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面的水纹还在轻轻晃动,沈知意已经坐在书桌前打开了笔记本。屏幕亮起,后台数据一页页跳出。她没有说话,只是把投影连上墙面,一张图表缓缓展开。
小林进门时手里拿着咖啡,看到数据愣了一下。播放量五千三,评论一百一十七条,转发不足二十。他放下杯子,盯着那条平得几乎贴着底的曲线看了很久。
“我们拍的内容没问题。”他说,“镜头、节奏、文案都对。”
陈阳站在旁边翻记录。“但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是炒茶那段,三分四十六秒,完整看完的人占七成。特效片头五秒跳出率就超过一半。”
沈知意点了下鼠标。画面切到用户画像:三十五岁以上,女性占比六成八,多数来自省内三四线城市,职业标注为教师、文员、自由职业者。
“他们不是不看。”她说,“是不喜欢被推着走。”
小林没反驳。他知道那些精心剪辑的爆点视频确实没人看完。而那条只拍采茶的手工长镜头,反而被人反复回放。
裴砚来得晚一些。他进门后先喝了口茶,才走到投影前。“展会预约满了。”他说,“三家茶馆的专场也全部约完。”
屋里安静了几秒。
“说明有人愿意等。”陈阳开口,“也愿意静下来。”
小林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他原以为流量能带来热度,但现在热度没来,真正想听的人却已经站到了门口。
“要不要加投信息流?”他还是问了。
“加了也没用。”沈知意说,“这不是快消品。它要的是时间,不是点击。”
她关掉社交媒体的数据页,调出另一组数字。线下预约转化率百分之九十二,关键词提交率百分之六十七,平均饮茶时长十八分钟。这些数字在墙上静静发着光。
“我们换方向。”她说,“短视频不再日更,改成每周一次,只发制茶过程。不用滤镜,不加音乐,就拍真实的样子。”
小林抬头:“那推广怎么办?”
“推广不是喊话。”裴砚接道,“是让懂的人找到入口。”
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手写着十六个名字——青石镇读书会、溪南手作坊、老茶人协会……都是本地的小型文化团体。
“这些人常年做分享活动,有固定成员,氛围安静。我们可以请他们来参加专场,再通过他们传出去。”
沈知意点头。“与其追流量,不如进圈子。”
陈阳立刻反应过来:“我可以把数据装置带到展会,现场展示茶叶活性变化。真实的东西最能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