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陛下,您的奏折上热门了! > 第96章 江郎妙计:奏折摘要流水线

第96章 江郎妙计:奏折摘要流水线(2 / 2)

三个小太监累得几乎虚脱,小豆子嗓子有点哑,小栗子手腕酸疼,小榛子指尖的红肿似乎又加重了些。但看着那堆他们亲手加工过的奏折,心里又隐隐有一丝奇妙的成就感。

福顺看着那堆五彩斑斓的奏折山,胖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他指挥着小太监们将这些“成果”仔细装箱,准备送往御书房。

“江大人,”福顺临走前,压低声音对江屿白说,“咱家这就给陛下送去了。您这法子…新颖是新颖,就是…陛下那儿…”

“放心!”江屿白拍着胸脯,“保证让陛下眼前一亮,烦恼全消!”

福顺点点头,带着一箱“摘要签奏折”和一丝忐忑,往御书房去了。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

赵衍正对着一份写得密不透风、言之无物的请安折子运气,朱笔捏得紧紧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这些废话连篇的折子,看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恨不得把写折子的人拎过来,让他亲自尝尝这裹脚布的滋味。

“陛下,”福顺小心翼翼地声音在门口响起,“江大人那边…摘要流水线的…第一批成果…送来了。”

赵衍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额角,语气带着一丝疲惫和怀疑:“哦?弄好了?抬进来朕瞧瞧。”他实在无法想象,没有那“板砖神器”扫描归档,江屿白能搞出什么名堂。难道真靠那三个被周墨宣训得傻乎乎的小太监?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个木箱子进来,放在地上。福顺亲自打开箱盖。

瞬间,一片五彩斑斓、贴满了各色小纸条的奏折山,映入赵衍的眼帘。

那景象…着实有些冲击力。

原本庄重肃穆的奏折封面,此刻像是被一群顽童用彩色纸片和蹩脚画作袭击过,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热闹和…混乱?

赵衍的眉头挑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中带着几分好奇和审视。他随手拿起最上面一份。

绿色摘要签,上面工整地写着“南春耕,需粮种三千石”,旁边画着一株…嗯…姑且认为是稻穗的植物。

“嗯。”赵衍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放下,又拿起一份。

橙色摘要签:“边扰,敌约五百,斩十?,请功。”旁边是一把豁了口的小刀图案。

“约五百?斩十?”赵衍的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这问号和破刀…是何意?让朕猜谜吗?”

福顺赶紧躬身解释:“回陛下,这是表示边境军情尚未完全核实,数字存疑。江大人说,这体现了…呃…严谨的态度。”

赵衍没说话,又拿起一份黄色的。

“劾林知府,贪,欺民,告无门。”旁边是一个气鼓鼓的包子脸打叉图。

看着那个滑稽的包子脸,赵衍紧绷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了一下,但很快又压了下去。“胡闹。”他低声说了一句,但手指却在那包子脸上轻轻点了一下。

他继续翻看。

“东县妖风,掀瓦无数,求银八百两修房顶”——配旋风图。

“漕运淤塞,商船滞留,请派工疏浚”——配小船搁浅图。

“学子闹事,质疑考官,求陛下圣裁”——配两个小人吵架图。

越看,赵衍脸上的表情越是古怪。那是一种混合着错愕、无奈,却又隐隐觉得有点好笑,甚至…有点轻松的情绪。

这些花里胡哨的摘要签,虽然画功拙劣,表述有时也不甚准确,但却像一把把锋利的小剪刀,咔嚓几下,就把那些冗长奏折里精心编织的废话牢笼给剪开了,露出了里面或请求、或汇报、或告状的核心骨头。

他不用再费神去字海里捞针了。虽然这根针有时候包装得有点滑稽,但至少一眼就能看到。

他批阅的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准了。着户部核拨。”他在那份“要粮三千石”的绿色摘要奏折上写下朱批。

