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人间烟火故事集 > 第91章 教案里的情话

第91章 教案里的情话(2 / 2)

午休的教师休息室里,苏晚的保温杯里飘出红糖姜茶的甜香。陆承宇把自己没开封的黑咖啡推到她面前,笑着说 “换着喝,你这姜茶太甜,我得中和一下”,手指在她的杯沿轻轻划着 —— 那里有个小小的缺口,是去年他帮她搬沉重的《二十四史》套装时,被书架砸掉的。当时苏晚心疼得差点哭了,抱着杯子说 “这是我妈送我的嫁妆杯,用了十年了”,最后还是他用砂纸磨平了缺口,又偷偷在杯底刻了个小小的 “陆” 字,像给这件 “历史文物” 盖了个专属印章。

“下午教研组开会,主任说让咱俩各出一节公开课,主题都是‘战争与和平’。” 苏晚的手指在会议通知上划着,语气里带着点期待,“你打算讲哪段历史?” 她的目光落在陆承宇摊开的教案本上,看见他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爱心,爱心里面还写着 “苏晚专属”,像用涂改液偷偷补的痕迹,幼稚又可爱。

陆承宇突然凑近,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那今晚的‘预习内容’,不如定为‘冷战的形成与缓和’?” 他指的是昨晚没来得及进行的 “后续章节”—— 昨晚苏晚被他闹得笑个不停,连连讨饶说 “明天还要上早自习,再闹就起不来了”,却还是故意把他的手往自己睡衣里拽,指尖在他手背上划来划去,像在写 “今晚未完待续” 的秘密代码。

第四节:试卷里的爱意

期中考试的历史试卷批改现场,苏晚的红笔在一道简答题上停了停。有个学生答 “珍珠港事件的意义” 时,歪歪扭扭写了句 “美国被日本打醒了,终于参战了”,字迹像极了昨晚陆承宇在她手心写的答案,幼稚又直白。她忍不住笑出声,引来旁边陆承宇的侧目 —— 他正拿着红笔在一道论述题上划着,给了个近乎满分的高分,理由栏里写着 “能用全球史观分析二战影响,逻辑清晰,有自己的思考”。

苏晚凑过去一看,答题的学生正是陆承宇带的班长,字里行间都透着他平时讲课的影子 —— 连 “雅尔塔会议为战后秩序奠定基础” 这句话,都和他教案里的表述分毫不差。“你这是‘偏心’吧?” 苏晚用胳膊肘碰了碰他,语气里带着调侃,“我班上的学生答得比这好,你才给了及格分。”

“哪有。” 陆承宇把那道论述题推到她面前,指着其中一句 “战争带来灾难,和平才是人类共同追求”,笑着说,“这句话,像极了你上次在公开课上说的,我怎么能不给高分?” 苏晚的脸颊突然发烫,想起上次公开课,她讲到 “一战的教训” 时,随口说了这句,当时陆承宇坐在后排听课,眼睛亮得像星星,下课还跟她说 “这句话可以写进咱们的合着里”。

“晚上去我妈那吃饭,她炖了你爱吃的羊肉汤,说给你补补身子。” 苏晚把改好的一摞试卷推到陆承宇面前,手指在他的手背上轻轻划着。他的手背上有块淡淡的疤痕,是去年帮她搬《二十四史》时,被书架砸到留下的 —— 当时流的血染红了其中一本《唐书》的封面,他却笑着说 “这是历史的印记,以后看到这本书就能想起今天”,最后还是苏晚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每天给他涂祛疤膏,才把疤痕淡化。

陆承宇的目光在试卷上的 “满分” 字样上停了停,突然压低声音说:“那今晚的‘家庭作业’,是不是可以暂停一次?” 他的手指在苏晚的教案本上翻了两页,语气里带着点小委屈,“妈在旁边,不方便‘辅导’你答题啊。”

苏晚的脸颊瞬间发烫,想起上个月在婆婆家过夜的场景 —— 两人挤在小房间的单人床上,她借着月光用 “玄武门之变” 出题,问他 “李世民为什么能成功”,陆承宇顺着 “贞观之治” 的思路接招,说 “因为他懂‘合作’,就像我懂你”,最后在被子里憋笑憋得肩膀发抖,差点被起夜的婆婆发现。那道题的 “答案”,至今还写在她的私密日记本里,夹在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的章节中间,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红唇,和教案本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饭桌上,婆婆刚把冒着热气的羊肉汤端上桌,苏晚的手机就轻轻震动了一下。是陆承宇发来的微信:“饭后散步时,考你道‘古代史’题目 ——‘烽火戏诸侯’的后续是什么?” 苏晚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着:“是‘倾国倾城’,周幽王丢了江山?” 发送键按下的瞬间,她抬头看见陆承宇的眼睛亮了起来,像课堂上学生答对了难题时的表情,带着惊喜和赞许,连嘴角都忍不住翘了起来。

