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会议室的时钟
晚上十一点的写字楼,电梯间的感应灯忽明忽暗。陈宇揉着发酸的太阳穴走出会议室时,走廊里只剩下保洁阿姨拖地的窸窣声。项目预算表上的数字还在眼前跳,像群调皮的蝌蚪,他打了个哈欠,领带松垮地挂在脖子上,衬衫第三颗纽扣早就不知所踪 —— 那是上周和前妻争吵时扯掉的。
“陈经理,还没走?” 身后传来清脆的女声。陈宇回头,看见新来的财务王玥正抱着笔记本电脑,背包带子斜挎在肩上,显得有些单薄。她齐肩的短发别在耳后,露出小巧的耳垂,会议室惨白的灯光照在她脸上,能看到细小的绒毛。
“刚改完方案。” 陈宇指了指她怀里的电脑,“小王也加班?”
“嗯,预算表还有几个数据要核对。” 王玥的指尖在键盘上敲了两下,屏幕光映得她瞳孔发亮,“陈经理,您住哪片?”
陈宇报了个小区名,没想到王玥眼睛亮了:“好巧,我住得不远,就在隔壁街道。” 她咬了咬下唇,像是鼓足勇气才说,“就是…… 这时候太晚了,我有点不敢走夜路。”
走廊尽头的窗户没关严,夜风灌进来带着凉意。陈宇看着她攥紧背包带子的手,指甲修剪得干干净净,涂着透明的指甲油。他想起离婚那天,前妻也是这样攥着行李箱拉杆,指甲缝里还留着陌生的香水味。
“我送你吧。” 话一出口,陈宇就有点后悔。离婚三个月来,他刻意避开所有异性独处的机会,办公室的聚餐都找借口推脱,生怕触碰到那层还没结痂的伤口。
王玥明显松了口气,笑起来眼角有颗小小的痣:“太麻烦您了。”
电梯下降时,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尴尬的沉默。陈宇盯着跳动的数字,15、14、13…… 像是在倒数某种即将到来的审判。他偷偷瞥了眼王玥,她正低头看着手机,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 Excel 表格,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显然是个做事利落的姑娘。
“今天会上您分析得真透彻。” 王玥突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尤其是市场份额那部分,我之前总算不清损耗率。”
陈宇愣了愣,这才想起今天的项目会,王玥作为财务代表坐在他斜对面,全程没怎么说话,只在笔记本上不停地写。“都是基础工作。” 他谦虚道,其实心里有点受用 —— 离婚后,除了律师,还没人这么认真听过他说话。
出了写字楼,夜风卷着落叶打在脚边。王玥把围巾裹得更紧了些,声音被风吹得有点散:“其实我大学学的不是财务,是市场营销,转行过来的。”
“难怪对市场分析感兴趣。” 陈宇踢开脚边的石子,石子在地上滚出段弧线,“我前妻也是学营销的。” 说完他就想咬掉舌头 —— 怎么又提她了。
王玥的脚步顿了顿,没接话,只是把笔记本电脑抱得更紧了。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时而交叠,时而分开,像段犹豫不前的关系。
走到第三个路口时,王玥突然凑近他,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我家里没人。”
陈宇的脑子 “嗡” 地一声,像被重锤砸中。路灯的光在他眼里碎成一片光斑,王玥的脸近在咫尺,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淡淡的阴影。他想起离婚前夜,前妻也是这样凑在他耳边,说的却是 “我们到此为止吧”。
“呃…… 你家里没人啊,那…… 那挺好的,安静。” 陈宇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发抖,像台生锈的鼓风机。这话一出口,他就想给自己一巴掌 —— 全天下还有比这更蠢的回答吗?
王玥却笑了,眼角的痣跟着跳动:“我是想请你上去喝杯咖啡,感谢你送我回家。” 她的声音很轻,像片羽毛落在心尖上。
陈宇的喉结动了动,拒绝的话堵在喉咙口。他能闻到王玥身上淡淡的栀子花香,和前妻惯用的玫瑰香水截然不同,却同样让他心慌。三个月前发现前妻手机里的暧昧短信时,也是这样的夜晚,空气里飘着甜腻的香气,却藏着淬毒的针。
“不了,太晚了。” 他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明天还要上班。”
王玥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却没追问,只是指了指前面的小区:“我就住那栋,不用送了。”
陈宇点点头,正想说再见,突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划破夜空。一辆电动车歪歪扭扭地冲过来,车把上的外卖箱晃得厉害,眼看就要撞到站在路边的王玥。
“小心!” 陈宇下意识地伸手去拉,力道大得惊人。王玥惊呼一声,整个人失去平衡,扑进他怀里。柔软的身体撞得他胸口发闷,鼻尖萦绕着更浓的栀子花香,像要把人溺毙在里面。
他赶紧松开手,王玥踉跄着后退两步,脸颊涨得通红,整理着被扯皱的衬衫领口:“没事吧?”
