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潮流冲击(1 / 2)

沈知意把那封空白信折好,放进木箱底层的手稿中间。她没说话,只是坐到桂花树下的小案前,取出账本翻开。

这个月的数字比上个月少了三成。她盯着看了很久,笔尖停在纸上,没有写下任何字。

裴砚走进院子时,手里拎着一包刚印好的收据。他看见她坐在那里,便放轻脚步走过去。案上的账本摊开着,他看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

“最近没人来买茶?”他问。

“不是没人。”她摇头,“是以前常来的几位老客,都没再出现。”

她说完起身,去了茶铺。货架上几罐“桃溪春韵”积了薄灰。她记得上周陈婶还说镇中学门口的小卖部进了新饮料,孩子们都抢着买。

她拿了空陶罐去镇上。小卖部门口站着几个穿校服的学生,手里都拿着透明瓶子,里面是彩色的液体。她走近看,瓶身印着“果味冷泡茶”,扫码就能买。

她买了一瓶回来,在桂花树下打开。气味很香,但不是茶叶本身的香味。她倒了一小杯,尝了一口,甜得发腻。

水开了。她又泡了一杯桂语茶。茶汤清亮,入口微苦,回甘悠长。她把两杯茶并排放在一起,颜色、香气、味道都不一样。

阿斑跳上案边,鼻子凑近那瓶饮料闻了闻,转头舔了舔她的手背。

她伸手摸了摸它的头,低声说:“你也觉得这不是茶吧。”

傍晚裴砚来了。他带来一份纸页,放在案上。上面写着一些数字,说手工茶的销量连续五年下降,即饮型茶产品增长很快。

她没抬头,只问:“你觉得我们也该做这种茶?”

他没回答,只是看着那瓶饮料。标签上的字很大,颜色鲜艳,和他们的陶罐完全不同。

“我不是说要变成那样。”他说,“但有人不再走进茶铺,是因为他们赶时间,不是不喝茶。”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边缘有些裂了,是炒茶时烫的。这双手一直按老法子做事,慢工出细活,从不省步骤。

可现在外面变了。

第二天她去了村口的小店。店主正给一个年轻人递一瓶冰镇茶饮。那人接过就走,连杯子都没拿。她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转身回家。

路上她想起城里那些写字楼,玻璃墙,电梯叮叮响,人们走路都像在跑。那样的生活里,谁会停下来等一壶水烧开?

回到祖屋,她坐在桂花树下写稿。墨迹落纸的瞬间,心里突然清楚了一件事:有人造谣攻击,他们能反击;可时代变了,人心快了,没人想听慢故事了——这没法靠证据解决。

她写完最后一个字,合上纸页。次日清晨去取茶叶,发现一片叶子浮在陶罐口。叶面纹路清晰,却不像以往那样完整。它从中间裂开,一半是古老的篆体字形,像是从手稿里拓下来的,另一半是交错的直线和方块,像瓶身上的条形码。

她把这片叶拿出来,放在阳光下看了很久。

阿斑蹭她的脚踝,她蹲下来抱起它。猫很暖,呼噜声稳定。她靠着树干坐下,把叶子夹进未写完的手稿里。