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103章 微信账单里的秘密

第103章 微信账单里的秘密(2 / 2)

冯某的肩膀突然垮了下来,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他和李青云是在老家的相亲会上认识的,婚后第三年生了对双胞胎儿子,可孩子一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日子瞬间从平淡变成了泥沼。“她嫌我没本事,赚的钱不够给孩子治病,”他的声音低得像蚊子哼,眼泪砸在满是油污的工装上,晕开小小的黑痕,“三年前我们就分房睡了,她说只要我不管她的事,她就继续帮我照顾孩子,还说能赚大钱给孩子做康复训练。”

最开始只是帮着撒谎。李青云说在网上认识个“苏州富二代”,能帮衬家里,让他扮演“亲哥哥”去接人,每次给500块辛苦费。直到有次送粉色行李箱时,他在酒店房间门口瞥见萧某的钱包——里面装着张程序员工作证,月薪写着“15K”,根本不是什么富二代。“我当时就问她,她说‘你管那么多干嘛,有钱给孩子治病就行’。”冯某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儿子每个月康复训练要八千块,我一个月才赚六千,不帮她……不帮她我真的撑不下去。”

粉色行李箱的秘密最终被李青云的母亲揭开。老太太上周来沪探望孙子,无意中翻出那个总被锁着的粉色行李箱,发现里面除了李青云的衣服,还有避孕药、抗抑郁药,以及一张萧某的身份证复印件——背面写着“生日:1996.8.15,喜欢漫威,程序员”。“她根本没打算跟那个小伙子结婚,”老太太在电话里抹着眼泪,声音哽咽,“她说这是唯一能让全家活下去的办法,说等赚够孩子的康复费就收手……”而冯某每次在消防通道停留,其实是在确认萧某有没有发现行李箱底层藏着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手册——那是李青云故意留下的,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这场骗局的某种病态注解。

第四节:口红管里的真相

李青云被抓获时,正在淮海路的高端医美诊所做热玛吉。护士说她躺上治疗床时还在刷萧某的朋友圈,看到对方发的迪士尼航拍视频,嘴角还勾了勾,跟医生说“等做完这个,我也要去迪士尼拍同款”。审讯室的冷光灯下,她脸上刚填充的胶原蛋白显得格外僵硬,豆沙色口红涂得一丝不苟,和李女士常用的那款一模一样。

“我没偷她的钱!”李青云的指甲在审讯桌上划着,豆沙色指甲油崩了块皮,“是李桂芬(李女士)自愿给我理财的,投资有风险,赔了怪谁?”当小张从证物袋里掏出她伪造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工作证”时,她突然笑了,笑声尖锐得像指甲刮过玻璃:“那也是萧某自己傻,我说我是博物馆讲解员,他就信;我说恐龙化石是我挖的,他也信——这种傻子不骗他骗谁?”

她的微信收藏夹里藏着更惊人的秘密。有个加密相册存着和七个不同男人的合影,萧某只是其中之一,每个人都有专属的“人设档案”:“李桂芬,电子厂喂猫工,42岁,丧母,缺爱,易信任人”“萧某,程序员,28岁,漫威迷,渴望被照顾”“张某,个体户,50岁,离异,舍得花钱”。“那个喂猫的傻大姐最好骗,”李青云对着笔录本补妆,从包里掏出支迪奥999口红,正是李女士借走没还的那支,“我说我妈生病要做手术,她立马就把工资卡给我了;我说帮她给老板写匿名情书,她连内容都不敢看,生怕被发现。”

口红管里的微型内存卡是意外收获。技术人员在她常用的迪奥999口红里发现个改装过的存储设备,里面存着三年来的完整诈骗记录:给萧某的“博物馆工作证”是用pS软件改的,背景图偷自自然博物馆官网;给李女士的“理财合同”抄自网络小说《豪门秘恋》的片段;就连冯某的配合,也是她用“离婚后让你永远见不到儿子”威胁来的——录音里她的声音冰冷:“你要是敢说出去,我就带着孩子消失,让你这辈子都找不到。”

“我也不想这样的……”李青云的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笔录本上“98年出生”的伪造信息上,晕开墨痕,“我儿子的康复师说,再拖下去就错过最佳治疗期了,我没办法……”她从律师包里抽出张皱巴巴的诊断书,双胞胎儿子的自闭症评估表上,“中度”两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但真相远比这更残酷——民警在她的LV包夹层里找到张马尔代夫七日游的行程单,出发日期正是萧某给她转10万元“订婚准备金”的第二天;而所谓的“给儿子买奶粉”,不过是她和牌友在酒店通宵打麻将的借口,监控显示她每次“买奶粉”时,都在棋牌室输掉上万块。