散步时,陆承宇突然拉住她的手,在她耳边说:“我的答案是 —— 烽火戏诸侯的后续,是我为你‘烽火戏诸侯’,只博你一笑,却不会丢了江山,因为你就是我的‘江山’。” 苏晚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月光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像给这份情话盖了个温柔的章。

第五节:教案本里的余生

结婚三周年的纪念日那天,苏晚和陆承宇的书房里,多了个崭新的胡桃木书架。书架顶层摆着两人合作编写的《趣味历史问答》,封面照片是他们去年去珍珠港纪念馆拍的合影 —— 苏晚的手搭在陆承宇的肩上,背景里的战舰模型沉默地矗立着,阳光落在他们身上,温暖得像时光的剪影。书架的第二层,整齐地摆着他们的备课笔记,每本教案里都夹着小纸条:有陆承宇写的 “今天讲‘赤壁之战’,想和你‘火烧赤壁’”,有苏晚画的红唇旁注 “今晚‘附加题’:淝水之战的典故”,还有他们一起听讲座的门票根、看《长津湖》的电影票,像一件件 “爱情文物”,记录着他们的日子。

“最后一道题,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 苏晚握着红钢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一行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应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她的笔尖顿了顿,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战舰,和当年那枚书签一模一样。

陆承宇接过笔,在件’的守护,从‘雅尔塔会议’的合作,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 —— 所有的‘战争’与‘和平’,都只为证明一个真理:爱才是永恒不变的‘历史主线’,而你,是我这辈子最想守护的‘历史瑰宝’。我想和你一起,把咱们的日子,写成一本永远读不完的‘通史’,每一页都有粉笔灰的香,每一章都有教案里的甜。”

月光透过窗户,在书架上投下温柔的阴影。苏晚的手指在陆承宇的手背上轻轻抚摸着,那里的疤痕已经淡得几乎看不见,却还能摸到当时留下的细微轮廓 —— 像历史长河里,永远不会消失的印记。“其实那些‘附加题’,我早就知道答案了。” 她的声音突然软下来,带着点不好意思,“我就是想听听你说,想看看你为了‘答对题’,认真又笨拙的样子,像个等着被表扬的学生。”

陆承宇把她轻轻搂进怀里,下巴在她的头顶温柔地蹭着,闻到她发间熟悉的栀子花香 —— 还是当年第一次约会时她用的那款洗发水,清新的味道像他讲课时最喜欢用的 “历史的味道” 这个比喻,醇厚又绵长,带着时光的沉淀。“我知道。” 他的手指在苏晚的旧教案本上慢慢翻着,最后停在一页空白纸上,“就像我每次答题,都不是为了‘通关’,而是为了告诉你:我懂你的每一个暗示,懂你藏在教案里的小心思,懂你在讲‘战争残酷’时眼里的温柔,懂你在说‘和平珍贵’时心里的期待 —— 就像懂那些历史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深情与深意。”

书桌上的台灯突然熄灭,黑暗里,苏晚的笑声和陆承宇的呼吸轻轻交织在一起。教案本从床上滑到地板上,“珍珠港事件” 的那页恰好朝上,被月光照亮,像一幅永恒的画卷。他们都知道,生活这道 “大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所谓的 “满分”—— 但只要两人像解读历史那样,用心去理解彼此的喜怒哀乐,用爱去填充每个平凡的日子,用粉笔灰的香和教案里的甜,去书写每一个清晨与夜晚,就能写出最动人的 “答案”。

这份答案,不会被写进任何历史课本,却会被时光珍藏,成为只属于他们的、独一无二的 “爱情通史”—— 从红钢笔划下的第一笔开始,到白发苍苍时,还能一起坐在书房里,翻着教案本,笑着回忆那些 “附加题” 的夜晚,回忆粉笔灰里的甜,回忆月光下的情话,回忆这一辈子,最珍贵的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