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惊醒时,冷汗浸透睡衣,心跳如鼓。窗外,月光惨白,照在墙上那张全家福上——照片里,她笑得勉强,眼神空洞。
她不知道,从她第一次说出“我命不好”那一刻起,她的气场就已经被彻底污染。
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共振”——当你不断重复负面语言,你的大脑会形成固定的神经回路,你的能量场会吸引同类的负面事件。你越是抱怨,越是吸引更多的不幸。
她成了“负能量源”,像一块腐烂的磁石,吸引着所有不幸的碎片。
朋友们开始躲她。林晓的电话越来越少,最后干脆拉黑了她。邻居们见她推着婴儿车走来,立刻抱着孩子绕道。小区群里,有人悄悄议论:“周萍太丧了,跟她说话都觉得晦气,怕她把霉运传过来。”
她成了“祥林嫂”,一个现代版的悲剧符号。
她不知道出路在哪里,只觉得世界是一口深井,而她正不断下坠。
直到那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她带小女儿去市图书馆。
孩子在儿童区玩积木,咯咯笑着。周萍百无聊赖,在成人区的书架间漫无目的地走着。她随手从一本《心理学入门》后抽出一本泛黄的古籍——《静心录·养气篇》。
书很旧,封面是暗褐色的粗布,没有出版社,没有作者,只有手写的书名。她翻开,纸张脆黄,像是被无数人翻过,边缘有磨损的痕迹。字迹是繁体竖排,墨色深浅不一,有些地方甚至被水渍晕开。
她本想放回,可一段文字像磁石般吸住了她的眼睛:
“凡遇困厄,勿言‘我穷’‘我苦’‘我命不好’。当默念:‘凡事发生皆有利我,必有转机在前。’此为‘能量咒’,可转逆境为顺流。”
“远离怨者,如避瘟疫。其气浊,染人神昏。”
“心若向阳,阴霾自散。言若带光,福气自聚。”
她读着,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凡事发生皆有利我?我老公出轨,婆婆欺压,姑嫂夺财,房贷压身,孩子生病……这也能有利我?”
她觉得荒谬至极,像某种精神鸦片,骗人认命。
可她太痛苦了。痛苦到连呼吸都像在割喉咙。她想抓住任何一根稻草,哪怕它看起来像幻觉。
她决定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