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的灵感(2 / 2)

裴砚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边。他没进来,也没说话,只是看着她屏幕上的字。

风吹动屋檐下的风铃,响了一声。

沈知意回头看他。“我在想,能不能做点不一样的事。”她说,“不是用机器代替手,也不是把茶变成数据。而是让别人能‘进入’那段记忆。”

裴砚走进来,站在桌旁。“怎么进入?”

“我不知道。”她指着那三个词,“比如‘感知’,是不是可以让人喝茶时,知道这杯茶是怎么来的?不只是名字和产地,而是采茶那天的天气,炒茶时的火候,甚至写下这篇手稿时的心情。”

裴砚看着她的眼睛。“然后呢?”

“然后……”她深吸一口气,“我想试试看,能不能把‘桂语茶’的故事,用另一种方式讲出来。不是只靠我写字,也不是只靠你们口述。是让人自己走一遍,像亲身经历一样。”

裴砚沉默了一会儿。他走到书架前,取下一本旧笔记本,翻开第一页。那是他最近整理的《桃溪制茶口传体系初探》手稿。

他撕下一张空白页,坐下,开始写。

沈知意看着他的背影。屏幕的光照在她脸上,映出淡淡的轮廓。

外面天完全黑了。院子里只有屋内的灯光洒出来一块方形的亮地。

裴砚写完一张纸,递给她。上面写着几个关键词:

- 声音采集(炒茶声、雨落声)

- 温度反馈装置(模拟不同阶段茶锅温度)

- 文字触发机制(与手稿内容同步)

“这些我们现在做不到。”他说,“但可以先列出来。作为方向。”

沈知意接过纸,看了一遍。她把两张纸并排放在一起,一张是她的设想,一张是他的补充。

她第一次觉得,那个藏在手稿背后的“执笔者”,可能并不反对改变。

阿斑跳上桌子,这次没有打翻东西。它蹲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两人。

沈知意打开新文档,标题打了两个字又删掉。最后她输入:“茶与科技融合初步构想”。

文件保存成功。

她退出界面,回到主屏。图标整齐排列,像一条通往未知的小路。

裴砚站起身,拿起那份草稿。“我去印一份。”他说,“明天开始查资料。”

沈知意点头。

他走到门口,手握住门框,停了一下。“我们真的要这么做?”

她看着屏幕,轻声说:“我已经不想只做一个守着过去的人了。”

裴砚没再问。他拉开门走出去。

院门关上的声音响起。

沈知意没有动。她的手指还在屏幕上滑动,点开一个录音软件。

她按下录制键。

屋里很静。

她开口说:“第一天,尝试用电子设备记录想法。不确定会走到哪里,但我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