“查明再报!数字岂可含糊!”他在那把破刀图案的橙色奏折上批道,但语气似乎没那么烦躁了。

“着都察院彻查林知府案。”他在包子脸奏折上批阅,目光掠过那气鼓鼓的表情时,又停顿了半秒。

福顺在一旁偷偷观察着陛下的神情,看到陛下虽然偶尔皱眉,但并未动怒,批阅效率更是前所未有地高,心里那块大石头慢慢落了地,胖脸上重新堆起了笑容。

很快,一小摞奏折就批完了。

赵衍放下朱笔,身体向后靠在龙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揉了揉手腕,感觉今天下午的疲惫感竟然消散了不少。

“福顺。”他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奴才在。”

“告诉江屿白…”赵衍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堆色彩斑斓的奏折,“这法子…虽不及法器玄妙,倒也算…”

他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词。

福顺屏住呼吸听着。

“…笨鸟先飞之智。”赵衍终于找到了一个既符合身份,又带点调侃意味的评价。

福顺心里乐开了花,连忙躬身:“陛下圣明!江大人和那几个小崽子,要是知道陛下这么夸他们,指不定高兴成啥样呢!”

“告诉他们,继续改进。”赵衍补充道,指尖敲了敲那份画着破刀的橙色摘要,“尤其是这存疑之处,标注得再明晰些。还有这画功…”他拿起那份包子脸奏折,“…让他找乐瑶指点指点,至少画得能看出是哭是笑。”

“嗻!奴才遵旨!”福顺响亮地应道,心里琢磨着怎么把陛下这“找乐瑶指点画功”的旨意,原汁原味又添油加醋地传达给江屿白。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进来,上面放着一份新到的加急奏折,火漆封口,样式古朴,似乎来自某个特殊渠道。

“陛下,西山皇陵守陵尉密报。”小太监低声禀报。

赵衍的眉头微微一凝。皇陵?这个时间点来密报?

他示意福顺将其他奏折先搬下去,独独留下了那份密报。

福顺会意,立刻指挥小太监们轻手轻脚地将那箱“摘要签奏折”抬走,自己也躬身退了出去,轻轻带上了房门。

御书房内只剩下赵衍一人。烛火跳跃,在他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

他拿起那份密报,拆开火漆。奏折的内容不长,但字迹略显潦草,似乎书写者心情极不平静。

快速浏览完毕,赵衍的眉头彻底锁紧了,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密报中提到,近几日夜间,皇陵核心区域的地下,时常传来异常沉闷的、规律性的震动声响,似有非金非石之物在重重撞击。守陵官兵不敢深入探查,只在外围警戒,发现并无外人入侵痕迹。声响来源诡异,不似寻常地动,故火速上报。

皇陵…异常震动…

赵衍猛地想起,之前江屿白那部抽风的手机,似乎也曾发出过关于“西山皇陵”和“禁忌熵增”的古怪警告。当时只以为是那“板砖”又在发疯,并未深信。

如今,守陵尉的密报竟然印证了那诡异的警告?

难道那“板砖”并非完全胡言乱语?

皇陵之下,究竟藏着什么?那规律的撞击声,又是什么东西发出的?

赵衍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西山的方向。夜色浓重,远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一种莫名的不安,悄然爬上他的心头。

他沉吟片刻,转身回到书案前,提笔欲写些什么,却又停顿住。

这件事,太过蹊跷,也太过敏感。皇陵事关国本,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朝野震荡。

不能贸然行动,也不能声张。

他需要绝对可靠的人去查明真相。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窗外旧档库的方向。

那个总能捣鼓出些稀奇古怪点子、身边还聚集着一帮“特异功能”人士的穿越者史官…

还有那位古板严谨、却对音律奥秘有着极深执念的太史令…

或许…

赵衍的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放下笔,沉声唤道:

“福顺。”

一直在门外候着的福顺立刻推门而入:“奴才在。”

“传朕口谕,”赵衍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凝重,“明日一早,宣江屿白、周墨宣…秘密入宫觐见。”

福顺心中一凛,陛下这语气…可是极少有的严肃。他不敢多问,立刻躬身:“嗻!”

赵衍挥挥手,福顺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轻轻带上房门。

御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

赵衍独自一人,负手立于窗前,望着西山那片沉沉的黑暗,目光幽深。

桌上,那份来自皇陵的密报,静静地躺在那里,火漆的残片犹如一点刺目的鲜血。

窗外的夜色,似乎更加浓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