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新的灵感(1 / 2)

沈知意和裴砚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车。车上人不多,她把布包放在膝上,手指一直搭在边缘。窗外的山影一晃而过,天色灰亮。

他们要去参加一场国际茶文化交流展。这是京都、苏黎世和伦敦三家机构联合发起的活动,主题是“传统制茶技艺的当代转化”。沈知意没说话,只是从包里取出一本薄册子,封皮写着《桂语茶手作日志》。

到了展馆,里面已经有不少人。展位分成几块区域,一边是手工炒茶的演示区,另一边是科技互动区。沈知意的目光停在一台机器前。那是一台智能茶机,屏幕显示着“情绪识别中”,机械臂正根据数据调整水温和冲泡时间。

她走近了些。一个工作人员请她站到指定位置,摄像头扫过她的面部。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三个词:平静、微倦、思绪未定。接着机器开始运作,倒出一杯浅黄色的茶汤。

“这是根据您的当前状态调配的安神方。”工作人员说,“加了少量酸枣仁提取物。”

沈知意接过杯子,闻了一下。味道干净,但没有温度。她喝了一口,放下杯子,没再看那台机器。

裴砚站在她身后半步的位置。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碰了下她的手腕。沈知意转头看他,声音很轻:“若茶可读心,那我们写的那些字,还重要吗?”

裴砚没立刻回答。他看向那台机器,又看向不远处一位老茶人正在揉捻茶叶的手。那双手布满裂口,动作缓慢却稳定。

“你说呢?”他反问。

沈知意摇头。她不知道。

他们在展馆里走了很久。最后在一个角落停下。那里展示的是全息投影技术,一片茶叶在空中旋转,内部结构被层层拆解,连细胞间隙都清晰可见。有人用笔点击虚影,标注某处为“香气释放关键点”。

沈知意看着看着,忽然觉得累。这些画面太亮,太快,像要把所有秘密都摊开来看。她想起祖屋的桂花树,想起每写完一篇手稿,清晨茶叶上自然浮现的纹路。那种变化是慢的,是藏在细节里的,不是被算法算出来的。

她转身往外走。

回程的火车上,车厢安静。沈知意翻开日志本,想记录今天看到的东西。纸页空白,她刚写下“智能茶机”四个字,笔尖顿住。

一行陌生的字迹浮现在纸上,墨色淡如雾痕:“雾散非止于风,亦可借光。”

她盯着那句话,心跳快了一拍。

裴砚靠在窗边,闭着眼睛。其实他没睡。他听见翻纸的声音,也看见了那行突然出现的字。

“你看到了?”沈知意问他。

裴砚睁眼,点头。“这句话……像是在回应你刚才的问题。”

沈知意低声念了一遍:“雾散非止于风,亦可借光。”她抬头看向车顶的灯,“如果‘光’是新的方式呢?不是为了取代什么,而是让原来的东西被人看见。”

裴砚看着她。“也许科技不是来抢茶的,是来帮忙说故事的。”

沈知意没接话。她把本子合上,抱在怀里。

回到桃溪村已是傍晚。天边还有些红光,照在祖屋的院墙上。阿斑蹲在石桌上,尾巴卷着身子。她一进门,猫就跳下来蹭她的腿。

沈知意换了衣服,准备整理今天的笔记。她拿出纸笔,刚铺开,阿斑忽然跃上桌子,爪子一扫,打翻了墨碟。黑墨顺着宣纸边缘洇开,原本画好的草图糊成一片。

她愣了一下。没有生气,也没有重新画。她看着那片晕染的墨迹,忽然想到什么。

她转身进屋,从柜子里取出平板电脑。这台设备她一直用来扫描古籍,从未试过别的用途。她打开绘图软件,屏幕亮起白光。

手指悬在上方,停了几秒。

然后她点了进去。

她在空白页面写下三个词:

感知

还原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