“对不起对不起,我太用力了。” 陈宇的舌头像打了结,双手僵在半空,不知道该放哪里。路灯的光落在王玥微敞的领口,能看到精致的锁骨,他赶紧移开目光,心跳得像要撞碎肋骨。
电动车早就没了踪影,只留下一串骂骂咧咧的回音。王玥突然抬起头,眼神清亮:“我知道你刚离婚,办公室都在传。”
陈宇像被人兜头浇了盆冷水,从头凉到脚。他一直以为自己藏得很好,离婚协议签得悄无声息,连办公桌都没换过,没想到早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 都说什么了?”
“没什么。” 王玥的声音低了下去,“就是说你前妻……” 她突然打住,咬着嘴唇道歉,“对不起,我不该提这个。”
陈宇苦笑了笑,踢了踢脚下的石子:“没事,都过去了。”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过不去的夜晚,他是怎么盯着天花板到天亮的 —— 手机里还存着前妻最后发来的微信:“陈宇,他比你懂我。”
第二节:名片上的折痕
小区门口的梧桐树叶被风吹得哗哗响。王玥从包里掏出张名片,递过来时手指微微颤抖:“陈经理,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工作上有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请教您?”
名片设计得很简洁,只有姓名、电话和邮箱,纸质是挺括的米白色,右下角画着个小小的算盘图案。陈宇接过来,指尖触到她的温度,像触电似的缩了缩。
“随时可以。” 他把名片塞进衬衫口袋,突然想起个困扰已久的问题,“刚才…… 你说家里没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玥的脸瞬间红透,像被夕阳染过的云。她低下头,看着自己磨得有些发白的鞋尖:“我一个人住,平时下班后挺孤单的。今天难得有人送我回家,就想…… 多聊会儿。”
陈宇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下。他想起自己刚离婚那会儿,也是这样,宁愿在办公室待到深夜,也不想回那个空荡荡的家。冰箱里的牛奶过期了都不知道,沙发上堆着没洗的衣服,像座小小的坟墓。
“其实你会上分析损耗率的方法,我没太听懂。” 王玥突然抬起头,眼里闪着认真的光,“能不能…… 明天午休时给我讲讲?”
“当然可以。” 陈宇点点头,看着她转身走进小区。门禁灯亮起来,照亮她纤细的背影,走到第三个单元门时,她回过头朝他挥了挥手,像颗突然亮起的星星。
走回家的路上,晚风带着凉意。陈宇摸出手机,点开和前妻的对话框,最后那条消息还停留在三个月前。他手指悬在删除键上很久,终于还是按了下去。屏幕上弹出 “删除对话” 的确认框,他深吸一口气,点了 “确定”。
口袋里的名片硌着胸口,像块小小的烙铁。他掏出来,借着路灯的光反复看,算盘图案旁边有个极浅的折痕,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陈宇突然想起今天开会时,王玥总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来,说不定就是这个图案。
回到家,陈宇把名片放在玄关的置物架上,和钥匙、钱包摆在一起。客厅里一片漆黑,他没开灯,径直走到阳台。楼下车水马龙渐渐稀疏,只有远处的霓虹灯还在不知疲倦地闪烁,像双窥探的眼睛。
离婚后,他第一次没把自己灌醉。倒了杯温水,坐在沙发上,想起王玥扑进他怀里时的样子 —— 她的睫毛很长,惊慌时像只受惊的小鹿。和前妻不同,王玥身上有种干净的气息,像雨后的草地。
手机突然亮了一下,是条工作群的消息。陈宇随手点开,却在成员列表里看到了王玥的头像 —— 不是系统默认的灰色剪影,而是张在海边拍的照片,她穿着白色连衣裙,手里拿着个贝壳,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他盯着头像看了很久,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有点期待明天的午休。这个发现让他心慌,又有些莫名的期待,像个第一次偷偷给女生递情书的少年。
第三节:会议室的流言
第二天午休时,陈宇刚端着餐盘走到餐桌旁,就看见王玥在朝他招手。她面前摆着份沙拉,旁边放着本摊开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像幅抽象画。
“陈经理,这里!” 她的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几个同事投来好奇的目光。陈宇能感觉到那些视线像针一样扎在背上 —— 离婚的事果然传开了。
“昨天说的损耗率分析,” 王玥把笔记本推过来,指着其中一页,“这里的分摊系数,我还是没算对。” 她的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道浅浅的蓝痕。
陈宇刚要开口,就听见邻桌传来压低的议论声。市场部的张姐用胳膊肘碰了碰同事:“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刚离婚就搭上新人了。”
另一个声音接话:“这王玥看着挺老实的,没想到……”
陈宇握着筷子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王玥显然也听见了,脸涨得通红,却假装没听见,继续指着笔记本问:“这里的变量参数,是不是应该按季度调整?”
