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珠从屋檐滴落,砸在青石板上,裂成四瓣。沈知意站在陶罐前,手指轻轻抚过“初露”两个字的墨痕。阳光照在标签纸上,字迹清晰。
裴砚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一本旧书。他把书放在石桌上,袖口蹭到一点墨。阿斑抬头看了一眼,又趴下不动。
“茶定下来了?”裴砚问。
“定下了。”沈知意点头,“七号样,叫‘初露’。”
裴砚翻开手中的书,是《岁时广记》的影印本。他在一页停住,指着一段文字:“城里下周办茶展,主推天然手工茶。我们这款正好赶上。”
沈知意没说话,走到桂花树下的案前坐下。砚台还在原位,触手微温。她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宣”字,又划掉。
“以前你只管做茶。”裴砚站在桌边,“现在得让人知道这茶是怎么来的。”
“怎么讲?”她抬眼。
“不是说成分,也不是说工艺。”裴砚声音不高,“是说那一刻——银线浮起来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沈知意停了几秒,放下笔。“我想的是山雾,是草尖上的水珠,是还没醒透的早晨。”
“那就讲这个。”他说,“不讲科技,不讲数据。就讲那一瞬间的感受。”
她看着他:“可光有感受,别人听不懂。”
“那就让他们先看见。”裴砚从怀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纸,摊开是展会的地图,“我们可以申请一个角落,搭个简易茶席,用竹帘围起来。天没亮就开始泡茶,让第一缕阳光照进去。”
沈知意眉头动了一下。
“来的人会冷,但茶是热的。他们喝了,看到银线,就会记住那种安静。”
她没立刻回应。风吹过院子,掀了一页纸。
这时小林和陈阳一前一后走进来。小林背着包,手里拿着平板;陈阳肩上挂着帆布袋,里面露出几根晒干的野菊杆。
“听说要开会?”小林把平板放桌上,“我已经想好短视频脚本了,开头就是银线浮现的特写,配上慢镜头和轻音乐。”
陈阳摇头:“视频太假。不如直接请人来喝。就在镇口河埠头,天蒙蒙亮的时候摆张桌子,谁路过都能尝一口。”
“没人会早起的。”小林说,“必须靠线上引流。”
“引流来的人也不一定真心喝茶。”陈阳坚持,“我们要的是真实反应,不是点赞数。”
两人争了起来。
沈知意站起来,去灶边烧水。水开后,她取出一小包“初露”,放进白瓷杯里,倒入热水。茶叶舒展,汤色渐清。
她把杯子放在中间。
四个人盯着杯底。
银丝慢慢出现,从叶柄开始,沿着主脉延伸,像一道细线悬在水中。它没有断,持续了二十多秒才沉下去。
屋里安静下来。
裴砚开口:“我们不卖茶,我们卖的是清晨六点的世界。那时候大多数人还在睡,鸟刚叫,露水没落,风是凉的。‘初露’就是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