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129章 银行卡里的陷阱

第129章 银行卡里的陷阱(2 / 2)

“陈女士,你怎么不回消息?” 他上来就拽陈曦的胳膊,指甲缝里有黑泥,“是不是不想转钱?我告诉你,这贷款你不还也得还!”

“先生,请你放手!” 陈曦猛地甩开他,故意提高声音,“我已经报警了,警察就在楼上!”

赵坤的脸瞬间惨白,像被抽了血,转身就想跑,却被突然冲出来的警察按在地上。他挣扎着喊:“不是我!是‘老鼠’让我来的!他说事成之后分我五万!我也是被骗的!”

审讯室里,赵坤竹筒倒豆子似的交代了。他是个无业游民,在网吧认识了代号 “老鼠” 的男人,对方给了他一套伪造的工牌、话术脚本,还有受害者信息,让他负责打电话诈骗,事成后分三成。“‘老鼠’说这些信息是从催收公司买的,一条五十块,有身份证照片、手机号,连家庭住址都有!贷款平台审核不严,填个验证码就能放款!”

李锐把一份信息泄露名单拍在陈曦面前,某催收公司员工王磊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些人把逾期客户信息当‘商品’卖,一条五十,一百条起批。” 他指着其中一行,“你去年有笔信用卡逾期三天,信息就是那时候被卖出去的 —— 催收员威胁你‘不还钱就挂信息’,不是吓唬人。”

陈曦的手指在名单上划过,突然想起当时那个催收员阴恻恻的声音:“你的信息在我手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她当时以为是气话,现在才知道,这是赤裸裸的威胁。窗外的雨还在下,敲得玻璃砰砰响,像在为那些被随意贩卖的信息敲警钟。

第四节:追损之路

芒种的蝉鸣聒噪得像电钻,陈曦坐在银行信贷部,面前的客户经理推过来一杯凉透的水:“陈女士,我们核实过了,这笔贷款确实是非本人操作,但需要警方出具《诈骗立案通知书》才能撤销。”

“立案通知书我上周就给你们了!” 陈曦的声音带着疲惫,这是她第七次来银行,黑眼圈重得像烟熏妆,包里还装着昨天熬夜整理的证据链。

孟瑶提着个大文件袋冲进来,把一摞法律条文拍在桌上:“曦曦,你看!《个人信息保护法》第 44 条,银行未尽到审核义务,要承担连带责任!” 她指着客户经理,“你们系统连电子签名的真伪都验不出来,凭什么让受害者跑断腿?”

客户经理的脸涨成猪肝色,借口 “去请示领导” 溜了。陈曦看着孟瑶额头上的汗,突然想起出事那天,是她急着催自己转钱。“你怎么突然懂这么多?”

“我哥是律师,” 孟瑶的声音低了下去,手指抠着文件袋,“其实…… 上次我差点被‘免费领手机’的骗局骗了,是他帮我追回来的。那天我不该催你,是我太贪小便宜了,总觉得‘万一不是骗子呢’。” 她掏出个 U 盘,“这是我哥整理的维权攻略,包括怎么跟银行谈判,怎么查信息泄露源头,还有银保监会的投诉电话。”

主管来的时候,陈曦已经在攻略上标出了重点。她指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 41 条:“你们没有核实我的真实意愿,也没有面签,就发放贷款,违反了监管规定。如果今天不给答复,我现在就打银保监会投诉电话,同时起诉你们未尽到审核义务。”

主管的手指在文件上敲了十分钟,最终叹了口气:“我们会启动‘特殊申诉通道’,七个工作日内给你撤销贷款记录,并且承担你这半个月的误工费。”

走出银行时,李锐的电话像道曙光:“陈曦!抓到‘老鼠’了!他是某贷款平台的审核员,利用职务之便盗用客户信息,已经骗了二十多个人!”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兴奋,“你的五十万追回来三十万,剩下的平台愿意全额赔付,因为他们内部审核存在重大漏洞!”

陈曦靠在银行的玻璃墙上,眼泪突然掉了下来。这半个月来的恐慌、焦虑、愤怒,在这一刻全化作了委屈 —— 她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要为别人的贪婪和失职买单。孟瑶递过来一张纸巾,拍着她的背:“哭啥?咱们赢了!不仅要回了钱,还把骗子送进监狱,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被这种骗局骗了!”

傍晚的夕阳穿透云层,在地上投下金色的光斑。陈曦看着手机里银行发来的 “贷款已撤销” 短信,突然懂了爸爸说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 那些看似诱人的 “好处”,其实都是骗子精心布置的陷阱,而陷阱的诱饵,就是人的贪婪。

第五节:信息的边界

立秋的风带着桂花香,吹进陈曦新换的工位。她把《个人信息保护法》打印出来贴在桌前,用荧光笔标出重点条款,旁边是个醒目的便签:“三不原则 —— 不扫陌生码,不点不明链接,不贪意外财。”

“曦曦,这是新员工的入职表,你帮忙收一下。”hR 抱着一摞表格过来,上面密密麻麻印着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电话,甚至还有 “父母职业”。

陈曦的眉头皱了起来,把表格推了回去:“这些信息太敏感了,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只能收集‘必要信息’。入职只需要姓名、手机号、紧急联系人,其他的属于过度收集,万一泄露了,公司要承担责任的。” 她想起自己的经历,“上次我就是因为信息被过度收集,差点被骗五十万。”

hR 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你提醒得太对了!我这就去修改表格,只留必要信息!”

孟瑶抱着杯冰美式过来,手机里播放着反诈宣传视频:“你看!李警官把你的案子做成了动画短片,在地铁里循环播放呢!” 视频里,“陈曦” 的卡通形象拒绝转账,最后出现一行大字:“个人信息是隐私,不是骗子的提款机;贪婪是诱饵,不是幸运的敲门砖。”

陈曦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绿萝上,那是她用追回来的钱买的,叶片翠绿,还沾着水珠。她想起骗子赵坤在法庭上的忏悔:“我以为只是打个电话,赚点快钱,没想到害了这么多人。” 也想起那个泄露信息的王磊,他说 “就是想赚点外快,觉得信息不值钱”—— 他们都以为自己只是 “小恶”,却不知道这些 “小恶” 会给别人带来灭顶之灾。

“周末去我家吃饭吧,” 陈曦突然说,“我爸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肉。他说要好好谢谢你,那天要是你没抢我手机,我可能真的转钱了。”

孟瑶的眼睛亮了:“好啊!不过我得带上我哥,他说要跟你爸请教反诈经验,下次咱们组建个‘办公室反诈小分队’,专门给同事们科普!”

回家的路上,陈曦路过派出所,看见李锐正在给老年人发反诈手册。她走过去帮忙,听见一位大爷说:“现在的骗子太狡猾了,电话里说得跟真的一样,稍不注意就掉坑里。”

“所以才要‘三问’—— 问自己‘这钱为什么给我’,问对方‘凭什么证明你不是骗子’,问警察‘这事靠谱吗’。” 陈曦递过手册,指着上面的案例,“就像我遇到的骗局,看似天衣无缝,但只要不贪那两万块,多核实一遍,就能识破。”

晚风里传来小区广场舞的音乐,陈曦看着手里的反诈手册,突然懂得: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身边的人。信息时代,我们的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都是需要用心守护的 “隐私宝藏”,而守护它们的最好方式,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贪婪的欲望 —— 毕竟,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更没有天上掉下来的五十万。

就像那株绿萝,只有用心浇灌,才能长得翠绿;只有守住信息的边界,才能守住生活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