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人是老张的妻子,她常年腰痛,脾气急。今天她端起茶杯时一脸不信,可喝到一半突然停下,低声说了句:“我娘走那天,也这么香。”
三人走了之后,亭子里安静下来。阳光照在桌上,三只茶杯还留着余温。
裴砚看着江晚棠,“他们真的看见了?”
“不一定都是画面。”她说,“可能是感觉,是声音,是一点久违的情绪。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停下来。”
裴砚开始整理书坊里的资料。他挑出几段适合朗读的文字,抄在纸上。准备在下次茶会前轻声念一段,引导大家放松心情。
江晚棠则重新设计流程。不再主动介绍茶,也不解释原理。只在入口处放一张图:一个人坐着喝茶,闭着眼,背景模糊。图下写着:“请放下手机,放下话,喝一杯。”
第三天,来的人多了两个。第四天,有位年轻母亲带着孩子来,孩子吵闹,她几乎要走。江晚棠递给她一杯温水泡的淡茶,让她自己喝。十分钟后,女人安静下来,抱着孩子坐在角落,眼里有光闪了闪。
第五天,裴砚带来一台老式录音机。他录下山风穿过竹林的声音,还有溪水流过石缝的节奏。茶会开始前播放一分钟,帮助大家收心。
第六天,江晚棠在纸上写下新的标题:“茶语共感·邀你入梦”。她用毛笔画了个简单图案:一片茶叶托着月牙。这张海报将贴在镇中学堂外墙上,只贴三天。
当晚,她在桂花树下继续写故事。这次写的是一个守桥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清扫桥面,从不说苦。写到最后,手指微微发抖。她抬头看树影,阿斑已经睡着,尾巴盖住了木箱的一角。
她把稿纸放进箱底。第二天清晨打开时,发现三片备用茶叶表面浮现出细密纹路,像雨点落在湖面形成的圈。
她取出一片,对着光看了很久。
裴砚走进院子,手里抱着一叠打印好的导引词。他问:“明天贴海报?”
“嗯。”她说,“第一场正式茶会在学堂后院,七点开始,只请十个人。”
“报名呢?”
“不报名。”她摇头,“谁来得早,谁坐下。”
裴砚点头,把纸放在桌上。他拿起一片茶叶,摸了摸纹路,说:“这不像普通的叶脉。”
江晚棠没回答。她走到窗台前,把三片茶叶分别放进三个小瓷瓶,盖上盖子。
风吹开她案上的稿纸,一页翻到了结尾。最后一行字是:“有些话不必说出口,茶会替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