日众多学子齐聚于此。”
“太阳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乃是无法用常理解释之谜。”
“昔年有‘两小儿辩日’,孔子问其缘由。”
“一儿言:‘日初出时如车盖,至午则如盘盂,此乃近大远小之理,故晨近而午远。’”
“另一儿对:‘日初出凉意袭人,午时却热如沸汤,自然是近者热而远者凉,故晨远而午近。’”
“二者皆有据可依,言之成理。”
一口气将古文复述完毕,方孝孺环视四周,目光如炬。
“最终,孔子未能裁断。”
“圣人亦有不知之处。”
“太阳虽悬于天际,肉眼可见,但神话之中,夸父逐日,终渴而亡,未曾触及分毫。”
“普天之下,又有何法能测其远近?”
话音落下,他衣袖猛然一扬,气势逼人。
他要以古训为盾,挡下这“格物院”挂牌之举!
“若连太阳之距都无法确知,非要神仙降临才可解答,”
“那么所谓‘格物致知’,难道是要建一座通神之殿?”
“以虚无缥缈之说,教化京城百姓?”
声如洪钟,字字铿锵。
在场之人多有点头附和,认同其言。
朱标眉心紧蹙。
局势竟如此迅速地被推向对立,显然对方早有准备,毫不掩饰意图。
这倒是出乎他的预料。
只是……
允炆能否应对这般锋芒毕露的质问?
他心中泛起一丝疑虑。
朱允熥刚要抬头,动作却被一阵声响打断。
一道身影已抢先迈步而出,正是朱允熥本人。
“方先生!”
“无需诉诸神明。”
“答案就在这书页之间。”
“太阳的远近,无关冷暖,也不在于肉眼所见的大小。”
他的声音如钟鸣般传开,手中紧握一册典籍,正是参照兄长留下的手札,迅速翻检出的关键记载。
有人企图以宗教之名,推倒格物求真的根基。
他岂能坐视?
“那两名孩童所言,皆非正解。”
“真正答案,仅此一种。”
“太阳在清晨与黄昏时,距我们……”
朱允熥目光扫过人群,神情沉定。
这一天,他将打破延续千年的认知。
这话语一旦出口,必将震动四方,令无数人瞠目结舌。
而这一步,正是探究万物之理的起点。
他微微启唇,吐出两字,清晰而坚定——
“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