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 > 第333章 公开对论!两小儿辩日!

第333章 公开对论!两小儿辩日!(1 / 2)

“两小儿辩日?”

此时,在这座被临时定为“格物院”的府邸前,朱允炆与朱允熥二人,分列南北,静立等候。

朱允炆立于南侧,右侧而站,身后齐泰、方孝孺、练子宁等人肃然列阵,孔讷亦闻讯赶来,随众而立。

这些人中,多为翰林院出身,文墨在身,衣冠整肃。

再往后,是国子监的师生,书卷气浓重,夹杂着无数从京城各处汇聚而来的百姓,人声低涌,目光齐聚。

朱允熥位于北面,居左。

他身旁人数寥寥,稀疏散立,无甚气势。

可解缙与杨士奇仍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

高台之上,朱标端坐中央。今日他虽为“格物院”出面,身份尊贵,却不便明言支持任何一方。

毕竟,下方两人,皆是他的骨肉。

此前老爷子提及“封王”之事,已在宗室之中激起波澜。

面对朱允炆,朱标心中终究难舍。

血脉相连,岂能无情?而此次争执的核心,正是以“朱允炆身为皇孙”的名分,将朝中反对格物院的一派大臣尽数凝聚。

有些事,仅靠权位压人,并不能服众。

牵涉的是万千学子的前程,是科举制度的变革。

这不同于审理刑案,须得理清是非,让天下人心甘情愿接受。

正因如此,才有了今日这场面向全城百姓的公开对论。

首要之举,便是破题。

既然朱允熥身边尽是饱读“四书五经”的翰林学士,身后又是以经典为纲的学子群体,更有无数忧心忡忡的黎民百姓观望,

那么,切入点便要选得巧妙。

朱标心中已有定计——从《论语》入手。

那篇《两小儿辩日》,连孔子都无法作答。

这正是方孝孺、孔讷等人难以回避的盲点。

先前朱标已开口引导,接下来,便不能再越界言语。

他必须在众人注视之下,维持公正的姿态。

唯有如此,才能让百姓真正看清,“格物致知”并非背离圣道,而是补益之道。

作为大明未来的掌舵者,朱标深知自己一举一动皆系江山。

当今大明,在父皇治下,早已屹立于万国之林。

但岁月不饶人,先帝渐衰。

而他自己,也该挺身而出,扛起这份重担。

近日,老四朱棣带回的消息尤为紧要——关于“火器之威”的种种实证,令人震惊。

朱标看得分明:

大明若要再进一步,甚至实现跃升,希望,就在“格物”二字之上。

“《两小儿辩日》?我读过,讲的是太阳早晚与正午的距离。”

“谁没背过?可……为何偏偏提起这个?难道它的深意,不是告诫世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话是这么说。”

“可问题本身确实存在,连夫子都未解答。”

人群之中,议论渐渐响起。

这时,在朱允炆所立之处,气氛悄然变化。

衍圣公孔讷立于一旁,眉头深锁,神情凝重。

场中气氛微妙。

他的身份向来特殊。

身为孔子后裔,承袭“衍圣公”之名,世人皆敬之为儒门正统。

但他内心清楚得很——

真正的“衍圣公”,早在元朝归附明朝之际便已名存实亡。

如今所持的爵位与尊荣,不过是先祖顺从时局换来的延续。

可既已接受这份荣耀,就得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期待。

倘若大明科举真的改革,废除“四书五经”作为取士标准,

那他这一脉存在的意义,也将随之动摇。

“衍圣公”三个字,还能否在朝堂之上令人信服?

还能否令天下读书人俯首称颂、尊为精神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