“对。” 陈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拿起笔在纸上演算,“你看,季度波动系数乘以库存周转率,就能得出动态损耗值。” 他的声音平稳,像是在正经的会议室里汇报工作。
周围的议论声渐渐小了。王玥松了口气,笔尖在纸上飞快地记着,头发垂下来遮住半张脸。陈宇看着她认真的样子,突然觉得那些流言蜚语也没那么刺耳了 —— 至少有人愿意听他说些正经事,而不是打听他的私事。
“谢谢你,陈经理。” 午休快结束时,王玥把笔记本合上,“我之前总觉得财务就是算账,没想到还要懂市场分析。”
“财务是业务的镜子。” 陈宇想起自己刚工作时,老领导也是这么教他的,“能找出问题,才能帮业务跑得更稳。”
王玥笑了,眼角的痣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您懂得真多。” 她顿了顿,像是鼓足勇气,“晚上有空吗?我请您吃饭,就当是感谢。”
陈宇的心跳漏了一拍。他看着王玥期待的眼神,想起昨晚她红着脸说 “想多聊会儿”,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却变成了:“好啊,不过我请你吧,哪能让女生付钱。”
下班后,陈宇特意回办公室换了件干净的衬衫。领带系得整整齐齐,对着手机摄像头照了半天,觉得自己像个要去相亲的毛头小子。电梯里遇到张姐,她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小陈,有情况啊?”
“和王玥讨论工作。” 陈宇板着脸回答,心里却有点发虚。
他们选了家安静的日料店,坐在靠窗的位置。王玥换了条浅蓝色的裙子,头发梳成了低马尾,显得比白天成熟些。“我其实不太会选地方,” 她翻着菜单,有点不好意思,“平时都是自己带饭。”
“我也是。” 陈宇笑了,“离婚后就没怎么在外头吃过。” 说完又后悔 —— 怎么又提离婚了。
王玥却没在意,指着菜单上的鳗鱼饭:“这家的鳗鱼据说不错,我上次听同事说的。” 她点完单,突然抬起头,“陈经理,您前妻…… 是做什么的?”
陈宇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温热的茶水烫得指尖发麻。他以为她会避开这个话题,没想到这么直接。“她是做市场策划的,” 他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什么,“我们是在项目上认识的。”
“那你们应该很有共同语言吧?” 王玥的眼睛里带着好奇,没有丝毫恶意。
“曾经是。” 陈宇苦笑了笑,“后来她觉得我太死板,不懂浪漫。” 他想起那个男人 —— 前妻公司的副总,开着辆张扬的红色跑车,而自己只有辆代步的国产车。
“死板也不是坏事啊。” 王玥突然说,“至少靠谱。我爸就是这样的人,我妈总说他不懂情趣,却把工资卡交了三十年。”
陈宇愣住了。这是离婚后,第一次有人为 “死板” 说话。前妻总说他像台精密的计算器,只会算数字,不会说情话。可现在突然有人说,这样也挺好。
鳗鱼饭上来时,热气腾腾的。王玥细心地把鳗鱼剪成小块,推到他面前:“您尝尝,据说胶原蛋白多,对熬夜好。”
陈宇夹起一块放进嘴里,酱汁的甜味混着鱼肉的鲜嫩,在舌尖化开。他突然想起很久没尝过这种味道了 —— 离婚后的日子,他要么吃泡面,要么啃面包,像台只需要加油的机器。
“对了,” 王玥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周末部门组织团建,去郊外的温泉山庄,您参加吗?”
陈宇刚想拒绝,就听见她补充道:“听说那里有个财务共享中心的案例馆,我想去看看。”
“好,我去。”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连自己都惊讶,怎么会为了个案例馆就答应团建 —— 以前他最烦这种形式主义的活动。
走出日料店时,夜空里挂着半轮月亮。王玥的影子在地上跟着她走,像个忠实的朋友。陈宇突然觉得,或许生活并不总是像前妻说的那样,只有死板的数字,还有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比如剪成小块的鳗鱼,比如为了案例馆参加的团建。
第四节:温泉馆的试探
团建那天,天空飘着细雨。部门同事坐大巴车去郊外,陈宇和王玥被安排在最后一排。张姐回头看了他们好几眼,眼神里的八卦藏都藏不住。
“陈经理,您会游泳吗?” 王玥看着窗外掠过的树影,突然问。
“会一点,不太熟练。” 陈宇想起和前妻去海边度假,她总嘲笑他游泳像只笨拙的企鹅。
“太好了,我也不太会。” 王玥眼睛亮了,“听说山庄有个浅水区,到时候能不能教教我?”
陈宇的心莫名地跳快了些:“可以是可以,不过我的技术…… 可能会误人子弟。”
大巴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车厢里的同事们在玩成语接龙。轮到陈宇时,他卡了壳,王玥在旁边小声提示:“鱼贯而入。” 他赶紧接了上去,引来一片掌声。
“还是王玥聪明。” 张姐笑着打趣,“小陈,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陈宇的脸有点发烫,王玥却很大方地笑了笑:“陈经理是让着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