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宣传造声势(1 / 2)

清晨的光刚照进院子,沈知意站在灶台前烧水。茶壶口冒出白气时,她掀开茶叶罐,取了一小撮“桂语茶”放进杯中。热水冲下,叶片舒展,她低头看去,叶脉里浮现出细密如网的纹路,像一张连向远处的线。

她盯着那片茶叶看了很久,然后轻轻说:“是时候让人听见了。”

水烧好后,她泡了三杯茶,摆在后院的小木桌上。不多时,小林和陈阳推门进来。两人坐下,端起茶喝了一口。

“今天这茶……有点不一样。”小林说。

“纹路比以前更清晰。”陈阳指着杯底,“像是在动。”

沈知意把那片带网状纹的茶叶夹出来,放在纸上晾干。“配方定了,包装也改好了。现在要做的,是让外面的人知道它的名字。”

小林放下杯子:“我们可以做短视频,直接发平台上。现在很多人都这么宣传。”

“不行。”陈阳摇头,“桃溪的东西不能变成那种一闪就过的画面。太轻了。”

“我不是要搞花哨的东西。”小林急了,“只是让更多人看到。”

两人争了起来。沈知意没说话,起身进了屋。过了一会儿,她拿出几张打印好的文件,递给两人。那是新茶的成分表、节气记录和村民手绘的草本图。

“这些是我们能给出去的东西。”她说,“不是广告词,也不是推销话术。是真实的记录。”

正说着,院外传来脚步声。裴砚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布包。他把包放在桌上,打开,取出几本泛黄的旧刊影印本。

“我翻了些老资料。”他说,“八十年代,镇上推广山兰茶,用的是‘节气故事’的方式。每到一个节气,就在公告栏贴一张纸,讲一种植物,一段往事。慢慢有人关注,最后成了地方特产。”

他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的一篇文章:“不靠喊,靠传。人们记住了味道,也记住了背后的人。”

小林接过刊物看了看:“那我们也这样?每天发一篇短文,配上照片?”

“由你来拍。”沈知意看着他,“但内容我来写。”

“我可以负责发布时间。”陈阳说,“按节气节奏来,不能太密,也不能断档。”

裴砚点头:“书坊那边可以同步张贴预告。不用大张旗鼓,只要有人路过看见就行。”

四个人围坐在桌边,开始列计划。沈知意写下第一个主题:《冬藏·万物始新》。这是她在木箱手稿上写下的第一句。接下来,要围绕这款复合茶粉,讲述山兰、桑芽、野菊丝的来源。

“重点不是功效。”她说,“是它们怎么长出来的,谁采的,为什么留下来。”

小林拿起手机试拍了一张茶罐的照片。背景是窗台上的青瓷瓮,光线从侧面照进来。他调整了一下角度,删掉重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