李女士来辨认赃物时,在堆成小山的LV包、医美卡和奢侈品首饰中,一眼看到了自己那支迪奥999口红。小张告诉她,李青云每次跟她亲近时,都会悄悄记下她的支付密码和银行卡信息:借口红时观察她输入密码的手势,帮她整理钱包时偷看卡号,甚至借口“帮你清理手机内存”,把她的银行卡照片存进私密相册。那些看似亲昵的举动——共享口红、互穿毛衣、一起喂流浪猫,全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每一步都踩着她的信任往前走。“我们还一起给流浪猫做绝育手术,她当时说‘这些小可怜跟我们一样,得互相疼’……”李女士的声音发飘,突然想起有次李青云帮她换零钱,说“硬币太沉我帮你换成整钞存卡里”,现在才明白,对方是在偷偷记银行卡号。

第五节:判决书里的叹息

秋分那天,法院的传票像枯黄的落叶,飘进了三个破碎家庭的信箱。李青云因盗窃罪和诈骗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罚金五十万元;冯某作为从犯,因包庇罪和诈骗罪获刑三年,缓刑两年;李女士的十七万养老钱只追回不足三成,萧某的六十五万“恋爱基金”只剩辆还在还车贷的白色SUV,车贩子说车门板里藏着儿童安全座椅的固定痕迹,拆下来时还沾着根蓝色的恐龙毛绒玩具线。

李女士去电子厂办理离职时,老板家那只最黏她的布偶猫“雪球”扒着她的裤腿叫,尾巴绕着她的脚踝打圈。她蹲下来摸了摸雪球的头,突然想起李青云曾笑着说:“这猫真幸福,啥都不用干就有人疼,还有花不完的钱买罐头。”现在想来,对方说的或许是她自己——不用正经工作,不用承担责任,靠编织谎言就能活得光鲜亮丽,把别人的信任当成榨取利益的工具。

萧某卖掉了那辆红色SUV,拿到钱的那天,他在朋友圈发了条长文,配文是张迪士尼城堡的黑白照片:“原来有些看似完美的爱情,不过是别人精心编写的诈骗程序,连变量都是预设好的——你以为的真心,只是对方眼里的‘傻子税’。”照片里的旋转木马上,他和李青云的人影被他用马赛克涂成了模糊的色块,像两个从未存在过的影子。

冯某在缓刑期间找到了新工作,在一家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当司机。有次接孩子时,看到个和自己儿子同龄的自闭症男孩抱着恐龙玩具不肯撒手,突然蹲在地上哭了——那男孩的玩具,和他从酒店行李箱里偷偷藏起来的那个一模一样。他给狱中的李青云写过封信,说会好好赚钱给孩子治病,会每周去看他们,却没提自己已经向法院提交了离婚申请,也没提他把那辆白色SUV的车贷还清后,在车身上喷了行字:“别用谎言,辜负最真的信任”。

最唏嘘的是李青云的母亲。老太太每次去监狱探望,都会把双胞胎孙女的照片贴在会见室的玻璃上,照片里的小姑娘扎着和李青云年轻时一样的高马尾,手里举着幅画,画里有个穿博物馆制服的女人,旁边写着“妈妈”。“你小时候总说要当博物馆讲解员,说要给小朋友讲恐龙的故事,”老太太的声音透过听筒发颤,“怎么就走歪了呢?那些被你骗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啊……”

李女士最后一次见到李青云,是在法庭的被告席上。对方穿着灰色囚服,头发剪得很短,脸上没了妆容,露出了眼角的细纹,倒显出几分年轻时的清秀。当法官问她是否认罪时,李青云的目光越过拥挤的旁听席,落在角落里那两个被外婆抱着的双胞胎儿子身上,突然说了句没人听懂的话:“雪球……就是电子厂那只布偶猫,后来生小猫了吗?”

走出法院时,秋风卷着落叶打在脸上,带着凉意。李女士掏出手机,把所有不常联系的微信好友都设为“仅聊天”权限,又给手机银行设了指纹+密码双重验证。她想起民警小张说的话:“人性就像微信账单,每笔支出都藏着秘密——有人用它记录生活,有人用它编织谎言,只是多数人宁愿相信余额里的数字,也不愿细看那些刺眼的转账记录背后,藏着怎样的欲望和背叛。”

手机突然震动,是条银行提醒短信——电子厂给她补发了五百元加班费,余额变成了“510.32元”。李女士盯着那串数字笑了,眼眶却湿了。这次的余额虽少,却比曾经的十七万更踏实,因为她知道,这是靠自己的双手挣来的,每一分都干干净净,带着布偶猫的绒毛香,带着汗水的咸,也带着重新开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